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作品,作家及体裁不对应的一项是 |
A.《蜡烛》——萨特——小说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闻 C.《芦花荡》——孙犁——小说 D.《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散文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环保“新兵”——玉米
①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曾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用去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②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
③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④它能做瓶子、盒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
⑤英国的一家公司刚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⑥“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⑦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⑧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⑨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
⑩现在,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哟!
?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骨折是很痛苦的。有时要开刀用钢钉固定,等骨头长好了,再开刀取出钢钉。要是用“玉米骨钉”,就不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开一次刀植入骨钉,断骨长好后,“玉米骨钉”也会慢慢降解,消失在体内,多棒啊!
?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2年第7期)
【小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普通塑料的缺点谈起?(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与普通塑料相比,“玉米塑料”有哪些优越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⑩段加点的“几乎”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的“杰出”一词加引号,表示在此处有特殊含义,意为“突出”“严重”,这样表达有幽默感。 |
B.玉米不能直接替代化工塑料,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玉米生产出聚乳酸,然后才可以替代。 |
C.文章第⑦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玉米塑料”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的特点,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
D.本文从“玉米塑料”的由来谈到“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遵循了逻辑顺序。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环保“新兵”——玉米
①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曾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用去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②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
③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④它能做瓶子、盒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
⑤英国的一家公司刚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⑥“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⑦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⑧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⑨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
⑩现在,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哟!
?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骨折是很痛苦的。有时要开刀用钢钉固定,等骨头长好了,再开刀取出钢钉。要是用“玉米骨钉”,就不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开一次刀植入骨钉,断骨长好后,“玉米骨钉”也会慢慢降解,消失在体内,多棒啊!
?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2年第7期)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普通塑料的缺点谈起?(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与普通塑料相比,“玉米塑料”有哪些优越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加点的“几乎”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的“杰出”一词加引号,表示在此处有特殊含义,意为“突出”“严重”,这样表达有幽默感。
B.玉米不能直接替代化工塑料,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玉米生产出聚乳酸,然后才可以替代。
C.文章第⑦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玉米塑料”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的特点,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D.本文从“玉米塑料”的由来谈到“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遵循了逻辑顺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第①段中的“杰出”一词加引号,表示在此处有特殊含义,意为“突出”“严重”,这样表达有幽默感。 |
B.玉米不能直接替代化工塑料,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玉米生产出聚乳酸,然后才可以替代。 |
C.文章第⑦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玉米塑料”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的特点,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
D.本文从“玉米塑料”的由来谈到“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遵循了逻辑顺序。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3-16题。(13分)
环保“新兵”——玉米
①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曾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用去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②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
③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④它能做瓶子、盒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
⑤英国的一家公司刚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⑥“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⑦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⑧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⑨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
⑩现在,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哟!
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骨折是很痛苦的。有时要开刀用钢钉固定,等骨头长好了,再开刀取出钢钉。要是用“玉米骨钉”,就不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开一次刀植入骨钉,断骨长好后,“玉米骨钉”也会慢慢降解,消失在体内,多棒啊!
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13. 从文章内容看,与普通塑料相比,“玉米塑料”有哪些优越性?(3分)
答: ▲ ▲ ▲
14. 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 ▲ ▲ ▲
15. 第⑩段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 ▲ ▲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第①段先介绍普通塑料的缺点,引出下文对“玉米塑料”优越性的介绍。B.玉米不能直接替代化工塑料,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玉米生产出乳酸,然后才可以替代。
C.文章第⑧段划线句主要采用了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玉米塑料”制成的手机不但无污染还能给花草增加养分的特点。
D.本文从“玉米塑料”的由来谈到“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遵循了逻辑顺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环保“新兵”——玉米
①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曾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用去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②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
③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④它能做瓶子、盒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
⑤英国的一家公司刚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⑥“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⑦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⑧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⑨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
⑩现在,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哟!
