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
(1)浙江潮,天下伟观也。

A、的,助词。    
B、它,代词。
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表提顿,助词,不译。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A、的,助词。    
B、它,代词。
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表提顿,助词,不译。
(3)孔子云:何陋有?

A、的,助词。    
B、它,代词。
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表提顿,助词,不译。
(4)花富贵者也。

A、的,助词。    
B、它,代词。
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表提顿,助词,不译。
A,B,C,D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之富贵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甘肃省月考题 题型:填空题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
(1)浙江潮,天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3)孔子云:何陋有?                             
(4)花富贵者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4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贵者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3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

(1)浙江潮,天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3)孔子云:何 陋之有?

(4)花富贵者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古诗文阅读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________

(2)人物不相睹     略:________

(3)皆披发身      文:________

(4)饮食百物皆倍常时  穹:___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浙江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

B.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一舸无迹

C.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

出没鲸波万仞中

D.

海涌银

仅有“敌船”火所焚

(3)

请将文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2)人物不相睹  略:           
(3)皆披发身  文:             (4) 饮食百物皆倍常时  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潮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
B.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一舸无迹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出没鲸波万仞中
D.海涌银郭仅有“敌船”火所焚
【小题3】请将文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广东省湛江市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2)人物不相睹  略:           

(3)皆披发身  文:             (4) 饮食百物皆倍常时  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潮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

B.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一舸无迹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出没鲸波万仞中

D.海涌银郭仅有“敌船”火所焚

3.请将文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4.文章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广东省湛江市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2)人物不相睹  略:           

(3)皆披发身  文:             (4) 饮食百物皆倍常时  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潮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

B.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一舸无迹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出没鲸波万仞中

D.海涌银郭仅有“敌船”火所焚

3.请将文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4.文章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色笔记八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观潮》,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的用法)

(1)其远出海门

(2)既而渐近

(3)倏尔黄烟四起

(4)皆披发文身

(5)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6)虽席地不容闲也

2.观潮的地点在当时临安城南,那时那里为什么有这么盛大的观潮盛典?(了解南宋国都在临安,有助于把握课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每一段的意思。(认识本文结构精巧的特点,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一段内容,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钱塘海潮的雄伟景象。(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不是对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