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语意简明的一句

A、小谢坚决要求到经济落后的地区去工作。
B、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开会。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觉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语意简明的一句
[     ]
A、小谢坚决要求到经济落后的地区去工作。
B、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开会。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觉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①事情结束的一笔出乎意料地简洁。

  ②贾里听说林武翔要开刀治疗,又鼓足勇气和班委会一起写了倡议书,希望大家捐款,资助困难中的林武翔。这一举动,盖过了那一片闲言碎语,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连校长都上门来说:我也捐一份!一大笔钱经由盲人夫妇颤抖的手送至医院。手术十分成功。林武翔休养一阵就上学来了,贾里故意问了一些方程式,结果他对答如流,像没事一样,只是脸色有些苍白。

  ③那天,班里为此开庆祝会,查老师为这个庆祝会取名为“双喜临门”会,他一向有些诗人气质,因而慷慨激昂地说:

  ④“噪音赶走了,林武翔也平安归来,真是双喜临门。看来做一个中国的孩子需要为许多事操心。但是,中国的孩子也很幸运,因为能创造世界。坚强些,孩子们!”

  ⑤大家热烈鼓掌,许多应邀参加的家长,譬如贾里的母亲都感动得落泪了;吴家姆妈虽未收到请柬,可是不请自到,同时,也是哭得最奔放的一个。

  ⑥会后,贾里找到鲁艳青,她是作为校报的特派记者来参加庆祝会的。

  ⑦“你好!”贾里说,“校友!”

  ⑧“你好!”鲁艳青也摆摆手,“校友!”

  ⑨他们相互笑笑,然后,贾里鼓足勇气说:“明年,明年我一定要选举你当学生会主席,我已经知道,应该选举怎样的人。”

  ⑩“谢谢你,校友。”鲁艳青又笑笑,“不过,我不能为了这而留一级,因为今年七月我就考大学了。”

  贾里有些难过,也许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鲁智胜这胖子乘机抬高自己,大大咧咧地说:“我说我的眼光准,没错吧!”

  反正,谁也不会天生是伯乐的,这是真理。

(1)本文选自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这部小说是反映________的一部小说。

(2)对第④段中查老师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孩子不仅要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要善于在关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中国孩子也很幸运。

B.当贾里一班同学面对困难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经历住生活的考验,他们正代表了当代中学生的特质。

C.以陈应达所代表的中学生,在这次选举风波中表现得很坚强,查老师相信他们能创造世界、创造未来。

D.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经历一些坎坷、挫折,只有经受住这些考验,才会变得坚强成熟。

(3)第段中“贾里有些难过,也许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读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4)人在成长中总会遇到困难,请收集以“战胜困难,催人奋进”为主题的格言、警句,选你最喜爱的两句,写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①事情结束的一笔出乎意料地简洁。

  ②贾里听说林武翔要开刀治疗,又鼓足勇气和班委会一起写了倡议书,希望大家捐款,资助困难中的林武翔。这一举动,盖过了那一片闲言碎语,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连校长都上门来说:我也捐一份!一大笔钱经由盲人夫妇颤抖的手送至医院。手术十分成功。林武翔休养一阵就上学来了,贾里故意问了一些方程式,结果他对答如流,像没事一样,只是脸色有些苍白。

  ③那天,班里为此开庆祝会,查老师为这个庆祝会取名为“双喜临门”会,他一向有些诗人气质,因而慷慨激昂地说:

  ④“噪音赶走了,林武翔也平安归来,真是双喜临门。看来做一个中国的孩子需要为许多事操心。但是,中国的孩子也很幸运,因为能创造世界。坚强些,孩子们!”

  ⑤大家热烈鼓掌,许多应邀参加的家长,譬如贾里的母亲都感动得落泪了;吴家姆妈虽未收到请柬,可是不请自到,同时,也是哭得最奔放的一个。

  ⑥会后,贾里找到鲁艳青,她是作为校报的特派记者来参加庆祝会的。

  ⑦“你好!”贾里说,“校友!”

  ⑧“你好!”鲁艳青也摆摆手,“校友!”

  ⑨他们相互笑笑,然后,贾里鼓足勇气说:“明年,明年我一定要选举你当学生会主席,我已经知道,应该选举怎样的人。”

  ⑩“谢谢你,校友。”鲁艳青又笑笑,“不过,我不能为了这而留一级,因为今年七月我就考大学了。”

  贾里有些难过,也许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鲁智胜这胖子乘机抬高自己,大大咧咧地说:“我说我的眼光准,没错吧!”

