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下列的词:
⑴使:得一人之使 
         
A、劳动力
B、出使
C、让
⑵以: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A、用
B、因为
C、认为  
⑶为: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A、是
B、成为

A,C,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记叙文,完成1—5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蛮不错,只有弗朗科·雷勃因为在战争中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但他自尊心素来很强,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2)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年,他们在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身材高大,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边一一传递观赏,对古币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市转到别的上面去了。突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已经不翼而飞了。 
     (3)举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搜身的建议,大家都表示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很惊讶。
     (4)“你不同意搜身?”格兰汀问道。
     (5)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搜身。”
     (6)“你是否明白,拒绝搜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着。
     (7)“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搜身。”雷勃回答。
     (8)尽管如此,搜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衣袋翻开,等着搜查。搜查进行了一圈,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
     (9)“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离开了格兰汀家。
     (10)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
     (11)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从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12)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13)“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你当时何必反对搜身哩?”格兰汀嗔怪道。
     (14)雷勃那呆滞的目光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香肠、面包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以下三部分的段意。
    (2)段:在格兰汀家的聚会上,他的古金币不翼而飞。
    (3)—(9)段:                                                                                          
    (10)—(12)段:                                                                                             
    (13)—(14)段:                                                                                             
2.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他细阅读前文,找出作者埋下的两处伏笔并加以解释。
                                                                                                                                              
                                                                                                                                              
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小说是以一枚古钱币为线索的。
     B.小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的主题。
     C.第一段是小说的环境描写,介绍了当时冷酷的、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
     D.小说关注的目光始终在雷勃这一人物的命运上。
4.小说结尾所披露的真相与第①段所说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是否矛盾?为什
     么?
                                                                                                                                                
5.对于造成雷勃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以下三种看法。你认为哪一项最有道理?简要说明理由。
    备选答案:
    A.悲剧的根源主要在于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
    B.悲剧的根源主要在于战争,因为战争使雷勃丧失了劳动能力,陷于贫困。
    C.悲剧的根源主要在于雷勃的性格过于“自尊”,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寻求帮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①,迨②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③。’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注: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②迨:等到。③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④卜:选择。⑤阙:通,遗漏。⑥席坦:人名。⑦稼穑: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农业劳动。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记问不若人(担心)

B.

勤力不(松懈)

C.

带经而(农业)

D.

躬身稼穑(亲自)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

迨能倍诵止     不知有汉

B.

著述为务      虫蚊为兽

C.

遂博综典籍百家言  水陆草木

D.

带经农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②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

司马温公与皇甫谧身上共有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穿:打、挖(井)         B.有闻而传之者  闻:新闻

C.国人道之  道:传播、谈论             D.丁氏对曰  对:回答

9.下列语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鸠曰:“子将安之?”           B. 有闻而传之者

C. 国人道之                     D.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君当面向丁氏打听了丁家“穿井得人”的事。

B.丁氏穿井,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因为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C.“ 国人道之”充分表明丁家这件事被谈论的很多。

D. 本故事启示人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12分)
马的趣话
①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在传统社会里,马之地位举足轻重。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而马居其首。其价值远远超出代步、耕田、拉车、征战等实用范畴,而升华为文化方面的多重意义。  
②马是财富象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以“有马千驷(即四千匹)”来形容齐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记载,孟子曾批评梁惠王“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表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马所占有之突出地位,也可说明马是财富与实力的重要体现。
③马有崇高声望。三国时吕布骁勇无敌,刘关张三英围攻尚不能胜,当与有坐骑名赤兔者助之颇有关系。时人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语,足见良马有与英雄并驾齐驱之资格。
④马可代表人杰。相传有名伯乐者长于相马,世人便将善识贤才者以伯乐名之,足见人杰骐骥之相类也。  
⑤马具高尚品德。据传,有古人乘马出行,坠入山涧而不得出,其坐骑非但未乘机逃逸,反而将缰绳垂下,主人借此而脱离险境,从而留下“马有垂缰之义”的千古美谈。
⑥马性自强不息。其表面性情温顺,然与同类竞争时多不甘落伍。赛马场上不乏力尽筋疲,倒地而死之强者;马虽默然无语,但大都不屑于偷懒耍滑,而是任劳任怨。昔日沙场之上,多有战马遍体鳞伤,但仍奋力向前,终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辈多可赢得死后哀荣,不乏以将军之礼而葬之者。  
⑦马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题名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似乎马亦理解士子之欢乐;仕途失意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好像马也懂得离人之痛楚。 
⑧马看似愚騃木讷,实则聪颖异常。据《韩非子?说林》记载:春秋时,管仲从桓公率齐师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错方向,全军必覆没于莽莽荒原之中,死无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献计曰:“老马之智可用也!”恰有老马数匹,便放之前行。此辈心中果然有地图一帧,高瞻远瞩,沉着冷静,昂首阔步,似信步于闲庭。将士紧随其后,亦步亦趋,遂得以走出绝境,转危为安,从而留下“老马识途”之佳话。 
⑨马之俊美,在形体不在面容。其腿长体健,肌肉发达,鬃毛如瀑,长尾飘洒。行则悠然自得,志酬意满;奔则四蹄腾空,绝尘而去。草原之上,万马竞跃,诚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场之中,千骥嘶鸣,真冲天豪气之跌宕。
(10)                                 。其眼大而无神,耳小而猥琐,再配上毫无表情之长脸一张,若只睹其面,唯当以“因可爱而美丽”来诠释。据传,北宋名士苏东坡之脸甚长,时人有“马面”之讥。苏小妹曾赋诗形容其兄曰:“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此句用来形容马面之辽阔,亦无不可。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文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小题2】文章里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据传”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小题3】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小题4】填写在第(10)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马诸美齐备,就连其面相,也是历代文人连连称道的地方。
B.马面相虽小有缺憾,不敢恭维,但其却诸美齐备。
C.马面相姣好,诸美齐备,无有缺憾。
D.马虽诸美齐备,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实不敢恭维。
【小题5】文章介绍了有关马的诸多美好之处,你一定对马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马的未来会怎样?(写出一点即可)(2分)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皆发生巨变,整个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时代最具机动性的骑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历史舞台;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已将马挤出因之而得名的“马路”;现代通信手段的先进,使得主要由马来支撑的驿道再无存在价值。这一切都使人类疏远甚至渐渐遗忘了曾为人类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友。当今时日,马对比起其先辈之业绩与风光,只能对寒风而长嘶,徒发“生不逢时”之慨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乎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攻宋    扶苏数谏故
B.子墨子闻    辍耕垄上
C.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知不争    鸣之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成都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攻宋。子墨子闻,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借子杀之 愿:希望

B.

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

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

然胡不乎 已:停止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攻宋

扶苏数谏故

B.

子墨子闻

辍耕垄上

C.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

不争

鸣之不能通其意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4)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不见我于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
借子杀之 愿:____________
公输盘不 说:____________
吾义不杀人 固:____________
然,胡不乎 已: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攻宋/皆美于徐公
B、子墨子闻/臣客欲有求于臣
C、起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D、而不争/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对的填“对”,错的填“错”。
(1)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
(2)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
(3)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
(4)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节选自《公输》)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乎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攻宋      扶苏数谏故
B、子墨子闻之     辍耕垄上
C、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 知不争     鸣之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乎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攻宋  扶苏数谏故
B.子墨子闻  辍耕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知不争  鸣之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