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修改病句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位歌星在大陆红透半边天,不但会唱英文歌,也会唱中文歌。
      将“中文歌”和“英文歌”交换位置。
B.虽然目前国家还有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但确实有不少问题,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删掉“很快”,将“确实有不少问题”移至“还是”前。
C.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将“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交换位置。
D.这样重大的事情擅自处理,是极端错误的,今后要杜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删掉“杜绝”或“不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修改病句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位歌星在大陆红透半边天,不但会唱英文歌,也会唱中文歌。
      将“中文歌”和“英文歌”交换位置。
B.虽然目前国家还有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但确实有不少问题,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删掉“很快”,将“确实有不少问题”移至“还是”前。
C.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将“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交换位置。
D.这样重大的事情擅自处理,是极端错误的,今后要杜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删掉“杜绝”或“不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修改病句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位歌星在大陆红透半边天,不但会唱英文歌,也会唱中文歌。

将“中文歌”和“英文歌”交换位置。

B.虽然目前国家还有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但确实有不少问题,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删掉“很快”,将“确实有不少问题”移至“还是”前。

C.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将“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决地对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交换位置。

D.这样重大的事情擅自处理,是极端错误的,今后要杜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删掉“杜绝”或“不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依据语段内容,对划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黑匣子装备有水下信标(ULB)。当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脉冲,这种脉冲可以被声纳和声学定位仪探测到。在信标的一端有像公牛眼一样的水下传感器。通过水接触到传感器,使信标激活而发出超声波脉冲。信标通常发送37.5kHz的脉冲信号,并能从深为14000英尺(4267m)的水下传递声音。一旦信标开始工作,它会每秒发送一次信号并持续30天。
A.通过水下传感器激活信标,使它发出超声波脉冲。  
B.当水接触到传感器,超声波脉冲就会由被激活的信标发出。
C.通过水接触到传感器,被激活的信标就会发出超声波脉冲。
D.当水接触到传感器,信标就会被激活而发出超声波脉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轻巧夺冠优化训练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所谓机械识记,是在不理解、不甚理解或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的识记。A.所谓理解识记,就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的识记。B.机械识记所反映的往往是事物的个别的、外部的联系,而理解识记则是以对材料的理解为基础的识记,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点。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随着思维的发展,________明显地发展起来,虽然此时的________还是很发达,占相当优势地位,但________的主导地位将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到了中学阶段,教学内容更加深刻地反映着事物的本质特点,因此,[A]实验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年级越高,理解识记的成分越多,机械识记的成分相对地减少。对于中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增高,机械识记运用得越来越少,机械识记的效果也越来越差;相反地,理解识记是他们主要的识记方法,且效果也越来越好。表示这个发展趋势的实验研究结果,可以制成下图。

  由此可见,________。但是,中学生中间有不少人还“擅长”“机械识记”,这是因为,其一,机械识记作为一种识记的方法,在中学阶段是不可少的,例如人名、年代等,就要运用机械识记。其二,学生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情况下,只得运用机械识记。第三,限于知识经验与智力水平,难以展开一系列技能、技巧、运用方法等智力活动,容易使用机械识记。从这个角度说,理解识记的水平,也往往反映智力活动的水平。其四,有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运用机械识记是出自他们不愿意积极地开展智力活动,或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较低,俗话说,就是不愿意动脑筋,相反地,机械识记倒要“省事”一些。教师和家长对中学生的机械识记,一要利用、二要引导。利用初中阶段良好的机械识记的效果,让他们多背一些知识,成为头脑中一份必要的财富;同时,在机械识记中,要引导运用理解方法,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以提高记忆效率。

1.①“例如,背书、识记国际音标,就是采用这种识记方法。”②“例如,学生通过分段、编写提纲,达到理解课文,熟记教材。”这两句话,应放在第一段标有A和B的哪一处?

①放在(  )处  ②放在(  )处

2.第2段中的四个空格,应分别填入①“机械识记”,

②“理解识记”,其中正确的顺序应为

[  ]

A.①②①②
B.②①①②
C.②①②①
D.①②②①

3.下面这四句话是从第3段的[A]处抽出来的,次序已经打乱,请排出恰当的顺序。

①加上他们的知识、经验日益丰富,言语、思维进一步发展。

②要求他们对记忆材料进行逻辑加工。

③于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发展着理解识记。

④对学生的理解识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新组合后的恰当顺序应为________。

4.根据文字表述,图中A横线上应填________,B横线上应填________。

5.根据文字及图表所强调的重点,应在第4段中的“由此可见”后得出个结论。试根据文意写出这个结论。要求:①不超过20个字。②必须是对某种识记做结论而不能是二者的对比。③结论应从教学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二”后的文字为病句,请加以修改,使之成为正确的句子,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答案不得少于4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13.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1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小题1】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小题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小题1: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小题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