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作品、作家和作家朝代(国籍)对应有误的是 |
A.《小橘灯》——冰心——现代 B.《桃花源记》——陶渊明——晋代 C.《醉翁亭记》——欧阳修——唐代 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日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作家、作品和朝代或国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爱莲说》——刘禹锡——唐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现代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法国
D.《石壕吏》——杜甫——唐代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作家、作品和朝代或国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爱莲说》——刘禹锡——唐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现代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法国
D.《石壕吏》——杜甫——唐代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
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福建龙岩 )2.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7分)
“松树顶上鹧鸪鸣,松树底下好谈情。老妹有情应一句,省得阿哥满岭寻。”“劝
妹老成要在家,莫去上家过下家,上家有个二流子,下家有个懒西妈①,学坏身子害自家②。”在“首届客家山歌节”的舞台上,68岁的“山歌王”倾情放歌。
注:①懒西妈:懒惰的女人。 ②自家:自己。
⑴ 得知你是“到民间采风去”的组织者后,文化程度不高的山歌王请你把他唱的山歌特点总结出来。(2分)
⑵ 作为“首届客家山歌节”的志愿者,你深切感受到了客家山歌的价值与意义,你和同学们决定在网上发起一个“鹧鸪计划”,发动大家对如何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献计献策。现请你先拟出三条建议。(3分)
⑶ 根据具体情境,补充句子。(2分)
听完演唱,在外漂泊了几十年的客家籍归侨黄老先生紧紧地握住山歌王的手,激动地说:
3.下面的文字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
B. 《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
C. 《水浒》中的打虎英雄,除了行者武松,还有小旋风李逵。李逵在沂岭徒手杀了四虎。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4.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7分)
(1)简述格列佛逃离大人国的过程。
(2)《西游记》第七回写到“五行山下定猿心”,齐天大圣向如来佛祖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和“将天宫让与我”的“无理”要求,佛祖则提出与大圣打赌。请简述大圣在“赌”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结果如何?
(2012湖南益阳)8、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本报讯:2012年5月8日放学时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校门前,一辆大客车突然启动,径直向前面的几个学生冲去。危急关头,29岁的张丽莉老师冲上去将学生推开,学生获救了,张老师却被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连日来,张丽莉的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她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女教师”。
(1) 请为上面的消息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2) 现在,张老师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你代表张老师所教班级的同学去看望她,见到她后你该说些什么?(2分)
(3) 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有人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时代,假如你是辩论的一方,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事例,有阐述。(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州卷)语文(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8 分)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962年3 月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
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州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8 分)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962年3 月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3.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 分)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4.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
5.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