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文学常识配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一步,再走一步》——玛丽·居里——美国
B.《秋天》——何其芳一一现代诗人
C.《理想》——流沙河——《流沙河诗集》
D.《童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配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走一步,再走一步》——玛丽·居里——美国
B.《秋天》——何其芳——现代诗人
C.《理想》——流沙河——《流沙河诗集》
D.《童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同步·单元练习册 初一·二学期(第2册) 题型:048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中避雨

  ①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________,看见前面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炉的。我们趋之若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店中躲雨,只是________,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意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惟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节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做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儿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节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附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I尺(注:表示音节的符号)。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I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I尺。我对他的拉奏________,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个女孩子和着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曲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得三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了。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容易而高尚的胡琴曲,就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荒村中实证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长(  ) 搪(  ) 杂(  )

2.请你为选文第①、②、④自然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

A.仓皇奔走
B.奔走相告
C.怨天尤人
D.杞人忧天
E.望而生畏
F.望洋兴叹

3.给选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第④段中画括号部分写了自己小时候学胡琴的经历。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加粗的“闹”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结尾处“乐以教和”中,“乐”指什么?“和”是什么意思?“乐以教和”该怎样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人体内的“联合国”
曹明华
  ①你也许不一定意识到,在你身上大约100万亿个细胞中,只有10%是真正属于人类的。而其余的90%,完全被外来者占据着,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②在你的眼睫毛上,有一种微型的小蠕螨。它们长年累月地在那儿饮食起居、交配、繁殖,从不离开……除了极偶然地,趁你夜间熟睡,它们悄悄地离开你的眼睫毛到你脸上作一次夜间散步。
  ③假如你不经常刷牙,你会在牙齿表面有一层300到500个细胞厚度的细菌膜。它们在你牙齿一出生时就赶来报到,而一直要等到你的全口牙齿全都掉完才悄然离开。
  ④同时,在构成我们人体最根本的基因组中,大约有1/12是由在千百万年以前感染过我们祖先的某些病毒的DNA构成的。它们诡谲地将自己的“拷贝”塞嵌入我们人体的基因组内,从而可能引发我们体内基因变异等一系列新型的遗传性疾病。
  ⑤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着的生态系统,没有绝对的健康,只有相对的平衡。因为在我们人体这个由为数众多的外来户居住着的小小“联合国”里,很难有长久的和平。只有在动态中求平衡,不断地进行调解,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再由一段段短暂的安宁组成较为长久的相容和共存。
  ⑥现代西方医学虽然在战术上极其精到,而在战略上,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反倒是中国传统的中医,虽未精确到计算出人体上有90%的细胞为外来居住者,却智慧地悟出了要有一个“联合国”式的和平机构,它反对像西医那样动不动就用医疗器械来一场歼灭战。好的中医是一门不断地在动态中调节人体各方面平衡的艺术,它和西医的区别,有点像“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⑦如今,已经有愈来愈多受西医训练的人,开始探索并接受了日益流行的“整体医学”观念:每一个人都存在他/她自身的“人体能量场”,而这一人体能量场又置于宇宙能量场之中。对这种能量场的调节和平衡,是维护健康的关键。西方“整体医学”所行走的方向,与我们的中国传统医学,有“殊途同归”之妙。
  ⑧但是,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一个不变的规律是:没有一个医生是能够对他的每一个病人下承诺的。我还深深记得那个用一副七味的草药便治愈了我顽固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他为我看病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后来,我才得知他同时还在看着几个重症癌症病人……一个人真正的病因,与一个人的起居、性格、环境等等因素互相纠缠着,当这种纠缠到了一定程度后,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一位医生所说: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文汇报》2009年7月27日,有删改)
1.选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三种,并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章末尾引用了一位医生的话“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人体“生态系统”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B.只要我们经常刷牙,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就不会存在细菌。
C.选文前四段和第⑤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顺序不能调换。
D.西方“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与中国传统医学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人体内的“联合国”