  反正,谁也不会天生是伯乐的,这是真理。

1)本文选自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这部小说是反映________的一部小说。

2)对第④段中查老师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孩子不仅要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要善于在关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中国孩子也很幸运。

B.当贾里一班同学面对困难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经历住生活的考验,他们正代表了当代中学生的特质。

C.以陈应达所代表的中学生,在这次选举风波中表现得很坚强,查老师相信他们能创造世界、创造未来。

D.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经历一些坎坷、挫折,只有经受住这些考验,才会变得坚强成熟。

3)第段中“贾里有些难过,也许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读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4)人在成长中总会遇到困难,请收集以“战胜困难,催人奋进”为主题的格言、警句,选你最喜爱的两句,写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1)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2)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3)“碗!”
(4)“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5)“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6)“你放在哪里?”
(7)“枕头边!”
(8)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9)“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10)“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11)“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12)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3)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14)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15)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16)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17)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18)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19)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20)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21)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22)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23)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24)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25)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26)我告诉了她。
(27)“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28)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29)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30)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有删改)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事情。(3分)
                                                                            
【小题2】梳理出文中第(14)到(20)段中“我”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
焦急等待 →             →感到不祥→             →感到宁适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5分)
(1)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2分)
                                                                           
(2)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3分)
                                                                       
【小题4】请分析本文最后两段的含义(3分)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12)段通过对“我”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要取回那只碗的坚决态度。
B.第(15)段中写同船的人各自找乐子,既暗示等待时间之久,也表现了同船人的冷漠。
C.第(18)段中的破折号解释说明“我”不祥感觉的具体内容,感叹号表达了预感碗丢失的忧惧心情。
D.第(24)段中的“醒”字富有表现力,表现“我”沉浸在深深的不舍与失望中,难以自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1)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2)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3)“碗!”

(4)“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5)“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6)“你放在哪里?”

(7)“枕头边!”

(8)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9)“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10)“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11)“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12)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3)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14)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15)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16)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17)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18)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19)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20)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21)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22)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23)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24)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25)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26)我告诉了她。

(27)“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28)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29)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30)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事情。(3分)

                                                                            

2.梳理出文中第(14)到(20)段中“我”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

焦急等待 →             →感到不祥→             →感到宁适

3.赏析下面句子。(5分)

(1)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2分)

                                                                           

(2)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3分)

                                                                       

4.请分析本文最后两段的含义(3分)

                                                                           

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12)段通过对“我”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要取回那只碗的坚决态度。

B.第(15)段中写同船的人各自找乐子,既暗示等待时间之久,也表现了同船人的冷漠。

C.第(18)段中的破折号解释说明“我”不祥感觉的具体内容,感叹号表达了预感碗丢失的忧惧心情。

D.第(24)段中的“醒”字富有表现力,表现“我”沉浸在深深的不舍与失望中,难以自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1)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2)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3)“碗!”

(4)“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5)“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6)“你放在哪里?”

(7)“枕头边!”

(8)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9)“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10)“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11)“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12)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3)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14)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15)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16)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17)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18)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19)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20)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21)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22)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23)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24)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25)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26)我告诉了她。

(27)“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28)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29)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30)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有删改)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事情。(3分)

                                                                               

14.梳理出文中第(14)到(20)段中“我”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

焦急等待 →             →感到不祥→             →感到宁适

15.赏析下面句子。(5分)

  (1)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2分)

                                                                           

  (2)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3分)

                                                                       

16.请分析本文最后两段的含义(3分)

                                                                            

17.下列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12)段通过对“我”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要取回那只碗的坚决态度。

B.第(15)段中写同船的人各自找乐子,既暗示等待时间之久,也表现了同船人的冷漠。

C.第(18)段中的破折号解释说明“我”不祥感觉的具体内容,感叹号表达了预感碗丢失的忧惧心情。

D.第(24)段中的“醒”字富有表现力,表现“我”沉浸在深深的不舍与失望中,难以自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1)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2)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3)“碗!”
(4)“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5)“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6)“你放在哪里?”
(7)“枕头边!”
(8)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9)“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10)“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11)“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12)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3)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14)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15)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16)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17)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18)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19)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20)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21)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22)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23)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24)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25)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26)我告诉了她。
(27)“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28)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29)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30)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有删改)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事情。(3分)
                                                                            
小题2:梳理出文中第(14)到(20)段中“我”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
焦急等待 →             →感到不祥→             →感到宁适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5分)
(1)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2分)
                                                                           
(2)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3分)
                                                                       
