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A、度江 跚栏 磅子
B、举箸提笔 迟凝 涮碗
C、文质杉杉 缭铐 建康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稿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字、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祢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5.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6.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17.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18.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19.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20.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三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七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不得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应是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文中第三、五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多项选择) 

[   ]

   A.分类别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下定义     E.举例子     F.打比方

 

  (4)第五段方框处应填的词语是 

[     ]

   A.初四
B.初五
C.初九
D.十五

  (5)与最后一段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中的“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多项选择) 

[  ]

   A.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B.七千万年前
   C.四亿年前
D.今天

  (6)第五段说明了三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三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显示新秀——激光电视
向文宜
  等离子电视、平板电视、高清电视,当这些新一代数字电视还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时,科学家已经在显示技术上取得了更大进展。电视技术在历经了黑白、彩色和数字显示时代之后,又将迎来激光全色显示时代。激光电视将开拓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以外的新型大屏幕电视市场,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震撼。
  激光电视(LaserTV)采用激光全色显示技术,利用激光的特性,在大画面上表现鲜明的影像。激光电视主要由激光器、光偏转器和屏幕组成,其中电视背面的三基色(红、绿、蓝)半导体激光器是整个显示的光源,它通过光偏转器的控制将鲜亮的激光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影像。
  由于激光光束可以保持直径大小的一致性,所以激光可以保持很高的色彩纯度,也就使得在成像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事物本来的颜色。
  激光显示是以红、绿、蓝(RGB)三基色激光为光源的显示技术,可以最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丰富、艳丽的色彩,提供更具震撼的表现力。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色域覆盖率可达90%。因此激光显示被称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将再次改写显示的标准,完成从标准彩色的小色域到全彩色的大色域转变。
  与之前的传统电视相比,以红、绿、蓝(RGB)三基色激光为光源的激光电视显示色饱和度更高(图像色彩更鲜艳)、色域更大(图像色彩更丰富)、分辨率更高(图像更清晰)、方向性更好、色纯度更高,能显示自然界更真实、更丰富、最鲜艳的色彩。
  同时,激光显示技术充分吸纳了数字显示时代的高清晰度、数字信号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持全高清影像,还支持物体呈立体效果的三维影像。可以在大画面上尽情地玩电视游戏和看电影。
  激光电视使用了固态激光光源,代替了背投电视中寿命只有几千小时的传统灯泡光源。激光电视中使用的固态激光的亮度将是高亮度LED光源的l万倍,光效率将是LED光源的3~4倍,其寿命在100%亮度下至少可以达到3万小时,亮度不会有任何衰减,色温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方面要远优于LED光源和传统灯泡。
  使用激光光源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省去很多昂贵的光学组件,从而节约成本。而且激光光源很小,可以使用小尺寸的成像部件,这样可以让光路更短,这就意味着激光电视的厚度可以做得更薄。
  另外激光光源功耗仅是传统电视的1/3,且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对环境有威胁的重金属材料,属环境友好型光源,非常环保节能。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给“激光电视”下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运用这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判断以下说法哪项是没有错误的。(       )
A、激光电视与之前的传统电视相比,它的光源的色饱和度更高,因此可以使图像更清晰。
B、激光电视使用了固态激光光源,这种光源的寿命在100%亮度下最高可以达到3万小时。
C、之所以激光可以保持很高的色彩纯度,是因为激光光束可以保持直径大小的一致性,也就使得在成像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事物本来的颜色。
D、使用激光光源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省去很多光学组件,从而节约成本。而且激光光源很小,可以使用小尺寸的成像部件,这样可以让光路更短。
4、阅读“相关链接”,联系全文,说说你的阅读发现。
【相关链接】
  材料一:随着2008年三菱正式在美国市场推出65英寸、73英寸激光电视,这标志着全球消费电子企业在第四代电视显示技术——激光显示的争夺战已经全面开打。
  跨国彩电企业早已经在扮演激光显示技术推广者的角色。2005年,索尼斥资在爱知世博会上建起一个有500平方米巨幕的巨大激光影院,2006年三菱推出40英寸激光电视样机,2007年索尼再次高调推出60英寸激光电视样机,2007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索尼和三菱分别展出了55 英寸、40 英寸的激光电视样机。目前,国际上有德国LDT公司、日本索尼公司、日本三菱公司、松下、日立、东芝、爱普生、韩国三星公司等企业也都传出积极研究激光电视、激光投影产品的消息。 
  材料二:我国激光电视总体水平与国际同步,在某些关键技术(如色域覆盖率等)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全球1000多项激光显示技术中,中视中科就占了112项,排在全球的第二位,还拥有多项的核心技术。在国内,除了中视中科、沈阳新松机器人等公司外,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企业,也都已经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2005年,长春光机所完成了“激光彩色投影电视”演示样机的研制,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国际激光电视先进行列。
  北京中视中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强指出,不像液晶电视,面板的生产技术完全被日韩所垄断,我国在激光电视技术上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成为继日本三菱、松下之后又一个推出激光电视的国家。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语文初一(下) 题型:048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三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七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不得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应是(2分)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文中第三、五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多项选择)(2分)

