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B.于小刚长得像他爸爸,高个,圆脸。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瑞安锦湖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晋〕 皇甫谧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录毕,走送之。 ③或以为痴。 ④辄进叔母任氏。
【小题2】下列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教有所阙
A.四支僵劲不能动 | B.未尝稍降辞色 |
C.同舍生皆被绮绣 |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瑞安锦湖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晋〕 皇甫谧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录毕,走送之。 ③或以为痴。 ④辄进叔母任氏。
2.下列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教有所阙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未尝稍降辞色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分)
。
4.这两个故事叙述两位古人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两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2分)
。
5.读《送东阳马生序》我们了解了宋濂自幼好学,读《晋书·皇甫谧传》我们知道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结合上文说说你更喜欢谁?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四支僵劲不能动 | B.未尝稍降辞色 |
C.同舍生皆被绮绣 |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社科类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选自2012年2月24日《京郊时报》)
7.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D.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8.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
9.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社科类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选自2012年2月24日《京郊时报》)
7.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D.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8.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
9.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测试卷 北师大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年四川仁寿联谊学校七年级上学期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是( )(2分)
A.方(正)出神 | B.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
C.徐(慢慢地)喷以烟 | D.鞭打数十(鞭子) |
A.故时有物外之趣驱之别院 |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C.以虫蚁为兽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学而时习之思而不学则殆 |
A.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
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象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子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拟人的修辞手法。 |
D.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