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黄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A.我们黄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您小心点,不就不被划了吗? 
B.您看我们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黄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     ]

A.我们黄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您小心点,不就不被划了吗? 
B.您看我们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黄山旅游,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跟导游继续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1. A.
    我们黄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您小心点,不就不被划了吗?
  2. B.
    您看我们黄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3. C.
    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4. D.
    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 北京课改版 题型:013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黄山旅游,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跟导游继续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  ]

A.我们黄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您小心点,不就不被划了吗?

B.您看我们黄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黄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问答题

给下文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话。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黄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子,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话让这位美国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问答题

给下文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话。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黄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子,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话让这位美国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苦念北平

                 (台湾)  林海音

    ①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驻得太久了,向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年,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②春光明媚,一骑(ji)小驴,把我们带到西山,从香山双清别墅的后面绕出去,往上爬,大家在打赌,能不能爬上“鬼见愁”的那个山头!我常常念叨“鬼见愁”那块地方,可是我从来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

    ③春天看芍药牡丹,是富贵花。中山公园的花事,先是芍药,一池一畦地开,跟着就是牡丹。灯下看牡丹,像灯下观美人一样,可以细细地品赏,或者花前凝望。一株牡丹一个样儿,一个名儿,什么“粉面金刚”、“二乔”、“金盆落月”。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无雨不怕,就是怕春风。有时一夜狂风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样子。几阵狂风就扫尽了春意,寻春莫迟,春在北平是这样的短促呀!

    ④许多夏季的黄昏,我们都在太庙静穆的松林下消磨,听夏蝉长鸣,懒洋洋地倒在藤椅里。享受安静,并不要多说话,仰望松林上的天空,只要清淡地喝几口香片茶。各人拿一本心爱的书看吧,或者起来走走,去看看那几只随着季节而来的灰鹤。

    ⑤最不能忘怀的是“说时迟,那时快”的暴雨;西北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一阵骤雨洗净了世间的污浊,有时不到一小时的功夫,太阳又出来了,土的气息被太阳蒸发出来,那种味道至今还感到熟悉和亲切。

    ⑥北平的春天,虽然稍纵即逝,秋日却长,从树叶转黄,到水面结冰,都是秋的领域。秋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水果上市。水果的种类比号称“果之王国”的台湾并不逊色,且犹有过之。比如枣,像这里的桂圆一样普遍,但是花样却多,郎家园、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却不是单调的桂圆可以比的了。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掰两截,水都不流,才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无渣。鸭儿广,赛豆腐。秋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合不上嘴。它们都是秋之果。

    ⑦北平的水果贩最会吆唤,你看他放下担子,一手插腰,一手捂着耳朵,仰起头来便是一长串的吆唤。婉转的唤声里,包括名称、产地、味道、价格,真是意味深长。

    ⑧每年的秋天,都要有几次郊游,觅秋的先知先觉者,大半是青年学生,他们带来西山红叶已红透的消息,我们便计划前往。星期天,海淀道上寻秋的人络绎于途。带几片红叶夹在书里,好像成了习惯。看红叶,听松涛,或者把牛肉带到山上去,吃真正的松枝烤肉吧!

    ⑨结束这一年最后一次的郊游,秋更深了。年轻人又去试探北海漪澜堂阴暗处的冰冻了。如履薄冰吗?不,可以溜喽!于是我们从床底下拣出休息了一年的冰鞋,掸去灰尘,擦亮它,静待升火出发,这时洋炉子已经装上了。秋走远了。

    ⑩这时,正是北平的初冬,围炉夜话,窗外也许下着鹅毛大雪。买一个赛梨的萝卜来消夜吧。“心里美”是一种绿皮红瓤的,清脆可口。有时炉火将尽,夜已深沉,胡同里传出盲者凄凉的笛声。把毛毯裹住腿,呵笔为文,是常有的事

    ⑩离开北平的那年,曾赶上最后一次的“看红叶”,冰鞋来不及拣出,我便离开她了。飞机到了上空,曾在方方的古城绕个圈,协和医院的绿琉璃瓦给了我难忘的最后一瞥,我的心颤抖着,是一种离开多年抚育的乳娘的滋味。

    ⑥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因原文篇幅较长略有删节)

【注】林海音(1918—2001),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5岁时就随父母来到北平(即北京),直至1948年回到台湾。林海音先生称北平是自己成长的地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她的许多作品都饱含着对第二故乡深挚的爱与浓烈的乡愁。

1.本文以一个“       ”字贯穿全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回忆了北平四季的人、事、景、物。

2.你能参考已给出的小标题为另外一些段落加上恰当的小标题吗?试试看。

第②段:骑毛驴游山踏青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说时迟,那时快”的暴雨

第⑥段:初秋水果上市         第⑦段:            

第⑧段:                   第⑨段:可以溜冰喽

第⑩段:雪夜围炉夜话

3.本文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最后一段中的“这一切”与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呼应?请你用波浪线在原文中标出。

4.从全文看,第①段和第⑩段画横线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命年的回想》中“奶奶炒年货”一段文字写的诵读脚本:

“奶奶炒年货”是个细节描写,“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表达了老人美好的愿望,虔诚的祷告中又透着些许幽默,要读得细致、俏皮,可以稍有停顿。“念念有词”要重读,读出老人的愿望,“词”要儿化,读成“词儿”。“玉米粒儿”,儿化音带有浓厚的北方特色,要读得轻俏。象声词“毕剥毕剥”要读得像。

     如果让你诵读《苦念北平》中的一段文字,你选择哪一段?请你参考上面的诵读脚本为你所选的段落也写一个简单的诵读脚本。

所选段落:                               

诵读脚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1期 总第167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3

分组合作:全班先讨论,确定几个主题,同学们根据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

  第一站:绘桥之形

  主持人:桥梁的外形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宏伟壮观,有的精致小巧。下面就请同学们亮出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吧!

