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 A、容光换发 惊涛骇浪 B、提心吊胆 乘风破浪 C、化险为夷 气势磅礴 D、繁花嫩叶 晴天霹雳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三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七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不得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应是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文中第三、五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多项选择)
[ ]
A.分类别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下定义 E.举例子 F.打比方
(4)第五段方框处应填的词语是
[ ]
(5)与最后一段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中的“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多项选择)
[ ]
(6)第五段说明了三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三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八年级上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17分)
给巴雷特夫人一个A
卡瑞娜·斯诺
我上九年级时,在一次世界历史课上,老师巴雷特夫人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新作业,她要把全班同学分组,每四个人一组,每一组都要围绕我们正在学习的世界文化做一份报纸。
巴雷特夫人让我们将各自希望与之分为一组的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我和米茜同桌,她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我将三个同学的名字写好后,交给了巴雷特夫人。巴雷特夫人说,她会好好考虑我们所选择的同学,在第二天公布分组的结果。我毫不怀疑地认为将会和我选择的同学分为一组。全班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深得人心,为人处世大方得体,米茜就是其中之一,我选择她和我一组,我知道,她也选择了我。
第二天,我盼望着早点儿上课。上课铃响后,当巴雷特夫人让大家安静的时候,我和米茜停止了交谈。巴雷特夫人开始宣读名单。当她宣布第三组的名单时,念到了米茜的名字。
“那么,我是在第三组了?”我想。接着,她念了那一组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组员的名字,其中却没有我的名字。我想,巴雷特夫人肯定是弄错了!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我的名字,那是在最后一组:“莫若、朱莉特、雷切尔、卡瑞娜。”我能感觉到眼泪正从眼眶中涌出,我如何面对被分在这一组的事实呢?那个男孩莫若几乎不会说英语,女孩朱莉特整天哭丧着脸,另一个女孩雷切尔穿的衣服古里古怪。噢,我多想和我的朋友在一组啊!
当我向巴雷特夫人走去时,我努力忍住不让泪水流出来。巴雷特夫人看着我,显然,她已经知道我为什么去找她了。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说服她把我分到“好学生”一组里。“为什么?”我开口说。巴雷特夫人将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肩膀上。“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卡瑞娜。”她说,“可是,这一组需要你,我需要你帮助他们将这项作业做及格,只有你能帮助他们。”我一下子怔住了,完全失去了刚才那种想讨个说法的理直气壮。“你愿意帮助他们吗?”她问。我挺直了身子。“是的。”我回答,我不相信这话是出自我的口,但这是事实。我已经答应了。当我毅然走向我那一组时,我能听到我的朋友们发出的笑声。我在位置上坐下来,我们开始做作业,报纸是按照类别来分栏目的,我们做了研究。
那个星期过了还不到一半,我就发现自己喜欢和这三个“差生”相处了。和他们在一起无需伪装——我越来越希望能了解他们了。我发现莫若一直在努力学习英语,我还发现他缺少朋友;朱莉特也很孤独,因为同学们都不明白她为什么整天哭丧着脸,而我已经在和她的短暂相处中,了解到那是因为她爸爸酗酒,她一直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缘故;雷切尔要求做时尚栏目,因为她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她有许多独一无二的主意。其实,他们不是差生,同学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没有努力去理解他们——除了巴雷特夫人。巴雷特夫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先见之明和体贴入微的心思,擅于将潜力从她的学生身上挖掘出来。
如今,我既想不起我们那份报纸的标题,也想不起我们写的是哪一方面的世界文化,但那个星期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我有机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也有机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潜质。在之后的岁月里,那份潜质一直激励着我。我还懂得了:我们看起来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潜质,并将它挖掘出来。
那个学期结束后,我们四个人每次相遇时,仍然会相互友好地打招呼,而我也总是很高兴看到他们。那次作业,巴雷特夫人给我们的成绩是A。反过来,如果要我们给老师打分的话,我认为也应该给巴雷特夫人一个A,这是她应得的成绩。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在巴雷特夫人的引导下,作者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质。请说出那份潜质的内涵。(4分)
【小题3】“给巴雷特夫人一个A”,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她应得的成绩”? (3分)
【小题4】“我一下子怔住了,完全失去了刚才那种想讨个说法的理直气壮。”请根据语境,描写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小题5】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班级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同学,读完本文,请说说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语文初一(下) 题型:04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三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七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不得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应是(2分)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文中第三、五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多项选择)(2分)
[ ]
A.分类别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下定义 E.举例子 F.打比方
4.第五段方框处应填的词语是(2分)
[ ]
5.与最后一段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中的“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多项选择)(2分)
[ ]
6.第五段说明了三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三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3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