11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12骨折是很痛苦的。有时要开刀用钢钉固定,等骨头长好了,再开刀取出钢钉。要是用“玉米骨钉”,就不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开一次刀植入骨钉,断骨长好后,“玉米骨钉”也会慢慢降解,消失在体内,多棒啊!
13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小题1】从文章内容看,与普通塑料相比,“玉米塑料”有哪些优越性?(3分)
答:
【小题2】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
【小题3】第⑩段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①段先介绍普通塑料的缺点,引出下文对“玉米塑料”优越性的介绍。 |
B.玉米不能直接替代化工塑料,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玉米生产出乳酸,然后才可以替代。 |
C.文章第⑧段划线句主要采用了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玉米塑料”制成的手机不但无污染还能给花草增加养分的特点。 |
D.本文从“玉米塑料”的由来谈到“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遵循了逻辑顺序。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环保“新兵”——玉米
①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曾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用去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②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
③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④它能做瓶子、盒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
⑤英国的一家公司刚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⑥“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⑦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⑧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⑨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
⑩现在,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哟!
11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12骨折是很痛苦的。有时要开刀用钢钉固定,等骨头长好了,再开刀取出钢钉。要是用“玉米骨钉”,就不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开一次刀植入骨钉,断骨长好后,“玉米骨钉”也会慢慢降解,消失在体内,多棒啊!
13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1.从文章内容看,与普通塑料相比,“玉米塑料”有哪些优越性?(3分)
答:
2.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
3.第⑩段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①段先介绍普通塑料的缺点,引出下文对“玉米塑料”优越性的介绍。
B.玉米不能直接替代化工塑料,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玉米生产出乳酸,然后才可以替代。
C.文章第⑧段划线句主要采用了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玉米塑料”制成的手机不但无污染还能给花草增加养分的特点。
D.本文从“玉米塑料”的由来谈到“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遵循了逻辑顺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凡三往,乃见”质疑
王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据《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接受徐庶、司马徽推荐,共访问诸葛亮三次,前两次均未谋面,第三次才见诸葛亮的庐山真面。这一情节无疑是依据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而且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三国志))记载的根据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其中并未有第三次才见到之意,而且陈寿本人在《上诸葛亮集表》中也说“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前出师表》完全一致,也没说三顾一见。我们知道,陈寿著史很重视文献依据,由于他本为蜀人,在撰著三国志之前,曾奉命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所以《前出师表》的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三顾一见的说法是出于陈寿的臆测和杜撰?似乎也可能性不大。众所周知,《三国志》是以选材审慎、笔法谨严为特色,赵翼《廿二史箭记》卷六就评价他“剪裁斟酌处,亦自有下笔不苟者,参订他书,而后知其矜慎。”这一点受到清代许多研治《三国志》学者的认同。比如陈寿尽管非常欣赏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极高,说他“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但对其多次北伐的失败,则摆脱传统天命论,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委婉探究其不足。这与后人尤其《晋书》的修撰者对诸葛亮的一味吹捧甚至神化殊不同,而且又以商榷、推测的语气出之,可见其“下笔不苟”的特点。
显然,以陈寿之严谨,“凡三往乃见”不应该是他的臆测、杜撰,其语义内涵也应当不会超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而且以诸葛亮的隐士身份及谨慎、自视清高的个性,决不可能一次面谈即应邀出山,他需要对刘备的人品、个性、抱负、发展等有全面的评估;尤其,《出师表》明确地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推其语气,两人应该有过多次“草庐之中”的交谈。这样看来,“凡三往乃见”句应当别译。尹韵公先生、易中天先生等认为“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翻译成“总共去了三次,就见面了。”细加品味,似乎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其买,这里存在一个标点的问题,“凡三往”与“乃见”之间,一般用逗号,而联系上下句,实际应标点为句号,即“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此处“乃”的意思为“始、刚刚”,表示很短的时间。如《大戴礼记·保傅》:“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使士负之。”王聘珍解诂:“乃,始也。”再如《札记·月今》:“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生。”而“乃”与“因”连用,可表示一种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如《晋书·卫璀传)):“罐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