  第一组: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全国闻名的南京长江大桥的雄姿。南京长江大桥于1960118日正式动工,19681229日全面建成通车。大桥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是我国最大的一座跨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底部到顶部高85米,底面积约400平方米,和一个篮球场差不多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

  主持人:第一组的同学果然出手不凡,不仅了解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动工及竣工时间,而且还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大桥的概貌,值得表扬。

  第二组:我们要介绍的是有“近代桥梁工程奇迹”之称的金门大桥。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金门海峡之上。大桥两端各有一座高1124英尺的钢塔,钢塔高出水面的部分为746英尺,相当于70层楼高;两座钢塔间悬挂着两条直径为36.5英寸的钢索,大桥就是凭借着两条钢索高悬半空。钢塔间的大桥跨度为4200英尺,是世界大桥中少见的长跨度之一。桥孔高200英尺,大型船只也能畅行无阻。大桥还向两端延伸出去,使整个大桥全长达到6500英尺,为此又修建了两座辅助钢塔,使大桥更加雄伟壮观。

  主持人:金门大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第二组同学的描述突出了金门大桥“雄伟壮观”的特点,值得肯定。

  第三组:老师,我们收集到的是两副描绘桥的对联:

  天津长江道立交桥:盘旋上下,通连左右,交叉东西南北;横贯长江,纵接黄河,瞩目红旗宜宾。

  上海南浦大桥:中华堪称首,铁索斜拉,坦途凌波,淞南沙北横大道;世界亦数二,众智辉灿,科技结晶,浦东沪西并东流。

  主持人:第三组同学别出心裁,这两副对联不但写出了桥的形态特点,还突出桥的声名、功能,不错不错。亲爱的同学,你要描绘的是哪座桥呢?它又有什么特点?也请与大家分享吧!

我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站:赏桥之韵

  主持人:“桥”的身影在文学史上可说得上是异常活跃的,它们有时出现在古诗词中,有时又会出现在俗语谚语中,哪一组的同学先来展示一下收集到的成果?

  第一组:我们收集到的是古诗词中的“桥”,请看——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

  2.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刘禹锡)

  主持人:第一组同学收集了这么多好诗句,读来真是满口余香,但觉得不太“过瘾”,哪组还有补充?

  第二组:我们也收集了一些,也是古诗词中的“桥”——

  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宋·秦观)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宋·陆游)

  主持人: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那画面中的桥,沟通起作者和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入到诗的意境中,真是一种享受。下面,请第三组同学来展示一下成果吧。

  第三组:我们组收集的是“俗语谚语”中的桥——

  1.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困难一定会有办法克服。

  2.桥归桥,路归路——两种事物不能混在一起谈。

  3.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结一个仇人拆一座桥——朋友多了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主持人:这些谚语俗语也很有警示作用,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第三组同学还对收集到的谚语作了解读。亲爱的同学,相信你一定也收集了不少诗句谚语吧?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的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讲桥之事

  主持人:关于桥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是相当丰富的,哪一组先来给大家讲一个呢?

  第一组:我们讲的是“飞夺泸定桥”的故事。1936530日,红四团抵达泸定桥边。桥上的所有木板都被抽掉了,只剩铁索。下午四点,红军开始总攻。22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挂马刀,腰缠十二颗手榴弹,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他们除携带的武器外,每人扛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突击队刚冲到对面桥头,突然烧起冲天大火,敌人企图用火把战士们挡在桥上。英雄们奋不顾身地继续向前冲,后面的队伍也冲了上来。经过两小时的激战,两个团的敌人被消灭大半,剩下的敌人狼狈逃窜。

  第二组:我们讲的是关于西湖“断桥”的传说。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桥板经常断裂,游人感到很不方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一对姓段的夫妇。他们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请求留宿一夜。段家夫妇热情地留他住下,第二天老人临走时,送了他们三颗酒药。把这酒药放入酒缸里,土酒立刻香醇无比。段家夫妇感念白发老人的恩情,想要回报他。老人却只要他们把无名小桥修好,然后飘然离去。

  于是段家夫妇出资将那座小木桥改造成青石拱桥。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用怕路滑桥断。乡亲父老为纪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与“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主持人:故事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不知同学们还收集了哪些故事和传说呢?你家乡有没有桥?这座桥修建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或传说?相信讲出来一定也很精彩。试试吧!

我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秋山红叶

  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停。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牌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文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然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万万不可在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微,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一面。范仲淹写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炙人口,词名似乎超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天平山之游恰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一派雨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眼前。         (作者沙白,有删改)

(1)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

(2)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

(3)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4)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  ]

A.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B.表达了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C.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D.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b)雨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三月的春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有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②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