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诗是有形的,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轻烟淡月,那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A、正确 B、错误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海燕》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其他题
判断下面的各种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属于诗的范畴,它形式是散文,而意境、情趣、节奏像诗。( )
2.《海燕》的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
3.高尔基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以及剧本《小市民》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有删改)
1.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2.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3.第③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5.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有删改)
1.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2.第②段中加粗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3.第③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5.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问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
②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他幽默,睿智,豪爽,率性,与他同行,就是与快乐同行。记得在阿根廷,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在一家乡村旅馆里,阿来请全团的人喝酒,他喝兴奋了,歪戴着帽子,拍手舞蹈着,唱起藏族的《祝酒歌》,那是我那一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旋
4.阿来如果不写小说,一定是个出色的歌手。他的歌声深情而忧郁,把我们深深感染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家乡的歌谣。那个夜晚的阿根廷的月亮,一定成了扩音器,把来自大地的歌声,播撒到了天庭。③阿来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常带上钟爱的相机,带上书和茶,独自驾车出游。他的博客和微博,像花园,也像森林氧吧,你走进那里,总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清新之气。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他有一支开阔而富有韵致的笔。众生在他笔下,都是平等的。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尘埃落定》之于阿来,是一顶沉重的桂冠。如果是一个心在庙堂的作家,可能会就此迷路,不知所向,失去创造力。而阿来是个被山峦照耀着的作家,是被河流滋养着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是一座山,就是一条河,在他自己的疆域驰骋,永不疲倦,留下艺术的脚步。所以我们能在《尘埃落定》之后,仍然能听见《空山》的回音,能看见闪光的《格萨尔王》。
④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的藏区,有藏族血统。记得他在墨西哥,为母亲买了一串珊瑚项链。他提着项链对我说,一串好的珊瑚项链,就是一个藏族女人的梦。阿来写过诗,他的话充满诗意。他对藏族的感情,除了融汇到作品里,还体现在他的言论上。记得他写过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没有那种强加于人的说教,他褪去了西藏那层
“外人”幻想的神秘色彩,还原了一个历史的西藏,现实的西藏,文化的西藏。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把一个越来越形容词化的西藏,客观地厘清,成为一个名词的西藏。这样的西藏立场,深刻,全面,充满人性。⑤阿来喜欢读书,今年我们在意大利参加首届中意文学论坛,在听完阿来的演讲后,同样饱学诗书的清华大学教授格非,高度赞扬他的演讲。说从同行者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边界在哪里,而阿来的却看不到,他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他骨子里流淌着藏族血液,在山里长大,早年有过
“游走”经历,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文学有着自觉的审美追求,的确,他的天空是没有边际的。⑥中国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作家并不多,阿来是其中的一个。走向世界,在我眼里,并不仅仅是你的作品被翻译的语种多,更不是你的译本多么畅销。因为在这个时代,那往往是政治的投机或是商业的迎合所带来的热闹。真正的文学,还是有它自己的尺度,有它自己的价值。阿来的作品,因为唱诵着本民族独有的歌谣,因为那股与生俱来的神性色彩,因为作品漫溢的人性光辉,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要知道,不论什么样的出版商,在面对着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泉水的作品时,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而阿来的作品就具有这种品格。
⑦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这段话:
“风景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敞开,逼近,再敞开……然后,是我这个旅行者,以及载着我的旅行工具,从其间一掠而过。风景从身边一掠而过:缓缓起伏的丘岗,曲折萦回的溪流,星星点点的湖沼,四散开去的草滩,还有牧人,和他们的帐幕,和他们的牛羊……再然后,那些风景在身后渐渐远去,闭合,滑落到天际线下。”④阿来不知道,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他的如花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如此绚丽!