因此,《三国志》的上面几句可以翻译成:“于是先主就去拜访了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刚刚见面,(刘备)就屏退了身边的人说:……”这种译法,既与诸葛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符合,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 (选自2011年9月21日《国学网》)
【小题1】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成语“三顾茅庐”起源于《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情节。 |
B.据《前出师表》,作者认为“三顾一见”的说法是出于陈寿的臆测与杜撰。 |
C.第二段列举赵翼《廿二史箭记》卷六的语句证明陈寿“下笔不苟”的特点。 |
D.作者认同尹韵公先生、易中天先生等认为“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成语“三顾茅庐”起源于《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情节。 |
B.据《前出师表》,作者认为“三顾一见”的说法是出于陈寿的臆测与杜撰。 |
C.第二段列举赵翼《廿二史箭记》卷六的语句证明陈寿“下笔不苟”的特点。 |
D.作者认同尹韵公先生、易中天先生等认为“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凡三往,乃见”质疑
王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据《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接受徐庶、司马徽推荐,共访问诸葛亮三次,前两次均未谋面,第三次才见诸葛亮的庐山真面。这一情节无疑是依据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而且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三国志))记载的根据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其中并未有第三次才见到之意,而且陈寿本人在《上诸葛亮集表》中也说“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前出师表》完全一致,也没说三顾一见。我们知道,陈寿著史很重视文献依据,由于他本为蜀人,在撰著三国志之前,曾奉命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所以《前出师表》的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三顾一见的说法是出于陈寿的臆测和杜撰?似乎也可能性不大。众所周知,《三国志》是以选材审慎、笔法谨严为特色,赵翼《廿二史箭记》卷六就评价他“剪裁斟酌处,亦自有下笔不苟者,参订他书,而后知其矜慎。”这一点受到清代许多研治《三国志》学者的认同。比如陈寿尽管非常欣赏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极高,说他“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但对其多次北伐的失败,则摆脱传统天命论,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委婉探究其不足。这与后人尤其《晋书》的修撰者对诸葛亮的一味吹捧甚至神化殊不同,而且又以商榷、推测的语气出之,可见其“下笔不苟”的特点。
显然,以陈寿之严谨,“凡三往乃见”不应该是他的臆测、杜撰,其语义内涵也应当不会超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而且以诸葛亮的隐士身份及谨慎、自视清高的个性,决不可能一次面谈即应邀出山,他需要对刘备的人品、个性、抱负、发展等有全面的评估;尤其,《出师表》明确地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推其语气,两人应该有过多次“草庐之中”的交谈。这样看来,“凡三往乃见”句应当别译。尹韵公先生、易中天先生等认为“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翻译成“总共去了三次,就见面了。”细加品味,似乎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其买,这里存在一个标点的问题,“凡三往”与“乃见”之间,一般用逗号,而联系上下句,实际应标点为句号,即“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此处“乃”的意思为“始、刚刚”,表示很短的时间。如《大戴礼记·保傅》:“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使士负之。”王聘珍解诂:“乃,始也。”再如《札记·月今》:“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生。”而“乃”与“因”连用,可表示一种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如《晋书·卫璀传)):“罐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
因此,《三国志》的上面几句可以翻译成:“于是先主就去拜访了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刚刚见面,(刘备)就屏退了身边的人说:……”这种译法,既与诸葛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符合,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 (选自2011年9月21日《国学网》)
1.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成语“三顾茅庐”起源于《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情节。 |
B.据《前出师表》,作者认为“三顾一见”的说法是出于陈寿的臆测与杜撰。 |
C.第二段列举赵翼《廿二史箭记》卷六的语句证明陈寿“下笔不苟”的特点。 |
D.作者认同尹韵公先生、易中天先生等认为“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
2.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7分)
(1)从本文的写作中,你在做学问的态度方面受到怎样的启发?(2分)
(2)请问刘备从拜访到诸葛亮应邀出山的过程中,总共见到了诸葛亮多少次?(要求:从本文中找出理据进行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5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