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划线的词注音正确的选项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润湿____________ A、rùn shī B、rùn sī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黄冈启黄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他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黏泥真讨厌,在靴子下面不住“吧唧吧唧”地响。人们在路基旁边疯狂地掘着土,铁器沉重地“咚咚”响着,铁锹碰着石头,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衣服被淋透了,又重又冷。但是,他们每天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 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森林。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立着一座石头房子的骨架。里面一切可以搬动或拆卸的东西,都被匪帮抢走了,炉灶的铁门变成了大黑窟窿,门窗变成了张口的大洞。从破屋顶的窟窿里看得见椽子。唯一残留的东西就是四间房子里的水泥地面。每夜,那400个人就穿着被雨淋透了的和沾满了泥浆的衣服,躺在这块地上睡觉。大家都在门口拧衣服,泥水从衣服上流下来。大家使劲地咒骂着这坏天气和泥泞。他们在铺着薄薄一层麦秸的水泥地上紧紧地挤着,竭力想用体温来相互取暖。衣服冒热气了,但是,它从来也没焐干过。水渗过遮着窗子的麻袋,流到地上。雨点像敲鼓似的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地从破门外面吹进来。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题1】下列这本书及作者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保尔,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
C.保尔的英雄行为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上。 |
D.这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故事取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要手段来塑造人物,同时穿插了内心独白、书信、日记、格言警句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保尔,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
C.保尔的英雄行为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上。 |
D.这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故事取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要手段来塑造人物,同时穿插了内心独白、书信、日记、格言警句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湖北黄冈启黄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他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黏泥真讨厌,在靴子下面不住“吧唧吧唧”地响。人们在路基旁边疯狂地掘着土,铁器沉重地“咚咚”响着,铁锹碰着石头,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衣服被淋透了,又重又冷。但是,他们每天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 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森林。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立着一座石头房子的骨架。里面一切可以搬动或拆卸的东西,都被匪帮抢走了,炉灶的铁门变成了大黑窟窿,门窗变成了张口的大洞。从破屋顶的窟窿里看得见椽子。唯一残留的东西就是四间房子里的水泥地面。每夜,那400个人就穿着被雨淋透了的和沾满了泥浆的衣服,躺在这块地上睡觉。大家都在门口拧衣服,泥水从衣服上流下来。大家使劲地咒骂着这坏天气和泥泞。他们在铺着薄薄一层麦秸的水泥地上紧紧地挤着,竭力想用体温来相互取暖。衣服冒热气了,但是,它从来也没焐干过。水渗过遮着窗子的麻袋,流到地上。雨点像敲鼓似的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地从破门外面吹进来。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下列这本书及作者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保尔,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保尔的英雄行为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上。
D.这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故事取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要手段来塑造人物,同时穿插了内心独白、书信、日记、格言警句等。
2.请你仿照示例,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或句中的词语做旁注。(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核心学习与完全检测 初一语文(上) 题型:048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3i( )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挂顶冒]着一j@(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描圈xi1ng( )]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xi&( )_____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_____(秀丽 娇气秀气)!
