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大亡其财 亡而入胡 B、故时有物外之趣 温故而知新 C、吾日三省吾身 能张僵对日 D、为之怡然称快 尘气莽莽然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
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_________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_________,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功夫,就由单瓣_________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绿、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_________,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_________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_________了新的品种。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从下面括号中选择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不得重复。
(发现、发明、创造、创立、培养、培育、培植、栽培、种植、增添、增加、增进、加快、加速)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句是( )
A.反问 B.设问 C.一般疑问句
3.“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一句中的“它”是指( )
A.花儿 B.花儿这样红 C.人工选择 D.自然选择
4.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文中用了牡丹这一事例,其表达效果是( )
A.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牡丹的人工培植的过程,让读者知道培植花卉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
B.突出证明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形花色演变的速度,它相对于自然选择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C.充分显示人工栽培在花色(包括红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5.文中写了牡丹两个方面的变化,这两个方面是( )
A.花瓣、花色 B.花叶、花蒂 C.单瓣、多瓣 D.花种、花色
6.文中举例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
A.空间 B.时间 C.逻辑
7.“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此句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举了哪三个例子?文中引出三个例子的词语是哪些?作者列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说明三种花的栽培过程的顺序是什么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调整好。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②花青素在酸性液中会反射红色的光波,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
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所以呈现白色。
④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
⑤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⑥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
⑦同样,花青素在中性液中反射紫色的光波,在碱性液中反射蓝色的光波。
⑧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调整好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 | B.望峰息心/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 |
C.窥谷忘反/始一反焉 | D.猛浪若奔/奔走先告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10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 | B.望峰息心/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 |
C.窥谷忘反/始一反焉 | D.猛浪若奔/奔走先告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2012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文后6-10题。(16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这个语段写了四种情景,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景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空不超过四字)(4分)
① ② ③ ④
7、下面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往来而不绝者 B、 临溪而渔 C、 宴酣之乐 D、 泉香而酒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把酒临风 公将鼓之 人不知而不愠
8、《醉翁亭记》的语言非常凝练,后来形成成语的有很多个。下列四个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 )(3分)
A、酿泉为酒 B、前呼后应
C、峰回路转 D、觥筹交错
9、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0、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语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负(凭借)势竞上晓雾将歇(休息)
B.互相轩邈(名词,指高处和远处)沉鳞(代鱼)竞跃
C.蝉则千转(通“啭”,鸟鸣声)不穷夕日欲颓(坠落)
D.猿则百叫无绝(断)答谢中书书(写)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吾与徐公美
B.自康乐以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D.鸢飞戾天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下面句子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写树适寒、竞长、繁多的特点,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确有一番别出心裁之意。
B.乙文作者通过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的意境创设,描绘一了幅清峻秀美的山川景色。
C.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人的蔑视,乙文中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美”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D.甲乙两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小品文,并不是书信,甲文写的是富春江地方之景,乙文写的是仙都地方之景,都描绘了奇丽秀美的景物特征。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负(凭借)势竞上晓雾将歇(休息) |
B.互相轩邈(名词,指高处和远处)沉鳞(代鱼)竞跃 |
C.蝉则千转(通“啭”,鸟鸣声)不穷夕日欲颓(坠落) |
D.猿则百叫无绝(断)答谢中书书(写)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吾与徐公美 |
B.自康乐以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C.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
D.鸢飞戾天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A.甲文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写树适寒、竞长、繁多的特点,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确有一番别出心裁之意。 |
B.乙文作者通过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的意境创设,描绘一了幅清峻秀美的山川景色。 |
C.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人的蔑视,乙文中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美”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
D.甲乙两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小品文,并不是书信,甲文写的是富春江地方之景,乙文写的是仙都地方之景,都描绘了奇丽秀美的景物特征。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