小题4:请分析本文最后两段的含义(3分)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12)段通过对“我”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要取回那只碗的坚决态度。
B.第(15)段中写同船的人各自找乐子,既暗示等待时间之久,也表现了同船人的冷漠。
C.第(18)段中的破折号解释说明“我”不祥感觉的具体内容,感叹号表达了预感碗丢失的忧惧心情。
D.第(24)段中的“醒”字富有表现力,表现“我”沉浸在深深的不舍与失望中,难以自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零分之约》一文,完成1—6题。
       ①曾经,我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孩子: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只爱做白日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还没有一点羞耻感;但当一名迈克尔·舒马赫那样的世界一流赛车手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②有一天,她——卡尔森小姐来到我们的班级,点到我名字时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你就是整天梦想当个赛车手,却不喜欢学习的斯蒂文弗吗?”“是的。”我感觉她的话里有一些鄙夷的成份,这是对一个十三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我接着声音高亢起来,坚决而富有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曾经考过零分呢,现在不也一样当上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吗?”卡尔森小姐突然(a)              笑了起来:“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可你从来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她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受到了当众羞辱。[A]可她的目光像雅典女神一样的温柔,一刻也没有从我脸上移开,我心头的怒火似乎被魔法锁住。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哼,下次我就考个零分给你看看!”[B]她伸长的耳朵,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子”似的,说:“好啊,这个创意很好!咱们不妨做个约定,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在班级里你一切自便,我决不干涉;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要服从我的管理,好好学习!”我吐了吐舌头,因为我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愚蠢又最可爱的老师。“不过,既然是‘考’,咱们还得遵循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全部答完,不能一字不填就交卷,更不能临场脱逃。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的心发出快乐的鸣叫,(b)               地答道:“没有任何问题!”
       ③很快地便迎来了考试。第一题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美国人民反击侵略的时任总统是谁?我知道是罗斯福,却故意在答题卡上涂下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接下来的几道题都是如此。可在做后面的题时,由于我并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我只得硬着头皮,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自己手心里竟敢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原来,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心情沮丧极了。
       ④试卷结果出来了,又是个可恶的“C”!我开始诅咒起来。卡尔森小姐走过来,狡黠地提醒道:“咱们可是有约在先的哟,如果你没有考到零分,你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和安排。”我低下头,(     )羞愧(      )暗骂自己不争气。“现在,我要求你,早一天考零分,或者说,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向零分冲刺!”
       ⑤我发奋学习,竟然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我的赛车渐渐地蒙上了尘埃,我的赛车梦也渐渐弥散,取而代之的,是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道道试题。终于,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的所有题目我都会做,都能判断出哪个答案正确,哪个是错误的。
       ⑥卡尔森小姐把试卷发下来后,大声地宣布:“斯蒂文弗,祝贺你,你终于凭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考到了零分,你可以在班级里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祝福的掌声。卡尔森小姐走过来,抚着我的头温和地说。“斯蒂文弗,你是好样的,在我心目中,一个凭着实力考了零分的学生跟考了‘A’的学生是一样出色的!我为你感到骄傲!”[C]我脸红如枣,感到羞愧难当,泪水突然涌出我的眼眶,哽咽了许久,我终于脱口而出:“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生……”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1月下,有删改)

1.字词的识记与运用: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A.(      )丧          B.(      )绕
(2)在第②段的(a) 处与(b) 处依次填上一个双音节词、一个四字短语加以修饰,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
      (a)卡尔森小姐突然                 笑了起来:
      (b)我的心发出快乐的鸣叫,                   地答道。
(3)第④段中的括号处应填上的一组关联词是:
        我低下头,(          )羞愧(          )暗骂自己不争气。
2.文章第①段去掉好吗?为什么?
                                                                                                                                   
3.把第②段中“现在不也一样当上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吗?”改成陈述句,并就表达效果作一下比较。
                                                                                                                                   
4.文中有不少的语言值得品味。请从画横线的[A]、[B]、[C]三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进行赏析(要注明所选句子的序号)
                                                                                                                                   
5.像卡尔森小姐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嘛?为什么?
                                                                                                                                   
6.第⑥段中“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生”这句话是否与你的心灵撞击出火花?请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要求苛刻,竞争残酷,应聘者清一色中国乐坛高手,其中不乏或在海外深造,或在国际获奖的天才。其实,就是把报名者组织起来,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实力强劲的艺术集团了,更何论选拔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A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腊梅。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苛言笑,那个态势,与其说是艺术检测,倒不如说是法律裁决。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他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下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的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
    第一项  指定科目
    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出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鞠一躬。抬起眼睛, (chóu)——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时,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说:“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深自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城之别。
    贴着灯红,贴着酒绿,贴着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所应该具有的现代特征,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渲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 jiän)———默是天真的(jiän)———默

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一个孩子擎一枝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bän)——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zhú)—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没有出声,孩子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
   朱丹说:“考场的事,务请大师原谅。”
   大师说:“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B“                         。”
   说完,大师紧紧地握住朱丹的手。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chóu        躇               (2)jiän——————默

(3)bän————驳陆离            (4)zhú———————立

2.结合语境,将文章结尾B处空缺的话写在下列空格内。(25字以内)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举例说明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0字以内)

4.文章A 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朱丹为什么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

——————————————————————————————————————

5.请用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概述朱丹的个性特征。

——————————————————————————————————————

6.朱丹的精神令人感动,相信在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类似的人物形象,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述。(45字以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回答11~16题(17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  A  “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   B  “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1.这段文字选自       (国名)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作品 《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2分)

12.请给文中A、B两处的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A:           B:      

13.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14.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3分)

                                                                         

15.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    )(3分)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16.选文最后一节“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分)

“这样”具体指:                                                         ;

“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