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判断正误。
①.《想和做》的作者是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新哲学的人生观》、《思想方法》、《怎样搞通思想方法》等。

A、正确
B、错误
②.议论文要议得好,应该注意三点:一是态度要鲜明,二是找准论点,三是叙议不要脱节。 

A、正确
B、错误
③.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立论。

A、正确
B、错误
④.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A、正确
B、错误
A,A,B,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判断正误。
A.《想和做》的作者是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新哲学的人生观》、《思想方法》、《怎样搞通思想方法》等。(            )
B.议论文要议得好,应该注意三点:一是态度要鲜明,二是找准论点,三是叙议不要脱节。(           )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立论。(             )
D.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鱼化石》一诗,完成习题。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本诗作者艾青。1957年,诗人被错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了20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失了。到1978年诗人复出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做深入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思考之下,诗人的灵感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口。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对自己内心的情绪有准确把握,而且对鱼化石的形象也有准确的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1.本诗第1节中:“跳跃”与“浮沉”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前两节通过作者的想像,写出了鱼化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第1节写出了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描写鱼儿和鱼化石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点明中心意思的一节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4节中的“但你是沉默的”的“但”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题(正确的为“T”,错误的为“F”)

①作者由眼前的一块鱼化石展开想像与联想,把笔触伸向几亿年以前的远古,然后又回到现实中来。

(  )

②本文运用了几处对比,如鱼儿生前的自由、快乐与死后的压抑、痛苦;“栩栩如生”与“不能动弹”;“绝对静止”与“运动”等。

(  )

③本文表面是写鱼化石,深层来说又是在写人,在写诗人的不幸遭遇,这明暗两条线结合得很巧妙。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雷电颂》练习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德国著名的作家里克特的《两条路》,回答问题。

两条路

里克特[德国]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六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呀,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象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罗务恒 译)

1.文中的“两条路”,一条是________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__。作者用将不同的两条路放在一起写,用的是_____________的手法。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本文的主人公是年轻时没有用功的花甲老人,他为轻抛浪掷的年华而悔恨。(   )

(2)“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这是“老人”自身的象征。(   )

(3)这篇文章情景交融。“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既写了夜空的动人景色,又是老人对他心中所向往的天堂的美妙想像。(   )

(4)新年夜晚梦的醒来,印证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   )

3.对本文的理解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本文讲的是一个极为平凡的规劝故事,说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B.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写了一老一少两个主人公,揭示了珍惜光阴的重要性。

C.本文运用浪漫主义写法,老人忽然变少,更激起我们“亡羊补牢”,不要再虚度光阴的决心。

D.本文选用曾犯过错误的人来说明道理,更有说服力,命运的归宿掌握在时间老人手中,只要有时间,就不是不可扭转的。

4.请列举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两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随着电子网络的发展,人们正在运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查询信息、浏览图像,甚至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等等,网络无疑为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舒适与便捷。但是,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因迷恋上网而无暇读书,有的人甚至片面地认为,上网可以代替读书。

  笔者认为,上网不能代替读书。书籍所承载的知识是经过了沉思、积淀和深度加工的,有其在文化传承上不可替代的厚重与理性。书籍不仅传播知识,并且有其本身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其外观、质地、版面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藏书票、藏书印章、题签、标注。评点等,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魅力。一册在手,书香漫溢的阅读会带给人闲适与随意的感觉,产生一种无可比拟的文化接受和文化交流上的愉悦。而网络则是一种虚拟的对象,它所涵容的大多是非知识型的信息,上网求知更多的是一种快餐式的接受。相比之下,“读书”是立体的,“上网”是平面的;“读书”是深刻的,“上网”是肤浅的。就传播文化和积累文化的厚度和思想含量而言,上网无法与读书相比;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香味”也好似上网无法熏陶的;至于清雅的“书卷气”,更是上网难以培养的。

  【乙】现在的网络,蒸蒸日上,颇得人心,想来它最受人们欢迎的无非三点:一为迅速。甲A联赛瞬间的进球、美国总统大选选票的即时统计结果,网络上都随时报告,这种速度是任何一种纸质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其二为自由。网络上内容的审查机制并不健全,读者可能就是作者,看家也可能是作家。在这里,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没有审美情趣的强制判断,比起纸质媒体的几审几校,网络媒体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场所。三曰丰富。网上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体育的、娱乐的,包罗万象,仿佛大千世界,尽在一网之中。

  但网络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价格不菲,往往一个小时下来,信息是得到了不少,可是口袋里的钱也相应掏了不少出来。再比如说,网络上虽然比较自由,可是谁都在上面写,读者怎么知道哪些是对他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呢?此外,还有阅读习惯的问题,身体健康的问题。如果要一个人整天坐在电脑前面,通过鼠标翻动页面,在显示屏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想可能他还没有成为哲学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瞎子了。而在这些方面,纸质媒体恰恰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在我看来,目前的网络受制于硬件条件、审查机制以及自身技术的不完善和不健全,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的繁荣期已经过去,它在技术、策划经营、管理模式上再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而网络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谁也无法预料它将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将怎样影响我们的阅读和生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与进一步发展,加上它对自身弱点的清醒认识与克服,它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质媒体。想想电脑排版是如何取代“铅与火”的,这更将坚定我们对网络媒体的信心与期望。

1.两文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甲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甲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乙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选择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甲文所用的论证方式是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B.乙文用了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C.甲文将“上网”和“读书”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更突出了读书的优势。

D.乙文既说明了网络媒体的优势,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但网络媒体比纸质媒体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请从对象、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比较两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两文,分别归纳通过上网和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优势。