1.这段文字选自现代著名作家_____写的《_____》,体裁是____(3分)
2.根据注音在四个括号内填上汉字。(2分)
3.从文中中括号内选最恰当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4.把画横线处的一句原文补上。(1分)
5.找出标志方位和时间的词语,在下面画一条横线。
6.文中描写景物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这段写冬的文字,在写景的顺序上,是按(1分)
[ ]
A.时间顺序安排 |
B.空间顺序安排 |
C.事件先后顺序安排 |
D.景物主次顺序安排 |
8.简明扼要地写出作者观察时注视点的移动顺序:________(1分)
9.这段景物描写,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将字母填在括号内(3分)
A.比喻 |
B.排比 |
C.拟人 |
D.夸张 |
E.对偶 |
F.对比 |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1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所描写的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_____(1分)
1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T”,错误的打“F”。(1分)
A.上文①句中写小雪落在松树上,这使作者联想到“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 )
B.上文②句写傍晚阳光照在山腰的薄雪上,这景色使作者联想到“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 )
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1分)
[ ]
A.第①句是全段的中心句,形象地描绘雪后小山的“妙”处。
B.第⑥句是全段的中心句,突出小雪点染后的小山“太秀气”。
C.第①⑥两句首尾呼应,用“太秀气”揭示“妙”的实质。
D.本段无中心句,综合起来看“太秀气”,分别来看,各有各的妙处。
13.下面对本段文字的判断有错的两项是(1分)
[ ]
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雪后山景的秀美。
B.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整个小山都积满了雪。
C.这段文字是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的。
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把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说薄雪“害了羞”。
14.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 (1分)
15.对描写层次的划分,下面划分正确的是(1分)
[ ]
A.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16.给这段话选出一个标题。(1分)
[ ]
A.雪后的景色 |
B.冬天群山美 |
C.雪后图 |
D.雪后山更秀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冯辉丽
①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
②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还做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凌凌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相撞。树的笑,水的梦,齐齐破碎,弥散成一场雾的缥缈,在夜的空旷中,细细密密铺陈开来。
③这样的铺陈,真让人错愕。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得纯净,白得蒙眬,于熹微的晨光中,栖息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那淡,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给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稀薄得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④城市,树木,行人,这些司空见惯已不能称为风景的风景,无不因这一场浓淡的铺陈而妩媚和神秘起来。鳞次栉比的大楼,只留下尖尖的顶,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海洋里。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身前身后,亦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⑤我找出久违的画笔,试图把这一份缥缈的美丽描摹下来,挂在我的墙上。而当我落笔时,才发现,雾,其实是最难描摹的一幅画。深浅参差,浓皴①轻染,很难把握。着色太多,会失了雾的灵性和蒙眬,而只用一笔淡墨来勾勒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饱满与圆润,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疏密、虚实的穿插就能表现出来的。
⑥我只好丢了笔,走进雾中。我前进一步,雾,便退后一步,能辨别的,不过是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
⑦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几只麻雀飞来跳去,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从一株草茎跳到另一株草茎,啄食着草地上的草籽,或用尖尖的嘴梳理一下蓬乱的羽毛。有风吹过,雾,便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落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的睫毛上,像风雪夜归人,眨眼之间,是微微的清凉。
⑧雾气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草地,渐渐地湿润和柔软起来,草们,饱吸着露珠,舒展着枯黄的身体,交头接耳,似乎能听见它们欢快的笑声。而从这些枯黄中穿过的时候,我无意中竟发现一丝嫩绿!
⑨我一直沉闷的心,忽然有了莫名的惊喜。我知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春,最早都是从草尖上赶来的。尽管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叶尖上的那一丝绿,已然透露出春的信息。我屏息静气,看着那株泛起生命律动的草,顶珠挂露,汪出一个鲜活的春天。才知道,那一滴水携带的梦里,原本都藏着春的信息,一经散开,便落入了人间。它从草尖上开始,一株一株蔓延,一树一树抽芽,一朵一朵开放。
⑩站在这白茫茫的尽头,忽然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经历过漫长寒冬里的蛰伏,被雾的浩荡滋润过,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那一树树的新芽,一朵朵的鲜花,一起把整个春天演绎得五彩斑斓,花香满途。
离开的时候,我把那一丝嫩绿铭记在了心里。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略有改动)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12.第③节中,作者描写了浓雾和淡雾,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2分)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14.第⑧节中作者对冬雾下小草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分)
1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4分)
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16.下列对文章第⑧—⑩节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⑧节中拟声词“哒”“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滴掉落在草地上的声音,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⑨节画曲线句中“一株一株”“ 一树一树”“ 一朵一朵”写出了“春的信息”将要到来的过程,读来有一种音韵美。
C.第⑨节中的“沉闷”是因为冬雾使“我”压抑;“惊喜”是因为“我”从草尖上的绿,看到了“春的信息”。
D.第⑩节作者自比“小草”,写出自己走出“沉闷”,“开始新一轮生长”的喜悦,也
表达出对将至的春天的向往。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