——选自《中华读书报》;
2011年11月9日。1.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80字左右)
2.结合文意,根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2)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
加粗词语“经典”的含义是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
A.标题“阿来的如花世界”巧妙道出了作者对阿来其人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B.“我”与阿来相识多年,多次一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彼此都十分了解。
C.《空山》和《格萨尔王》的问世,证明了阿来的创作心在江湖,并且永不止步。
D.“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化用自卞之琳的《断章》中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E.全文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清晰有序,让读者对阿来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F.本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平实,篇章隽永,耐人寻味。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一课一练 开明 初三(上下)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的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丙)①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②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④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⑤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⑥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⑦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⑧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⑨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尔扎克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文段乙“间又课诗”的“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判断对诗句理解的正误:
①“四十年来画竹枝”,直言画家刻苦学习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
( )
②“昼间挥写夜间思”,写画家四十年来白天不倦地画竹,夜间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一句双关语。一方面通过字面表现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学苦练中,终于透过冗繁的竹枝竹叶,删繁就简,领悟到了竹子所独有的“清瘦”风格,因而深得画竹的要领,画一枝一叶可尽现竹子的千种风韵,万般情态。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刻苦学画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艰辛使画竹的人如同画上的竹一样,磨炼得心自清高体自瘦。
( )
④“画到生时是熟时”,表达了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成就,极力突破旧的境界,对艺术造诣永无止境的追求。
( )
4.全诗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学巨匠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两段话,说明在科学领域与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②巴尔扎克的话强调指出“艺术的法则”是“不息的劳动。”说明劳动对艺术,犹如劳动对于生存、对于生命一样具有最根本的决定意义。
( )
③上文段②,在写到唐代诗歌时,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写照的文字,昼夜发奋,终生刻苦,于诗、书、赋又无一疏漏,无一偏废,以至贫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天才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④在写到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形时,作者用十六个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充分体现了才能来自于辛劳勤奋,成功来自于勇敢坚定。
( )
6.上面文段从论证方式来说,属于__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实来作为论据,又恰当地引用名人格言、自叙和诗句为据,用来证明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8.对上文段丙的层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写出上文段丙各层的层意句。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论证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古代的物候历和物候知识(节选)
曹婉如
①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当人们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荣枯和动物的来去飞鸣同季节冷暖的周期变化之间有一定关系的时候,便产生了物候知识。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了不误农时,人们很早就利用物候知识安排生产了,因此我国物候历的出现是比较早的。
②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记载过物候的著作是《夏小正》。《夏小正》全书不到四百字,文辞古朴简练,虽然用字不多,内容却相当丰富。它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特别是有关生产方面的政事,如农耕、蚕桑、养马等,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物候。这说明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由于农业生产上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收集物候资料,并且按月记载下来,作为适时安排农业生产的依据。因此,《夏小正》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为便利农业生产而记下的物候历,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还有一部值得注意的著作是汉代的《逸周书》,其中有两篇是记物候的,一篇是《月令解》,另一篇是《时训解》。而这两篇当中的《时训解》是按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一候是五天)记述的,这可以说是我国物候历编定形式上的一个很大的改变,它引起了后世人们对物候观测的重视。到了北魏(公元五世纪),这种形式的物候历被载入国家历法之中,以后历代大都是这样。到清代,太平天国在南京颁布的“天历”(用阳历)中,纠正了前代历书不顾物候地区差异的缺点,把南京所观测到的物候编成《萌芽月令》,并且把上一年观测情况附在下一年同月份日历之后,以便农家参考使用。
