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寡人反/取病焉 B、终/为忠臣孝子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盖一/癞虾蟆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选自诸葛亮《临终遗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___
(3)约己爱民 约:_____________
(4)悉仰于官 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①臣赋②性拙直,遭时艰难③,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④病在膏肓⑤,命垂⑥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⑦,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⑧,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⑨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⑩。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注释】①伏念:俯伏而思念。②赋:禀赋,受之于天的性质。③艰难:指三国鼎立,蜀国人少国小,魏吴比较强大的斗争形势。④何期:哪里想到。⑤膏肓:不能医治的部位。⑥垂:将要。⑦寡欲:克制享乐的欲望。⑧先君:死去的国君(指先主刘备)。⑨屏黜:罢免。⑩尺寸:微小的。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躬耕于南阳( )
(2)约己爱民( )
(3)悉仰于官( )
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年且九十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不治将益深 ④ 臣是以无请也
2.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6分)?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和“居十日”中的“居”意思相同,“桓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意思不同。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君有疾/在腠里”两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都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两则故事对我们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D.甲文都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甲乙两文都通过 描写刻画人物,甲文告诉我们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的道理,乙文桓侯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 ? 。(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初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年且九十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不治将益深 ④ 臣是以无请也
2.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6分)?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和“居十日”中的“居”意思相同,“桓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意思不同。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君有疾/在腠里”两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都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两则故事对我们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D.甲文都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甲乙两文都通过 描写刻画人物,甲文告诉我们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的道理,乙文桓侯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 ? 。(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届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初三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年且九十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不治将益深 ④ 臣是以无请也
【小题2】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6分)?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和“居十日”中的“居”意思相同,“桓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意思不同。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君有疾/在腠里”两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都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两则故事对我们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D.甲文都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小题4】甲乙两文都通过 描写刻画人物,甲文告诉我们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的道理,乙文桓侯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 ? 。(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