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加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A.广 (bó)         匀(chèng)      效 (lù)
B.脑 (suǐ)         获(jié)           憎 (è)
C.白 (shà)        丛(máng)       打 (óu)
D.疾在理 (còu) 一朔东(cuò) 狼亦矣 (xiá)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加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     ]
A.广 (bó)         匀(chèng)      效 (lù)
B.脑 (suǐ)         获(jié)           憎 (è)
C.白 (shà)        丛(máng)       打 (óu)
D.疾在理 (còu) 一朔东(cuò) 狼亦矣 (xi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同步·单元练习册 初一·二学期(第2册) 题型:048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中避雨

  ①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________,看见前面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炉的。我们趋之若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店中躲雨,只是________,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意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惟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节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做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儿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节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附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I尺(注:表示音节的符号)。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I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I尺。我对他的拉奏________,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个女孩子和着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曲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得三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了。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容易而高尚的胡琴曲,就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荒村中实证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长(  ) 搪(  ) 杂(  )

2.请你为选文第①、②、④自然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

A.仓皇奔走
B.奔走相告
C.怨天尤人
D.杞人忧天
E.望而生畏
F.望洋兴叹

3.给选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第④段中画括号部分写了自己小时候学胡琴的经历。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加粗的“闹”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结尾处“乐以教和”中,“乐”指什么?“和”是什么意思?“乐以教和”该怎样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一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武陵源风景区因地处武陵山区而得名,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大庸市的张家界,桑植县的天子山,慈利县的索溪峪。景区的总面积为369平方公里,是一个地域开阔,风光绝美的人间仙境。

  武陵源的美高标一格。她的胸怀无比博大丰富,是一个宏大而深厚的美的组合体,兼容神奇、壮阔、秀美、幽深于一体。奇峰、怪石、绿树、清泉的局部的美,和重山、叠岭、树海、溪涧的整体的美,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互相陪衬,互相突出,造成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美的境界,处处让人联想到湘西男子的刚强和土家少女的温柔。那千奇百怪的山岩,给人开拓的联想空间就更加广阔了,诸如“金鸡报晓”、“定海神针”之类的名称,无不是人们折服于造化的神奇而发出的赞美。至今还有更多的奇山异岭在期盼着造访者中的知音哩。

  武陵源处处是景,景中有景。单是张家界,就有“峰三千,水八百”之称。峰有奇形,水有美态,而山水的相互映衬又演化出万千的气象。这里的美,更多地保留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粗犷的特色,有一种出自天然的极可贵的“野”的情味。在巉岩盘绕的曲折山径上,我们靠着不断变化的美景的吸引,一气登上了有名的黄狮寨;我们又在山水相夹、翠绿满眼的石径小道上,沿着金鞭溪缓缓穿行。此刻,我们只觉得自己是在画中前行:抬头是画,低头也是画;眼前是画,身后也是画。眼底掠过的是一切形态的美:雄奇、秀丽、险峻、清幽……仿佛黄山烟云、桂林山水乃至清澈天池、峥嵘石林……都悄悄地、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作客,而多情的武陵源敞开胸怀,让她们各得其所,把各种风格的美和谐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迷人曲径,处处通幽,谁来这里能不有美不胜收、乐不知疲的感受呢?

  武陵源不单展示出大自然造化之力,她还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一扇窗口。这里不是有座天子山吗?山名便折射着一段农民斗争的史话:明初,湘西农民向大坤,起兵反抗朝廷,自称天子,这山便有了这个特别的名字。这里还有个叫“点将台”的景点,相传是向大坤发令之处。再说张家界之名吧,就与历史人物张良有关。张良墓便在一个叫“水绕四门”的景点附近的山上。前面提到“黄狮寨”,是取山形命名,她其实还有一个名称叫“黄石寨”。这个“黄石”,便指与张良有关的黄石公。请看,这闭塞的群山中,便飘忽着秦汉更迭年月的历史风云哩。此外,旧时代的湘西曾是土匪出没的地区,至今还可看到当年土匪聚啸山林时残留的寨墙。我们仰视那一线通天的陡峭的石板路,不禁忆起当年剿匪的艰难,从而对新生活的缔造者产生由衷的敬意。偏远的湘西,古朴的民风民俗引人注目,不单是那美丽多彩的服饰,更有那坦诚待人的热情。土家妹子甜润的歌声,悦耳动听。在游览“鹰窝寨”时,土家少女在半山腰唱起甜甜的山歌,至今叫人难忘:“路途唱歌路途丢,不知路途有朋友。你的山歌唱得乖,唱首山歌甩过来。”在这块纯朴的土地上,人们可以发现许多自己身边一度失落的东西。

1.这篇文字一共四个自然段,选出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  ]

A.1|2|3|4

B.1|23‖4

C.12|34

D.12|3‖4

2.这篇文字对武陵源的总的评价,存在于哪个自然段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句

B.第二自然段中开头一句

C.第三自然段中开头一句

D.第四自然段中开头一句

3.本文介绍武陵源的风景,分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文中哪些段分别与这两个内容相关?搞出各段中具体揭示描写内容有关特点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面的具体要求,回答文中画线句子的有关问题。

甲、“仿佛黄山烟云、桂林山水乃至清澈天池、峥嵘石林……都悄悄地、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作客”,这样写的好处何在?

