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鹭》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抒情散文;《百合花》故事简单情节精致;《一个深夜的记忆》 中“感觉到”一词,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 B.《故乡》运用一系列的对比,刻画闰土、杨二嫂的典型形象,进而表现小说主题;《我的叔叔于勤》 以第一人称笔法和多种描写刻画出一对夫妇的自私、势利的共性。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0篇,俗称“诗三 百”,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陈胜的叛逆性格;“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 交往的心理,同时也为渔人复寻时“不复得路”一事埋下伏笔。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江苏镇江)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B.《名人传》中,贝多芬“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C.《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D.在学校里,汤姆通过认真背诵《圣经》,积累到九张黄条,十张蓝条,凭此换取了学校颁发的奖品:一本《圣经》。
(2)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在横线上填写作品中的人名。(1分)
婚夕,祥子才明白: 并没有怀了孕。像变戏法的,她解释给他听:“要不这么冤你一下,你怎么会死心塌地的点头呢!我在裤腰上塞了个枕头!哈哈,哈哈!”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① 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什么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什么?(2分)
② 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1分)
1. 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用规定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处)(3分){来源:学#科#网Z#X#X#K}
2012年3月,关于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把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诗圣”杜甫的画像被如此涂鸦,有人把这种现象视为对名人的亵渎,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
2. 阅读下列新闻调查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外来粽品牌垄断市场
昨天,记者在我市部分超市看到,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但“思念”、“三全”、“安井”、“五芳斋”等外地的品牌粽子已经在各大超市出现。为何不见本地粽子的身影呢?超市负责人说,超市商品采购由总部决定,总部只采购品牌粽子,而目前本地粽尚无自己的品牌。
(材料二)本地粽以“鲜”取胜
到哪里去买本地粽呢?记者在电力路、花山路看到了几家卖粽子的小店。店主表示,⑦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品种没有超市里多,只有红豆、蜜枣和肉粽,但当天包当天卖,十分新鲜,不像真空包装的外地粽,经由运输等途径,再到超市柜台,距离生产日期已有好几天。
(材料三)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粽子的价格与去年相比相差不大。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糯米等原材料的价格降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但粽子大多是人工包装,人工费水涨船a高,运输费用也是居高不下:有降有升,粽子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1)从“材料三”中提取主要信息,为该则材料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1分)
(2)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本地粽与外来粽相比存在的优势与劣势。(4分)
优势:
劣势:
(3)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中考前夕,有老师给学生赠送了粽子,这个礼物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祝愿。说出老师的祝愿是什么。(1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四川省凉山州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①,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弯曲成撇捺点画
1.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以是铨无褴褛状”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 |
B.然则何以解忧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策之不以其道 |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
B.蒋母善于纺织刺绣,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受到人们喜欢,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
C.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病困交加,觉得无法很好照顾儿子。 |
D.“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都表现了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 |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无误乃已___________ ②斯解也___________
③先外祖家素不润___________ ④暇更录唐宋人诗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不以物喜 | B.然则何以解忧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策之不以其道 |
A.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
B.蒋母善于纺织刺绣,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受到人们喜欢,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
C.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病困交加,觉得无法很好照顾儿子。 |
D.“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都表现了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①,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弯曲成撇捺点画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以是铨无褴褛状”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 | B.然则何以解忧 |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策之不以其道 |
A.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
B.蒋母善于纺织刺绣,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受到人们喜欢,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
C.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病困交加,觉得无法很好照顾儿子。 |
D.“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都表现了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1—5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拏∕一小舟
2.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邻有敝舆而欲窃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 (2)与余舟一芥(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是金陵人,客此( )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