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翻译文言文句子,有错误的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弟侄辈得到,到现在还保存着。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译文:(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的洞里,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实习它,不也是愉快的事吗?

1、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翻译文言文句子,有错误的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弟侄辈得到,到现在还保存着。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译文:(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的洞里,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实习它,不也是愉快的事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题型:013

翻译文言文句子,有错误的是(  )

[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禽兽的变化能有多少呢?不过是让人耻笑罢了。

D.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太医王命聚之

B.属予作文记之

C.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D.可一战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文诩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这些典籍,他都通晓熟悉。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辞焉     固:                  ②文诩杖而归   策:      

③弃麦而   谢:                  ④将加恤       振: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2分)

②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12分)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耳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界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篇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诗歌文章又多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俞君,于是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
【注】①宰执:宰相,此指严嵩。 ②菅刈:杀人如割草似的。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父之哭其子”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B.昂首观
C.汝心D.辍耕垄上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沈先生以锦衣卫经历官的身份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的罪状,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忠臣。
B.沈先生敢于直谏的名声天下知闻时,他却带着妻子迁居塞外了,可见其不为功名所累。
C.边防日益松懈,沈先生感到痛恨,壮士们随意杀戮百姓,沈先生感到痛心,足见其忧国忧民。
D.沈先生所写诗文时常对时政加以讽刺,最后导致杀身之祸,可见他的刚正不阿。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宰执深之   疾:          ②特其谴           薄:       
北敌数内犯 会:          ④且坐罪罢去       寻: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2分)
⑵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苏省无锡锡山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耳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界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篇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诗歌文章又多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俞君,于是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
【注】①宰执:宰相,此指严嵩。 ②菅刈:杀人如割草似的。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父之哭其子”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B.昂首观
C.汝心D.辍耕垄上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沈先生以锦衣卫经历官的身份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的罪状,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忠臣。
B.沈先生敢于直谏的名声天下知闻时,他却带着妻子迁居塞外了,可见其不为功名所累。
C.边防日益松懈,沈先生感到痛恨,壮士们随意杀戮百姓,沈先生感到痛心,足见其忧国忧民。
D.沈先生所写诗文时常对时政加以讽刺,最后导致杀身之祸,可见他的刚正不阿。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宰执深之   疾:          ②特其谴           薄:       
北敌数内犯 会:          ④且坐罪罢去       寻: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2分)
⑵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重庆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请你说说划线的字词的意思(2分)

(1)未识书具(    )         (2)贤于材人远矣(    )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4)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2.翻译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5. 方仲永父亲的做法错在哪里?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太医王命聚之

B.属予作文记之

C.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D.可一战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文诩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这些典籍,他都通晓熟悉。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辞焉     固:                  ②文诩杖而归   策:      

③弃麦而   谢:                  ④将加恤       振: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2分)

②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小题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B.黄门怨藏吏(向来、平时)曾其所不能(增加)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D.今内燥者,乃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矣(入侵)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令破鼠矢宋莫能守,可攻也
B.黄门不有求尔乎所欲有甚生者
C.乃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D.今内燥者,乃枉耳行道人弗受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内容理解(4分)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小题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B.黄门怨藏吏(向来、平时)曾其所不能(增加)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D.今内燥者,乃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矣(入侵)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令破鼠矢宋莫能守,可攻也
B.黄门不有求尔乎所欲有甚生者
C.乃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D.今内燥者,乃枉耳行道人弗受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内容理解(4分)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1)习辞(          )(2)寡人反取耳(          )(3)楚王闻(          )(4)吾欲辱(          )
2.翻译下列句子,请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1)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其实味不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盗耶?
                                                                                                                                 
3.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
     A.吏二缚\一人诣王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缚者曷为者也            B.吏二缚一人诣王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路转溪头忽见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本文说说晏子外交辞令的特点;我们
     应该向晏子学习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