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3、古诗文默写。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文代会的报告中提到,他曾用六段诗章回答英语《泰晤士报》记者问他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温总理所引用诗章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五段诗章,各默写一句与其内容或思想情感相一致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不得重复使用同一诗文名句)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新房门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的《竹》)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朝张载的座右铭)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德国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3、各段诗章的内容或立意角度分别为:

①忧国忧民、修身养性(任选一角度均可);

②忧国忧民;

③关注民生;

④责任、义务;

⑤爱国;⑥道德、良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古诗文默写。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文代会的报告中提到,他曾用六段诗章回答英语《泰晤士报》记者问他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温总理所引用诗章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五段诗章,各默写一句与其内容或思想情感相一致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不得重复使用同一诗文名句)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新房门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的《竹》)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朝张载的座右铭)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德国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4题。

树梢上的心                             张承志

在觉得陷入了污水坑般的生存时,人会竭力地向音乐求救。的确这也许是非常有效的一着,纯净的音乐扫荡了满耳的污声秽气,人度过了艰难的一刻。

这样的体验应该告诉你。

那一天我独自一人,从晨起到晚间沉默了一整天。但是我的内心却经历了黑白分明宛似两极的体验。一极是难以形容的恶心,另一极是丰满的感动。两者都是因为读了一篇关于天山的文字。

我不告诉你那令人作呕的篇什是什么了,反正你也每天都被这些无耻的文字包围;在我的书里我只写美好的一极。

读了我的一位哈萨克朋友写的,关于哈萨克诗人恰克里姆的介绍,那天一整个下午我欲哭无泪。忍受不住,不能控制地翻箱倒柜,找出了听说根据恰克里姆的诗谱成的歌曲《心》,把它塞进音响。

纯美的女声充盈着一方空间。那是一个健康的文化,从遥远的天山诉说,句句排比而来。每个连句都在结尾高昂,挑出一声呼喊:心。

这首歌问了一个在道理和伦理的极限上的问题——有个年轻骑手,他被爱情俘虏,愿为美女献出一切。而美女的条件是绝对的:那么,把你母亲的心拿来。

尽管他在边缘上被折磨得痛苦不堪,但是他做了!他抱着那鲜血淋漓的心,飞一样地驰向情人。疾驰中不留神,马失前蹄,他摔下鞍来,一颗心被抛了出去。

当他正挣扎着的时候,突然听见那颗心在唤他,原来母亲的心正挂在梢头,责备不知小心的莽撞儿子。

唉,小宝贝,我的孩子

摔成了那样,是你不好

我说不出这两句词给我的刺激。

我只能说,掠过心头的疼痛和浸过心头的温柔,都丝丝清晰。

你问结论么?和你一样我也在思索。但是无疑他们的命题浩大而庄严,一种健康,使我们羡慕。所以我说,用这样的音乐洗涤,是一个简便的办法。上午那股恶心,因世论的丧失正义和不顾事实而带来的不快,被一荡而尽。像一座青吉斯山矗立在绵延的天山山系中间一样,恰克里姆一如他的诗,将在天山中永恒。

就这样,整整一晚,次日晨起伊始,我沉浸在东不拉伴奏和清晰的女声诉说中,心中默默充盈着感激。人生中无论遭逢什么,只要有这样的音乐陪伴,就应该说,我赞美造化,回赐已经足够。

还是在年轻的时候,当我还在蒙古草原牧羊,我就懂得了“心”这个词。我的神经随时等着飘渺的呼唤声,虽然没有目击梢头挂着的一片心,但我不能假装,说自己没听见那声呼唤。心,连同那声对准我呼喊的“小宝贝”,使我年复一年,跟着黯淡的恰克里姆,迎着掠过的剑影刀光。

报刊上泛滥着代谢的文字,像暴雨后的垃圾场。蚊蝇在街角狂欢,一边唱起了民俗的猎奇,一角拥挤着探险的表演。忽而是下水道的报告,忽而是狂欢节的转播。

——而松林的树梢上,那片母亲的心一直淋漓地挂着。

其实关于天山,文学迎接的审判将是简单的——那颗树梢上的心将宽恕一切。哪怕对最下流的动作,母亲的心里只有悲悯。

梢头上那颗心高高地照耀着,她传授我爱的武器。

是的,作为一名作家,我与你们非常之不同。因为我提着笔时,不仅视野中总是浮现出“母亲”的那颗心,而且耳际还总是听见那声深沉的“小宝贝”。                    (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合理的一项是                               (    )

A.文章陈述了从晨起到整个下午到晚间到次日晨起伊始的一段心情变化,这段心情依次是恶心、感动、感激、充满悲悯情怀。

B.《心》叙说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年轻的骑手在美女与母亲之间选择了美女,挖下了母亲的心,最后他为此痛苦万分。

