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正确的是: 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A、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B、人和自然是一体。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小题1】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6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6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4.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选项是:( )(3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 题型:048
(1)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①的事儿。(2)________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3)正是________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平常②的,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4)________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③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5)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6)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7)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1.在短文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语言”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又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二者都是从哪个角度说的?
[ ]
A.从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方面
B.从人类与动物在说话、吃饭、走路三方面的比较
C.从人类自身特征
D.从动物不能用嘴说话
3.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下定义
B.分类别
C.举例子列数字
E.打比方F.作比较
4.(3)句中的“它”指代:
[ ]
5.(2)句中“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前加的“实在”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
6.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文中三处“平常”的含义,用连线表示出来。
7.(3)句中“人们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文字总的意思是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横线标出文中最主要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七句话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请做出分析:
12.选出对(4)~(7)句总说与分说分析正确的是:
[ ]
13.本段文字选自语言学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一课。选文采用的是________的说明顺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卷A(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岳 桦 (10分)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只有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地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地沿着山体将身躯匍伏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伏,象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汇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及“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颗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苍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预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2分)
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2.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
3.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6.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
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
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
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题。(13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4.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15.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3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1分)
(2)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16.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17.说说文章⑧⑨两段有哪些作用。(2分)
18.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9.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2分)
示例:
《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23~28题。(21分)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新课标第一网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23.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描写人物时运用最多的是
描写。(4分)
24.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词句的表达作用。(3分)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25.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26.“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
27.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3分)
28.文中后母的教子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不少于30字)(5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