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齐之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B、今方来,吾欲之(羞辱)
C、吏二缚一人王(所达到的程度)
D、齐人善盗乎(本来)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邹忌讽齐五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各句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徐公何能君也

徐公来,视之一

能面寡人之过者

(2)

下列加粗词不达意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

美于徐公     不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

蔽甚矣      辍耕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

此所误谓战胜朝廷  行者休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完成问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1)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闹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陋室铭》
 (乙)《爱莲说》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多)
C.陶后有闻(少)
D.乎众矣(适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回忆文言文《论语》十则,完成10—14题(共15分)

填空(7分)

(1)《理想》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        

(2)《论语》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3)孔子,名      ,字        ,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

(4)我国古代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A.不亦乎?   (          )         B.与朋友交而不乎?  (           )

C. 不习乎? (          )         D.恕乎              (           )

1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任重道远。           B.见不贤内自省也。

C.温故知新……         D. 学时习之。        

12.下列句子中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谈为人的态度。

B.      “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每天自我反省,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要当老师就必须“温故”,从而“知新”。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即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3.这六则语录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至少写出两个):(2分)

                                                                

14.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围初中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1]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额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2],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1]龃龉(jǐi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2]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辈直道事人(侍奉)B.师颔其首曰(下巴)
C.主酒家(主持、掌管)D.索而饮之(索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外官不易为为天下笑
B.必以其说驾之公将鼓之
C.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不以千里称也
D.往别其师门人弟子填其室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②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两则故事都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1]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额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2],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1]龃龉(jǐi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2]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辈直道事人(侍奉)                  B.师颔其首曰(下巴)

C.主酒家(主持、掌管)                  D.索而饮之(索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外官不易为为天下笑

B.必以其说驾之公将鼓之

C.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不以千里称也

D.往别其师门人弟子填其室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②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4.两则故事都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1]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额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2],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1]龃龉(jǐi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2]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辈直道事人(侍奉)B.师颔其首曰(下巴)
C.主酒家(主持、掌管)D.索而饮之(索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外官不易为为天下笑
B.必以其说驾之公将鼓之
C.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不以千里称也
D.往别其师门人弟子填其室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②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两则故事都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壮族“干栏”

①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如下图)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②    “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

③    “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④    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

⑤    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⑥    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

⑦    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根据《壮族通史》改写)

9.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数理顺序

10.下列对本文引用古籍资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B.第②段有壮语音译词的阐释,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对“干栏”进行解说。

C.第④段的三则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壮族先人创造“干栏”建筑的原理。

D.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语言平实,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下列对文中“干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干栏”氛围全楼居式、半楼居式以及地居式三类,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

B.“干栏”分成三部分,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楼阁多储存粮食。

C.“干栏”民居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

D.“干栏”群落有一家几兄弟居住的“串联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会遗风的“并联式”。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干栏”就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B.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

C.“干栏”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势特点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D.“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给下列划线字注意。
“暴风雨”的“骤”,注音:__________;
“一”的“瘫”,注音:__________
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坎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   )
发展(   )
高潮(   )
结果(   )
4.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A.于是就有(甲)_________(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__________(走  冲  迈)进门来了。
6.文中后面画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_________,继而是_________,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_________。
7.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来简要回答。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048

文言文阅读

乌蜂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④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观者笑也。

  注解:①哜(jiē)齐鸣声。

  ②胝(zhī)老茧

  ③瘃(zhú)冻疮。

  ④(áo)游玩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黄蜂其力以为蜜(竭尽)

B.

其不者众哜而杀之(离开)

C.

而卧(先前)

D.

观者笑也(留给)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