曹明华

  ①你也许不一定意识到,在你身上大约100万亿个细胞中,只有10%是真正属于人类的。而其余的90%,完全被外来者占据着,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②在你的眼睫毛上,有一种微型的小蠕螨。它们长年累月地在那儿饮食起居、交配、繁殖,从不离开……除了极偶然地,趁你夜间熟睡,它们悄悄地离开你的眼睫毛到你脸上作一次夜间散步。

  ③假如你不经常刷牙,你会在牙齿表面有一层300到500个细胞厚度的细菌膜。它们在你牙齿一出生时就赶来报到,而一直要等到你的全口牙齿全都掉完才悄然离开。

  ④同时,在构成我们人体最根本的基因组中,大约有1/12是由在千百万年以前感染过我们祖先的某些病毒的DNA构成的。它们诡谲地将自己的“拷贝”塞嵌入我们人体的基因组内,从而可能引发我们体内基因变异等一系列新型的遗传性疾病。

  ⑤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着的生态系统,没有绝对的健康,只有相对的平衡。因为在我们人体这个由为数众多的外来户居住着的小小“联合国”里,很难有长久的和平。只有在动态中求平衡,不断地进行调解,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再由一段段短暂的安宁组成较为长久的相容和共存。

  ⑥现代西方医学虽然在战术上极其精到,而在战略上,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反倒是中国传统的中医,虽未精确到计算出人体上有90%的细胞为外来居住者,却智慧地悟出了要有一个“联合国”式的和平机构,它反对像西医那样动不动就用医疗器械来一场歼灭战。好的中医是一门不断地在动态中调节人体各方面平衡的艺术,它和西医的区别,有点像“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⑦如今,已经有愈来愈多受西医训练的人,开始探索并接受了日益流行的“整体医学”观念:每一个人都存在他/她自身的“人体能量场”,而这一人体能量场又置于宇宙能量场之中。对这种能量场的调节和平衡,是维护健康的关键。西方“整体医学”所行走的方向,与我们的中国传统医学,有“殊途同归”之妙。

  ⑧但是,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一个不变的规律是:没有一个医生是能够对他的每一个病人下承诺的。我还深深记得那个用一副七味的草药便治愈了我顽固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他为我看病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后来,我才得知他同时还在看着几个重症癌症病人……一个人真正的病因,与一个人的起居、性格、环境等等因素互相纠缠着,当这种纠缠到了一定程度后,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一位医生所说: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

(《文汇报》2009年7月27日,有删改)

(1)

选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三种,并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2)

作者在文章末尾引用了一位医生的话“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的理解。

(3)

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人体“生态系统”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B.

只要我们经常刷牙,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就不会存在细菌。

C.

选文前四段和第⑤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顺序不能调换。

D.

西方“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与中国传统医学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
       ①那么牛郎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做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渡过这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A)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把它们叫做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在秋天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稍带点儿黄,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②若是我们一连几晚,每晚上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一样,一个在天河的东岸,一个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们也不要太相信这个故事,在旧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要看两星相会,白白地熬个通夜。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牵牛星的光辉是太阳的10倍有余,只因距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去只不过是两颗比较大的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
       ③什么叫做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④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B)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样远!”可是这个话给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要笑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十多颗。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件奇怪的事,说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3千米,这个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每秒钟29千米——差不多。可是天空是如此广阔,因而我们观察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也得9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
16个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远了。
1、第③、④两段中加粗的“这”分别指代什么?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请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主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牵牛星、织女星等天文学知识,有很强的文学性。
     B.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往往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和通俗性。
     C.从全文来看,《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来介绍对象的。
     D.选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4、选文中有些语言通俗易懂、饶有趣味。请从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先在答题卷上填写代表句子的字母,再品析)。
                                                                                                                                                           
5、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探索,请列举一个这样的故事。你对人类探索宇宙有什么设想?请作简要的说明(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5题。