[  ]

A.分类别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下定义 E.举例子 F.打比方

 

4.第五段方框处应填的词语是(2分)

[  ]

A.初四
B.初五
C.初九
D.十五

5.与最后一段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中的“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多项选择)(2分)

[  ]

A.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B.七千万年前
C.四亿年前
D.今天

6.第五段说明了三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三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3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备由是

太守说如此

B.

 

大义于天下

《书》,则不如无《书》

C.

 

将军既帝室

无丝竹乱耳

D.

 

信义著四海

皆以美徐公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答案】

5.(3分)A

6.(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7.(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8.(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解析】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文言文

【结束】

8【题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4题。(8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暮冥冥

厚此

B.

 

国怀乡

伪存真

C.

 

春和

良辰美

D.

 

宠辱

白头

10..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2分)

                                                                              

11..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案】

12.(3分)D

13.(2分)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14.(3分)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解析】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文言文

【结束】

9【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20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

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

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

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

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

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1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16..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17.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4分)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我选    题。

                                                                                

                                                                              

19..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4分)

                                                                               

                                                                                

【答案】

20.(4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2分)“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2分)

21.(4分)

(1)(2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2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22.(4分)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

23.(4分)

(1)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4.(4分)结合“默契”谈感悟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略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现代文阅读

【结束】

10【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8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25.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分)

                                                                                                            

26..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27..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29..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4分)

                                                                               

【答案】

30.(4分)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31.(4分)不多余。(1分)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2分)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1分)

32.(3分)比喻论证。(1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分)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33.(3分)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34.(4分)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解析】略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现代文阅读

【结束】

11【题文】作文。(60分)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若有需要请以字母代替。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解析】略

【题型】作文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作文

【结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甘肃省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备由是

太守说如此

B.

 

大义于天下

《书》,则不如无《书》

C.

 

将军既帝室

无丝竹乱耳

D.

 

信义著四海

皆以美徐公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答案】

5.(3分)A

6.(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7.(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8.(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解析】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文言文

【结束】

8【题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4题。(8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暮冥冥

厚此

B.

 

国怀乡

伪存真

C.

 

春和

良辰美

D.

 

宠辱

白头

10..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2分)

                                                                              

11..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案】

12.(3分)D

13.(2分)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14.(3分)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解析】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文言文

【结束】

9【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20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

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

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

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

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

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1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16..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17.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4分)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我选    题。

                                                                                

                                                                              

19..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4分)

                                                                               

                                                                                

【答案】

20.(4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2分)“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2分)

21.(4分)

(1)(2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2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22.(4分)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

23.(4分)

(1)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4.(4分)结合“默契”谈感悟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略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现代文阅读

【结束】

10【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8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25.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分)

                                                                                                            

26..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27..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29..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4分)

                                                                               

【答案】

30.(4分)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31.(4分)不多余。(1分)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2分)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1分)

32.(3分)比喻论证。(1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分)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33.(3分)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34.(4分)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解析】略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现代文阅读

【结束】

11【题文】作文。(60分)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若有需要请以字母代替。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解析】略

【题型】作文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作文

【结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标读想用八年级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  ]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4.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5.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一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