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2013年同步练习卷B(四)(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东风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4.6 眼睛与视力矫正》2010年同步练习(1)(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4.6 眼睛与视力矫正》2010年同步练习(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1. A.
    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 B.
    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 C.
    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请你和小明、小强和小芳一起完成有关探究: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                                           .

③当蜡烛在丙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      像(虚/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远离/靠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

(2)小强想探究人的眼睛怎样既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①分别采用不通的焦距做实验,实验得到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距(cm )

焦距(cm )

像距(cm )

像的性质

1

30

10

15

始终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41.25

11

15

3

60

12

15

②比较实验1、2和3可知,当被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如果要使像距不变,焦距要变

    (大/小),这说明,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来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引发近视,必须配戴     透镜.

(3)小芳想探究摄影记者常换长短筒镜头的原理:

①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

f/cm

像距

v/cm

1

 

60

 

8

9.2

2

10

12

3

12

15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小);像就越       (大/小);

③下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某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照片甲是用镜头       (丙/丁)拍摄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请你和小明、小强和小芳一起完成有关探究: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                                           .

③当蜡烛在丙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      像(虚/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远离/靠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

(2)小强想探究人的眼睛怎样既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①分别采用不通的焦距做实验,实验得到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距(cm )

焦距(cm )

像距(cm )

像的性质

1

30

10

15

始终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41.25

11

15

3

60

12

15

②比较实验1、2和3可知,当被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如果要使像距不变,焦距要变

    (大/小),这说明,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来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引发近视,必须配戴     透镜.

(3)小芳想探究摄影记者常换长短筒镜头的原理:

①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

f/cm

像距

v/cm

1

 

60

 

8

9.2

2

10

12

3

12

15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小);像就越       (大/小);

③下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某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照片甲是用镜头       (丙/丁)拍摄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请你和小明、小强和小芳一起完成有关探究: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                                           .

③当蜡烛在丙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     像(虚/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远离/靠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
(2)小强想探究人的眼睛怎样既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①分别采用不通的焦距做实验,实验得到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距(cm )
焦距(cm )
像距(cm )
像的性质
1
30
10
15
始终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41.25
11
15
3
60
12
15
②比较实验1、2和3可知,当被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如果要使像距不变,焦距要变
   (大/小),这说明,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来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引发近视,必须配戴    透镜.
(3)小芳想探究摄影记者常换长短筒镜头的原理:
①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
f/cm
像距
v/cm
1
 
60
8
9.2
2
10
12
3
12
15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小);像就越      (大/小);
③下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某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照片甲是用镜头      (丙/丁)拍摄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