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说法不对的一项: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已经学过选自这本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课文。
B、《背影》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是叶圣陶,文章主要表达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C、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语言多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很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的光芒的长篇小说。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说法不对的一项:
[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已经学过选自这本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课文。
B、《背影》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是叶圣陶,文章主要表达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C、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语言多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很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的光芒的长篇小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他向往美、不懈地追求美,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之歌     
              纪伯伦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想象奇特,并综合运用了____、             、  _____和_____等修辞手法。     
4、本文同《浪之歌》和《雨之歌》一样均选自纪伯伦的《组歌》,下面四个选项中对它们的共同点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想象奇特。     
B.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C.描画了一个和谐美妙的世界。     
D.形象生动,并融入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5、最后一段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哲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1)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2)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3)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4)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5)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6)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7)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如何工作的?”
  (8)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9)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10)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有听清楚您的问题。”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11)“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12)雪花在窗外默默的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觉到了那种
  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13)”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14)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15)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
  (16)“除台湾省外,先生。”
  (17)“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18)“现在还不允许,先生。”
  (19)“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20)“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时候他们还年纪轻轻呢!”
  (21)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先生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22)“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
  (23)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24)“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25)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一面旗子展了开来,向上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
  (26)“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27)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了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28)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的:“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29)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30)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有人认为第三自然段插入对教授的介绍与全文中心无关,应该删除。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第(28)段中加粗的“”在句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和教授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说说文章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文章主要以对话展开情节,在睿智的课堂问答和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尽显人的性格.
B.画波浪线句“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运用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台湾同学对课堂对话不感兴趣,懒得回答。
C.“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一面旗子展了开来,向上升起。”这里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他微妙的变化。
D.文章写教授,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侧面描写主要起到了反衬作用。
E.“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表达了教授对“我”不卑不亢,机敏应对的表现的由衷钦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 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濯(  ) 亵(  ) 鲜(  )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3.下面句中加粗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爱者甚(多)
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自从李姓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可是不能摧残玩弄它。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莲花香气远飘,更加清香,高高地直立在水面上。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里陆地上的草本花与木本花,可爱的很多。
5.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    )   
A.菊花、牡丹、莲 花各有不凡之处,都是作者颂扬的爱物。
B.“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7.《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____________               ________
“莲花”比喻_____________               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                           ____
8.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9.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_________                                ___
喜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1.选出加粗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故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春冬时,则素湍绿潭       吾欲南海,何如?
      D.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2.选出对加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沿(逆流而上)阻绝 
     B.乘奔(驾)风
     C.夏水襄(高山) 
     D.(连续)引凄异
3.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D.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初晴的阳光和早晨的霜花,使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文段描绘了三峡四季美景。
       B.第一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急流之壮丽。
       C.第二段以“素”“绿”“清”“影”等字状出三峡春景之清丽。
       D.第三段以“寒”“肃”“凄”“哀”等字绘出三峡秋景之奇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福建龙岩 )2.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7分)

   “松树顶上鹧鸪鸣,松树底下好谈情。老妹有情应一句,省得阿哥满岭寻。”“劝

   妹老成要在家,莫去上家过下家,上家有个二流子,下家有个懒西妈①,学坏身子害自家②。”在“首届客家山歌节”的舞台上,68岁的“山歌王”倾情放歌。

       注:①懒西妈:懒惰的女人。   ②自家:自己。

          ⑴ 得知你是“到民间采风去”的组织者后,文化程度不高的山歌王请你把他唱的山歌特点总结出来。(2分)

          ⑵ 作为“首届客家山歌节”的志愿者,你深切感受到了客家山歌的价值与意义,你和同学们决定在网上发起一个“鹧鸪计划”,发动大家对如何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献计献策。现请你先拟出三条建议。(3分)

   ⑶ 根据具体情境,补充句子。(2分)

      听完演唱,在外漂泊了几十年的客家籍归侨黄老先生紧紧地握住山歌王的手,激动地说:                                                                 

3.下面的文字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

B. 《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

C. 《水浒》中的打虎英雄,除了行者武松,还有小旋风李逵。李逵在沂岭徒手杀了四虎。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4.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7分)

  (1)简述格列佛逃离大人国的过程。

  (2)《西游记》第七回写到“五行山下定猿心”,齐天大圣向如来佛祖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和“将天宫让与我”的“无理”要求,佛祖则提出与大圣打赌。请简述大圣在“赌”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结果如何?

(2012湖南益阳)8、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本报讯:2012年5月8日放学时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校门前,一辆大客车突然启动,径直向前面的几个学生冲去。危急关头,29岁的张丽莉老师冲上去将学生推开,学生获救了,张老师却被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连日来,张丽莉的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她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女教师”。

(1)       请为上面的消息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2)       现在,张老师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你代表张老师所教班级的同学去看望她,见到她后你该说些什么?(2分)

(3)       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有人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时代,假如你是辩论的一方,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事例,有阐述。(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题。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故乡》)

2.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

3.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4.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5.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6.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南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节选自《木兰诗》)
1、解释句中的划线词语。
(1)赏赐百千(               )
(2)出相扶将(               ) 
(3)我旧时裳(               ) 
(4)对镜花黄(               )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各段的内容。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 巧设比喻,揭示女扮男装却未被发现的奥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充满传奇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B、在选文第①段中,“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真相,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C、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应以“悲壮”的感情来朗读选文第②段的诗句。
D、成语“磨刀霍霍”“扑朔迷离”,即出自《木兰诗》。现在,人们一般用成语“扑朔迷离”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文并注明朝代和作者。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9.“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表现了“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