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

①那么牛郎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做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渡过这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A)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做天平星,我们把它们叫做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在秋天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稍带点儿黄,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②若是我们一连几晚,每晚上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一样,一个在天河的东岸,一个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们也不要太相信这个故事,在旧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要看两星相会,白白地熬个通夜。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牵牛星的光辉是太阳的10倍有余,只因距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去只不过是两颗比较大的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

什么叫做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④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B)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样远!可是这个话给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要笑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十多颗。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件奇怪的事,说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3千米,个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每秒钟29千米——差不多。可是天空是如此广阔,因而我们观察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也得9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16个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这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远了。

1、第③、④两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请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牵牛星、织女星等天文学知识,有很强的文学性。

B.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往往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和通俗性。

C.从全文来看,《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来介绍对象的。

D.选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4、选文中有些语言通俗易懂、饶有趣味。请从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先在答题卷上填写代表句子的字母,再品析)。

5、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探索,请列举一个这样的故事。你对人类探索宇宙有什么设想?请作简要的说明(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儒学的未来》,完成6—8题 (共6分)

儒学的未来

邵汉明

要想解答什么是儒学,先要弄清什么是“儒”?传统的解释:儒是一种职业,即从事“相礼”的工作。在古代,祭祀是一项十分普遍、十分重要的活动,而祭祀仪式离不开礼,要严格依礼来进行。祭祖、祭天、祭神等等祭祀仪式都有十分复杂的礼仪规定,一般人主持不了这样的仪式,非从事“相礼”的儒来主持不可。儒在后来的演变发展,其内涵逐渐泛化,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皆可称之为儒。

我们再从“儒”的字型结构来看,“儒”,左侧“亻”,右侧“需”,人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儒是关心、关注和研究人的需要、人的各种问题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儒经过思考和研究所得到的关于人的认识和思想是人所需要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认识和思想的滋养和指导。

儒的如上考察和把握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儒学是有帮助的。那么,何谓儒学呢?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这一定位是没有毛病的。不过,学界更多的是从儒学的内涵或学术旨趣来把握儒学,有说儒学是心性之学,有说儒学是人学,有说儒学是一种政治哲学,有说儒学是一种伦理道德哲学,等等。照我对儒学的认识和把握,我想说,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笔者坚信,构建精神家园,儒学可以提供积极而丰富的思想资源。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论语·宪问》)“怀居”即所谓“怀安”;“士”者,事也。孔子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理当用自己的理想去引领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社会,用自己的作为去改进社会;理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否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贪图安逸,就不配做一个知识分子。

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正因其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儒学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儒学在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作用。

                                                      (选自《儒学的未来》)

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儒”是一种职业,祭祖、祭天、祭神等待祭祀仪式也可以由他们严格依礼来主持。

B.“儒”的字型结构意味着,儒是关心、关注和研究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各种问题。

C.“儒”的字型结构也意味着,儒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认识和思想的滋养和指导。

D.“儒”是指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其内涵从古至今的发展中没有变化。

7、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要为社会、国家、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B.在天下无道之时,人要“知其不为而为之”,这样,人生才彰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C.“学而优则仕”表面上是提倡读书做官,实质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通俗表达。

D.孔、孟都从追求精神层面、道德层面的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8、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儒学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它既是安身立命之学,又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B.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C.在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中,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儒学是可以提供积极而丰富的思想资源的。

D.考察“儒”的职业及其演变,分析“儒”的字型结构,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儒学是有帮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18分)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唯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⑦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人们提供的建议。
⑧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唯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⑨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⑩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选自《周国平哲理散文选》)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无非有三种,一是为了实际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B.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商品不是按质论价。同样厚薄的图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
C.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D.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小题2】下列说法,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阅读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所以作者不主张读二三流的作品。
B.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学者有学者的读法,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读法。
C.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都决不可作为闲书来读。
D.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小题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词语“很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2)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⑨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
【小题4】什么是经典作品?请从全文中获取有关信息进行概括。(4分)
【小题5】结合本文的观点,联系自己名著阅读的实际,就如何读名著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