C.《心》洗涤了作者的心灵,内心的鄙俗气因之荡然无存,他懂得了爱,获得了爱的武器。

D.文中插叙蒙古草原牧羊的经历,起突出主题的作用,强调“母亲”的心具有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

14.第一段划线句“纯净的音乐扫荡了满耳的污声秽气”,其中“纯净”二字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这样的音乐会“扫荡满耳的污声秽气”?请结合全文内容,做出分析解答。(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题。

浅议“抄读”

郭启宏

①凡出版物皆可读,读法自是多样。有坐读、卧读,有朗读、默读,更有一种读法,前人谓之抄读。

②抄读由来已久。古代出版业不发达,书籍尤其宝贵,古人嗜学抄书,以抄为读,蔚然成风。宋人苏轼曾三抄《汉书》,东坡先生聪明绝顶,自称抄书乃“迂钝之法”,聪明人却偏用迂钝法,可见此法之不俗。明人张溥的书房雅号“七录”,有个缘故,原来他每读一篇文章,总要事先抄录下来,背诵一遍,然后烧掉,随后再抄录,再背诵,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终于读熟记牢了。

③时至今日,不管市面上多么浮躁,抄读事业依旧。有不少从上世纪文化匮乏年代走过来的人,念念不忘当年如饥似渴抄读中外名著的往事。我从网络上得知,当今虽然流行“下载一族”,但是同时也活跃着“抄书一族”,更有“抄书癖”!据《中华读书报》载,在湖北安陆的大山里,有一农民用七年的时间抄写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唐宋诗词,总计1170万字。

④抄读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竟原因何在?有人说抄读有“三益”:易于记诵,校正讹误,练笔习字。有人说抄读可以积累材料,厚积而薄发。有人说抄读有一种“雕塑感”,给读书人印象极深。还是梁启超高屋建瓴且又细致入微,他说:“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它抄下,……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而在我看来,抄读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加深记忆,存档备忘;二是增强理解,温故知新。

⑤当今,科技的发展导致出版物物质形式的不断改变,阅读与写作的状态也不断更易,电脑逼使人们换笔,网络向纸质出版物挑战……然而,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那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创造与发明的精神,以及坐实这种精神的学问的根基。正因如此,抄读永远具有生命力,同时也永远具有诱惑力。诚然,抄读的笔退位了,而敲击键盘的双手依旧灵动,从前抽屉里保存着的小册子、单纸片或者卡片之类,统统变成电脑文档里分门别类的一个个文件,而且永不褪色、永不发黄、永不磨损。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16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选文中的原话回答)

2.选文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选文第③④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各是什么?

4.下面的材料能否充当选文第④段的论据,请说出理由。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读书方法有很多种,除了文中提到的这几种外,请结合你的学习实际再举出一种读书方法,并谈谈它的好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默写题

根据提示默写。
①陈水扁一意孤行,宣布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运作,遭到台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用《〈孟子〉二章》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常说“近墨者黑”,但实际生活中“近墨者”却“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在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④2005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温家宝总理引用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瞻远瞩,妥善处理分歧。
⑤教师在比喻细致的思想教育时,常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杜甫《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
⑥古人写秋常常与“愁”联系起来,可刘禹锡在《秋词》中却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22

根据提示默写。

①陈水扁一意孤行,宣布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运作,遭到台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用《〈孟子〉二章》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常说“近墨者黑”,但实际生活中“近墨者”却“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在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④2005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温家宝总理引用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瞻远瞩,妥善处理分歧。

⑤教师在比喻细致的思想教育时,常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

⑥古人写秋常常与“愁”联系起来,可刘禹锡在《秋词》中却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1.请概括说明“粉丝”这个名称的“可爱”之处。(4分)

2.文中举了歌德、本﹒约翰逊和夏志清等人作为例证,这三个例子在论述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共同论述证了???????????????????????????????????????????????????????

不同之处:叔本华的例子论述了?????????????????????????????????????????????????

本·约翰逊的例子论述了???????????????????????????????????????????????

夏志清的例子论述了????????????????????????????????????????????????????

3.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的“粉丝”和“知音”的不同,请分条概括。(3分)

4.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小题1】请概括说明“粉丝”这个名称的“可爱”之处。(4分)
【小题2】文中举了歌德、本﹒约翰逊和夏志清等人作为例证,这三个例子在论述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共同论述证了                                                       
不同之处:叔本华的例子论述了                                                 
本·约翰逊的例子论述了                                               
夏志清的例子论述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的“粉丝”和“知音”的不同,请分条概括。(3分)
【小题4】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小题1:请概括说明“粉丝”这个名称的“可爱”之处。(4分)
小题2:文中举了歌德、本﹒约翰逊和夏志清等人作为例证,这三个例子在论述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共同论述证了                                                       
不同之处:叔本华的例子论述了                                                 
本·约翰逊的例子论述了                                               
夏志清的例子论述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的“粉丝”和“知音”的不同,请分条概括。(3分)
小题4: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