乙、“谁来这里能不有美不胜收、乐不知疲的感受呢?”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句话来印证“美不胜收、乐不知疲”。

丙、“再说张家界之名吧,就与历史人物张良有关”,你知道张良这个人物的业绩吗?简要举出一件事来。

丁、“在这块纯朴的土地上,人们可以发现许多自己身边一度失落的东西。”这里的“东西”所指为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学霸九年级语文/全一册(苏教版) 题型:048

比较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甲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顿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甲段主要叙述了_______的过程,乙段主要叙述_______的过程。文中“_______”与“_______”两句点明了起义的导火线。“_______”一句道出了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

2.乙文中表现陈胜、吴广对起义充满信心和对封建统治者充满反抗的一句话是:“_______”;甲文中表现陈胜、吴广胸襟博大的一句话是:“_______?”前后两句话刻画出农民起义领袖的_______。

3.甲文中,陈胜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早有“鸿鹄之志”:从形势上他抓住了一个“_______”字,从策略上他抓住了一个“_______”字。他认为起义“宜多应者”的原因是_______和_______。乙文中的“_______”一句证明陈胜的分析是正确的。

4.乙文叙述了发动起义的过程,陈胜、吴广把发动起义计划得十分周密,共分三步走:第一步是:_______;第二步是:_______;第三步是:_______。足见陈胜、吴广卓越的_______才能和_______才能。

5.从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字可以看出“并杀二尉”是陈胜、吴广的计谋。“徒属皆曰”既照应了此文段开头的“_______”,又证明了甲段中“_______”一句。

6.下列长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借/第令/毋斩

D.陈胜/自立为/将军

7.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扶苏以sh)屡次)谏故

B.上使外ji4ng统率、带领)兵

C.d)估计)已失期

D.w8i筑)坛而盟

8.下面加粗的字活用为动词的有

[  ]

A.忿恚
B.国可乎?
C.尉果广
D.天下秦久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9年湖南省永州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题型:043

  “古、奇、灵、秀”的阳明山,积淀着深厚的“和”文化,被海内外誉为“万和之山”。

  由永州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第三届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正在筹办中。

  “和”文化旅游节主题口号是:“世界因和而美”、“和美阳明,博爱天下”、“两岸和、中国和、世界和”。

  “和”文化精神载体是:“中华万和大鼎及”和”文化主题公园。“中华万和大鼎及”上铸有以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为代表的万余名海内外人士题写的一万个“和”字;“和”文化主题公园融聚山水和美、生态和谐的寓意。

  请你参加第三届“‘和’文化旅游节”的筹备工作。

1.筹备组选取了一些体现“和”文化的经典名句,请你补全。

①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③故人________,________,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礼记大道之行也)

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和’文化旅游节”志愿者招聘正在进行中。应聘者江林递交的自我推荐书如下,其中有多处错误,请你给以指正。

①我叫江林,高一学生,永州市人,体魄强建,能吃苦耐劳,懂英语善交际。

②对阳明山,我有一定的了解。它挽日月辉光,聚山川灵气。登顶峰,可以北跳衡岳,南望九嶷,潇湘秀色尽收眼底。每逢5月,山顶如精心修剪一般高矮一致的野生红杜鹃,有的裹着花蕾正待怒放,有的开满鲜花迎风摆动,堪称“天下第一杜鹃红”。

③对阳明山的“和”文化,我有较深的研究。阳明山的“阳”“明”二字是天地之“和”、阴阳之“和”;阳明山的优美生态是自然之“和”;阳明山佛、道共处,是宗教之“和”;双牌阳明山、台湾阳明山,同名同姓,更是两岸关系之“和”。

如果本届“‘和’文化旅游节”能让我成为一名志愿者,将是我的荣幸。

(1)第①②段中加粗的词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不够简洁,请用两个成语替代,这两个成语依次是:

________  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为考查江林的解说水平,评委要求他朗读下面一首小诗,他有些为难,请你给以指导。

如果所有人都害怕而离开了你,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就敞开心扉,孤军前进!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黑夜里高举火把,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让它成为你惟一的光明。

(1)诗中有两个加粗的字,他不会读,请你帮他注音。

(  )开心(  )

(2)诗中画线句子,他不会停顿,请你用“/”帮他划分节奏。

如 果 无 人 在 狂 风 暴 雨 的 茫 茫 黑 夜 里 高 举 火 把

面试结束后,一位评委对陪他去的母亲说,“你的孩子语言能力太差,我怀疑他从来没有好好上过语文课。”母亲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回到家里却对儿子说:“________”听了母亲的画,他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1)这位评委对他母亲说的话,表达很不得体,请你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请将文中横线处母亲所说的话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中华万和大鼎”落成庆典祝词中的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与时俱进,和谐化生。

①天地人和 ②地和物丰 ③天和雨顺 ④国和人定 ⑤家和事兴 ⑥万物繁盛

A.⑥①③②⑤④

B.①③②④⑤⑥

C.③②⑤④①⑥

D.⑤④③②①⑥

6.“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为宣传”和“文化,如果请文化背景相契合的古今名人来代言下列四则广告,最不恰当的一组是:

A.请陶渊明代言  “自然阳明,和美自然”

B.请柳宗元代言  “和美阳明,博爱天下”

C.请安南代言   “世界因和而美”

D.请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代言  “两岸和,中国和,世界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问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
3.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4.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知识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