④两宋时期,我国在物候知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北宋科学家沈括对物候和高度纬度的关系、物候和植物品种的关系、物候和栽培技术的关系等都进行了研究,并在所著《梦溪笔谈》中记下了他的科学见解。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了栽培作物的物候除受自然因素制约外,人的因素也就是栽培技术也起很大作用。他说由于“人力之不同”,“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能看到提高人类栽培技术也可以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兼顾自然物候与人为技术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这是非常正确又富有积极意义的见解。
16. 阅读②③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空白。(2分)
我国古代的物候历在《夏小正》中是按 记载物候的,到了北魏之后,大都按 记述了,而到清代太平天国的《萌芽月令》则又进一步纠正了前代历书不顾物候地区差异的缺点,并与下一年日历合编在一起。
17. 从选文第②段内容看,画线句“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物候”为什么不可以删去?(3分)
答:
18. 第④段举沈括对物候进行研究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 结合上文的知识,判断下面这首诗能否算是记录了物候知识的古代文学作品,注意说明理由。(3分)
惠崇春江晚景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孩子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乙文】 一次单元测验后的第二天早读,乌兰老师把我叫出教室。平日她脸上的笑容不见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好像要看透我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我隐约地感到什么,慌恐地低下了头。乌兰老师缓慢而又严肃地说:“康宁,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吧?”我本能的点点头,又摇摇头,不敢说话。“好,等你想通后再来找我谈谈吧。”我的心剧烈地收缩了一下:老师知道了那件事?望着老师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呆住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乱糟糟的;原来,测验前,我为了取得好成绩,向别班的同学问了考题。早上,老师问我时我本想向老师和盘托出,却又怕失去老师对我的信任。我真后悔呀!这时乌兰老师那亲切的笑容又浮现在我脑海里,她似乎在鼓励我: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爬起来写检查。
第二天,我带着检查来到乌兰老师办公室,作好了一切挨克的准备,可心里还是咚咚地打着鼓。乌兰老师对于我的到来并未感到意外,看完检查后,她语重心长的说道:“康宁,真正的成绩要靠自己付出代价去取得,这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呀!”听了这话,我再也忍不住了,羞愧的泪水夺眶而出。乌兰老师慈爱地为我擦去了泪水,再一次叮咛我:“康宁,牢牢地记住这次教训吧!”的确,这个教训会令我终生难忘。我的心十分沉重,悄声走出了办公室。在回头关门的一刹那,我看到乌兰老师正在深情地望着我。
上操时,乌兰老师递给我一张纸条,眼里充满了关注与鼓励。我忐忑不安地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康宁,我相信从此你会更进步,更成熟,你会明白成绩本身的意义……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你,认为你是一个好孩子……”看到这里,我的眼睛再一次润湿了。我用颤抖的双手把这张充满爱与信任的纸条紧紧地贴在胸前。
在我泪水模糊的眼前,又出现了乌兰老师那慈母般亲切的笑容……
1.甲、乙两文的体裁都是 文,内容都是写 。
2.甲文通过五件事的简洁 ,乙文通过对一件事的详细 ,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沉的感情。
3.请各用五个短语概括甲文每件事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乙文一件事的大意。
甲文:① ② ③
④ ⑤
乙文: 。
4.甲文中前四件事写 ,第五件事写 ;前四件事和第五件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 。为什么?答: 。
5.乙文中的一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局是 。
6.甲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一句中“狡猾”的意思是:( )
A.诡计多端,破坏纪律。 B.很不老实,欺侮老师。
C.调皮机灵,天真无邪。 D.故意惑人,不可信任。
7.乙文中“这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呀”中的“投机取巧”的意思是:( )
A.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私利。
B.不付出艰苦劳动,想靠小聪明取得成功。
C.窥伺时机以谋求私利。
D.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胜利。
8.甲、乙两文从表达方式看都是以 为主,其间还有适当的 ,甲文还运用了 、 描写。
9.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描写,乙文还运用了 、 描写。
10.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都以“ ”的叙述来衬托记叙中的主要人物。不同的是,甲文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乙文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她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远是 。
11.甲文中“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和乙文中“老师知道了那件事?”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A.疑问句 设问句 B.设问句 疑问句
C.设问句 反问句 D.反问句 设问句
12.甲文中“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流露出作?者 、 老师之情;乙文中“我用颤抖的双手把这张充满爱与信任的纸条紧紧地贴在胸前”,表现了作者 、 老师之情。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