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9分)
流泪的二十六个字母
⑴前段时间,我负责一个工厂的项目,离家不远。
⑵项目完成,回到家,本以为可以放松放松,母亲却执意要我叫她26个拼音字母。我瞪大眼睛看着她:“妈,你那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学这个?”母亲笑着说:“儿呀,我就是想学学,不愿做一辈子文盲。”
⑶母亲的执着,让我不好意思拒绝。于是,我打印了一份拼音表。我不敢想象,从未上过学的母亲,看着陌生的26个拼音字母是什么感受——这不是田地里的26棵大白菜啊。看着母亲焦急的神情,我安慰道:“妈妈,没事的,这个很快就能学会。”
⑷我一遍又一遍地教母亲,几个小时下来,她只认得一小半,更谈不上从头到尾默写了。母亲不急,却把我弄急了:“妈,别学了,这样会累着你的。”母亲边读边写:“不累,不累,就是我脑子笨……”
⑸晚饭过后,我板着脸对母亲说:“妈,不要再学什么拼音字母了,你在家过得不是挺好的吗,何必去遭那份罪……”没等我说完,母亲直直的看着我,不语,眼角突然有了泪水:“我笨,我笨,我真笨。”母亲转身会回了卧室。
⑹一连几天,我没怎么理母亲,任由她瞎折腾。正当我暗自庆幸母亲放弃的时候,她却抱着一本厚厚的带有拼音字母的书,忐忑地站在我面前:“儿啊,这个地方我几天都没弄懂,你帮我念念。”
⑺“不会,我不会!”我突然发脾气地朝她吼。
⑻母亲木木地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⑼看着母亲苍老的容颜,看着那双皱巴巴的手,看着那粗鄙的村花式的打扮,我内心说不出的厌烦。
⑽第二天,有些良心发现的我从网上下载了26个拼音字母的歌曲,母亲吞吞吐吐地说:“今天,还能上课吗?”我点点头。母亲马上从卧室拿出那张有些残破的字母表。
⑾一天,两天,三天……母亲学得极其认真,我也不再管她的学习进度,累了就让她看看字母儿歌视频,听听音乐。有几次,我看到母亲对i总是记不清,默写时总会把i漏洞,于是,母亲抓狂地写起了i,一口气写了十几页。
⑿母亲怕记不牢,特意叫来几个小朋友,要小朋友跟她一起背诵26个字母。完整背诵后,母亲会给小朋友一点奖励。这一招,还真管用,母亲记得越来越好。
⒀假期结束,我将再度回到山东。临别前,父亲高兴地说:“儿啊,你教得真好,你妈已通过县里电子厂面试了,过几天就可以去上班了。”我张大嘴巴,傻傻地看着父亲,母亲一直是家庭主妇呀。
⒁“我们老了,没什么事干,你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去打份工还能挣两个钱。你们兄弟俩都快结婚了,房子还没着落,我们急呀……”父亲边叹气边说,“上次你妈去厂子面试,说要认得工件上的字母,可她不会啊。这次刚好你回来,她就跟着你学了。”
⒂原来,母亲学26个字母是为了两个儿子呀。想到此前种种,我不禁悄然泪流。
【小题1】请写出选文标题中的“流泪”有什么含义。(2分)
【小题2】选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3分)
【小题3】选文第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3分)
【小题4】请赏析选文第⒀段划线的句子。(3分)
【小题5】选文第⒀⒁段为什么要交代父亲对我说的话?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小题6】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文段(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文段(乙)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
C.益慕圣贤之道 策之不以其道
D.家贫不能常得 余因得遍观群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甲)和文段(乙)都写到了家境贫穷,分别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甲)中作者通过五柳先生的好读书、性嗜酒和常著文章自娱等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心怀怨恨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敢于反抗现实的精神。
B.文段(乙)中作者学有所获,主要是靠自己。因为“先达”的态度十分坏,常常呵斥他,却没有教他什么。
C.两篇文章都写到主人公爱读书。但两者的读书方法是截然相反的,前者“不求甚解”,只求意会;而后者却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手自笔录”。
D.(乙)文中,宋濂从难于得书、从师艰难、奔波辛劳等几个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像自己一样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九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银版 题型:043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譬之富家居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A.譬之兵家战争(打比方) |
B.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 |
C.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通“无”) |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患) |
A.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谈学习问题。甲文通过讲述幼时的求学情况和成年后求师的情况,意在表现作者勤奋的学习态度,乙文则谈论的是学习方法问题。。 |
B.(甲)文作者在老师面前“立侍”,“俯身倾听”,“色恭礼至”,这些内容写出作者求师的诚恳态度。 |
C.(乙)文“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一句告诉我们要想读到更多的书,明更多的道理,就不要怕花钱,不要怕花时间、不要怕花精力的道理。 |
D.(乙)文中,为说明看与读的关系,曾国藩连用了三个比喻,他强调看书,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可以扩大知识面;而读书,则可以积累知识,减少知识的遗忘。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二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选出句中加粗字理解正确的一项。
(1)又留蚊于素帐中
[ ]
A.无色,透明 B.浅色 C.白色
(2)怡然称快
[ ]
A.赞扬 B.说,叫 C.叫做
2.比较下列加粗词的古今含义。
(1)或千或百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素帐中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找出“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
A.心之所向 B.昂首观之 C.项为之强
4.本文中是否有通假字?若有,请指出。
5.对这一段文字中心,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夏天蚊子有时也有乐趣
B.写夏天观察蚊子的乐趣
C.写夏天蚊子有趣味。
6.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轻松练习30分(测试卷) 初三语文下册 题型:048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找出上述文字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________(2)________
2.解释加粗词:
(1)推王君之心________ (2)虽一能不以废________
(3)后人尚之如此________ (4)被于来世者________
3.比较下列加粗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两个“以”意思相同,两个“于”意思也相同。
B.两个“以”意思相同,两个“于”意思不同。
C.两个“以”意思不同,两个“于”意思相同。
D.两个“以”意思不同,两个“于”意思也不同。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仁人庄士”是指有品德有学问的人。“遗风余思”指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B.引文可分为二层:一层写王盛对墨池的表彰和作记缘由;二层推究王盛这样做的原因。
C.“勉其学者”,一方面点出了王盛此举的苦心,即勉励后之求学者,另一方面也是本文作者深意所在。
D.引文借王羲之勤学的故事为王盛所竭力推崇,着重赞扬王盛崇尚勤奋学习的精神。
5.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一课一练 开明 初三(上下) 题型:04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 》。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3.上面文段中的通假字是________,其本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5.对下列句中的“出”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②日初出大如车盖(与“入”相对,升)
③皆出酒食(拿出)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出没)
⑤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
⑥殚其地之出(拿出来)
[ ]
6.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这些),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用来让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7.这段文字论证的全文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将士注坡跳壕(督促) | B.援疑质理(引述) |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 | D.右备容臭(臭味) |
A.征于色,发于声 | B.同舍生皆被绮绣 |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D.四支僵劲不能动 |
A.选文主要讲述了幼年读书求学的艰辛和用心之诚恳专一,也为下文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做了铺垫。 |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 |
C.选文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记叙往事,现身说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很有说服力。 |
D.选文表现了作者刻苦好学、严于律己的品质,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5题。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a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b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c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d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下工夫。e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致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浩”,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选出对本文的论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 )
A.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来自读书,以及善于读书。
B.中学生应该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C.读“死”书与读“活”书的关系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
D.读书的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
2.文章末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其中的“金钥匙”是指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是从第三段中抽出来的,它的正确位置应在___________句和__________句之间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4.请你谈谈对“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理解。
5.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