(1)上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举一个身边的典型例子,告诉大家应当如何处理好读书和上网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九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甲]随着电子网络的发展,人们正在运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查询信息、浏览图像,甚至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等等,网络无疑为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舒适与便捷。但是,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因迷恋上网而无暇读书,有的人甚至片面地认为,上网可以代替读书。

  笔者认为,上网不能代替读书。书籍所承载的知识是经过了沉思、积淀和深度加工的,有其在文化传承上不可替代的厚重与理性。书籍不仅传播知识,并且有其本身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其外观、质地、版面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藏书票、藏书印章、题签、标注、评点等,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魅力。一册在手,书香漫溢的阅读会带给人闲适与随意的感觉,产生一种无可比拟的文化接受和文化交流上的愉悦。而网络则是一种虚拟的对象,它所涵容的大多是非知识型的信息,上网求知更多的是一种快餐式的接受。相比之下,“读书”是立体的,“上网”是平面的;“读书”是深刻的,“上网”是肤浅的。就传播文化和积累文化的厚度和思想含量而言,上网无法与读书相比;哪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香味”也好似上网无法熏陶的;至于清雅的“书卷气”,更是上网难以培养的。

  [乙]现在的网络,蒸蒸日上,颇得人心,想来它最受人们欢迎的无非三点:一为迅速。甲A联赛瞬间的进球、美国总统大选选票的即时统计结果,网络上都随时报告,这种速度是任何一种纸质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其二为自由。网络上内容的审查机制并不健全,读者可能就是作者,看家也可能是作家。在这里,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没有审美情趣的强制判断,比起纸质媒体的几审几校,网络媒体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场所。三曰丰富。网上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体育的、娱乐的,包罗万象,仿佛大千世界,尽在一网之中。

  但网络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价格不菲,往往一个小时下来,信息是得到了不少,可是口袋里的钱也相应掏了不少出来。再比如说,网络上虽然比较自由,可是谁都在上面写,读者怎么知道哪些是对他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呢?此外,还有阅读习惯的问题,身体健康的问题。如果要一个人整天坐在电脑前面,通过鼠标翻动页面,在显示屏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想可能他还没有成为哲学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瞎子了。而在这些方面,纸质媒体恰恰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在我看来,目前的网络受制于硬件条件、审查机制以及自身技术的不完善和不健全,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的繁荣期已经过去,它在技术、策划经营、管理模式上再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而网络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谁也无法预料它将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将怎样影响我们的阅读和生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与进一步发展,加上它对自身弱点的清醒认识与克服,它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质媒体。想想电脑排版是如何取代“铅与火”的,这更将坚定我们对网络媒体的信心与期望。

(选自《中学生阅读》)

1.两文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甲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甲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乙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选择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甲文所用的论证方式是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B.乙文用了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C.甲文将“上网”和“读书”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更突出了读书的优势。

D.乙文既说明了网络媒体的优势,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但网络媒体比纸质媒体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请从对象、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比较两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两文,分别归纳通过上网和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优势。

(1)上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举一个身边的典型例子,告诉大家应当如何处理好读书和上网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滴水见精神,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节的人。他在最后

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被送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领导干部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其实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同理,小节不检会摧毁人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断送甚至跌入罪恶的深渊。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清朝巨贪和坤,其贪婪成性仅仅是从几根上等楠木开始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的堕落,最初就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直至发展到见利就上、有利必争,将手中的权力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工具,中饱私囊,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贪官。

    ③“小节能坏干部,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出点小问题,组织会宽容、原谅;还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腐败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悔之晚矣!

    俗话说: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作为人民公仆,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得清苦,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唯如此,才能真正不愧党、不愧民、不愧己!

(选自2002.11.13《人民日报》,有删改)

1.开头一句中“试金石”的意思是                     .

2.根据第①段内容,给该段末尾补上一句话。(不超过20字)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中写郑培民同志十分注意小节与有些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形成正反对比,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九年级语文下(北京课改版)·银版 北京课改版·银版 题型:048

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滴水见精神”,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节的人。他在最后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赶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领导干部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其实不然,________。

  ②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同理,小节不检会摧毁人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断送甚至跌入罪恶的深渊。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清朝巨贪和坤,其贪婪成性仅仅是从几根上等楠木开始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的堕落,最初就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直至发展到见利就上、有利必争,将手中的权力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工具,中饱私囊,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贪官。

  ③“小节”能坏干部,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出点小问题,组织会宽容、原谅;还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腐败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悔之晚矣!

  ④俗话说:“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作为人民公仆,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得清苦,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唯如此,才能真正“不愧党、不愧民、不愧己”!

(选自2002.11.13《人民日报》,有删改)

(1)

“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句中“试金石”的意思是________。

(2)

给文章第①段补上一句总结性的话。(不超过20个字)

(3)

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第①段中写郑培民十分注意小节与有些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显得是非分明,说理有力。

B.

第②段运用古今两个典型事例,从反面鲜明有力地论证了“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所产生的危害。

C.

第③段作者从“警惕性不高”“心存侥幸”“心理不平衡”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节不保的原因,加强了论证的针对性。

D.

第④段“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一句中,“几粒小米”喻指小节,“整个天空”喻指大节。

(4)

从本文中我们了解到有个清官叫郑培民,你还能写出两个“2004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中的人民公仆的名字吗?

________________

(5)

不能否认我们反腐倡廉的成效,但也不容否认另一种现象:“前腐后继”,从和坤到胡建学之流,屡杀不绝,根本原因是什么?请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