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诗中所指人物是谁?
(1)在《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指的是                     (人名)。

A、袭人
B、探春
C、迎春
(2)在《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远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路遥。”指的是                     (人名)。

A、袭人
B、探春
C、迎春
(3)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指的是                     (人名)。

A、袭人
B、探春
C、迎春
(4)在《红楼梦》中,“桃花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                    (人名)。

A、探春
B、迎春
C、李纨
A,B,C,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 九年级上 (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22

指出诗中所指人物是谁?

(1)在《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指的是________(人名)。

(2)在《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路遥。”指的是________(人名)。

(3)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指的是________(人名)。

(4)在《红楼梦》中,“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________(人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标读想用七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红尘之上》,回答问题。

  ①岁末,照例有许多贺年卡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

  ②飞向我的鸟儿,身上披着五彩缤纷的羽毛,还有无数的祝愿;从我手上飞出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里面的话也简单,千篇一律的,写的是——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④我的鸟儿太朴素,既不富贵气也不现代派。我让它就这样飞向你,愿你明白这一种真挚。

  ⑤我想了很久,该在那洁白的羽毛上抹上什么颜色?那么多的朋友,不同的亲疏、不同的期待与理解,我写什么呢?我厌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热情的句子,透着虚假、肉麻。我更不想用东洋、西洋的文字把我的鸟儿涂得七彩斑驳,光怪陆离。

  ⑥面对等候起飞的白色鸟群,我竟微微凝眉沉思了。

  ⑦仿佛一股清凉的气息拂来,一句遥远的诗句来到我心间。我微笑了,就是它吧。于是向每一袭羽毛抹上这淡远而润泽的墨痕。

  ⑧我不禁想起你们那一张张熟悉的脸,想起我们在漠漠红尘中平淡或奇特的相遇,怎么交换第一朵微笑、第一瞬凝望,然后在彼此生命的画纸上留下深深浅浅、枯枯润润的痕迹。

  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向往的画面,我迷恋的音乐,把它送给你,你会明白吗?

  ⑩给你,聪明而不安的女孩。人生不可能有太多的狂喜大悲,在这里找不到的浪漫奇情,在别处、在远方也依然是海市蜃楼。流浪的日子是累人的,而你为此,已投掷了不少黄金韶华。真要把所有的青春千金一掷,作一次豪赌吗?为什么不回到起始的单纯?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如松间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不好吗?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你喜欢吗?

  给你,我朝夕共事的朋友。我们原该相知很深的,但也许太熟悉了,反而无法真正沟通。一株柳树与一株水杉,栽得再近也无法彼此了解。但我们不是草木,我们为什么这样?真想让你明白,我无意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我只想在自己的围墙之内让我的心灵自由生长,迎风开出素淡的花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了无芥蒂的默契。你会珍惜吗?

  给你,一个特别的男孩。在所有的感情中,你都无法安于一个角色,可大幕落下你又觉得孤寂难耐。你频繁地接近那些赏心悦目的花朵,又时时告诫自己:“你是不可能真正付出什么的。这种诱惑与抗拒的游戏,你把它当成一杯咖啡,先煮沸,再等它凉,苦苦的液体,加上糖,然后不冷不热,亦苦亦甜地啜饮。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单一洁净,不染尘埃的人间情怀。你能领悟吗?

  最后,给你,我亲爱的人。

  我把这句诗直接寄上,连依托的翅膀都不用了。我想你知道,我多么想走出这个千年好梦,找一段树根为枕,静静藉草而眠,让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这时,我的心中只有一片安谧、温柔,不知道什么叫忧虑,什么叫复杂。连你我的名字也模糊了,如云如雾如烟如岚,在山间若隐若现地浮动。

  对你,这句诗是什么?物我两忘、浑然天气的憧憬吗?仅仅是这样吗?

  我只知道,在十丈红尘之上,有这样一个去处,安宁、纯净、隽永,亘古不变。

  于是向片片白羽抹上这淡远而润泽的墨痕: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红尘”泛指“人世间”。文中的“女孩”“同事”“男孩”在“漠漠红尘中”各是怎样的人?

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段划线句子“千年好梦”是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________;作者想“走出这个千年好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标题“红尘之上”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本文所有的“鸟儿”、“鸟群”都是喻指贺年片,喻体“候鸟”的特点是每到一定的时候便飞来飞去。

B.这②段中“小小”、“一袭”、“素”、“简单”等词语,突出表明“我”厌恶不分理由的热情和虚假的客套,追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

C.第⑦段中“它”和“墨痕”所指代的内容是不同的;“淡远”是指时间的久远,“润泽”是指感情浓郁。

D.第段划线的句子表明“我”不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无意与人纷争、只想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生活的愿望。

5.如果你也选两句诗制成贺年片来表达你的祝愿,你准备把它寄给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干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干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1)

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

(2)

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地平线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线原来并没有,是一种视觉效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居高临下”,形成了地平线。

D.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

(4)

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

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以地平线形成的“圈子”为喻,说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入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C.这个“圈子”是不确定的,随着视野的延展,“圈子”会扩大,但它永远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线”是一个“圈子”,认识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  ]

(6)

下边的诗句中哪两句可以用来揭示本文的主旨?( )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普通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十分输入,一分输出

林特特

  ①写作无疑是一种输出。

  ②写作者输出美好的文字,输出情绪、观点,输出想象力、阅历,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③输出常识——故事情节是否有悖逻辑?

  ④输出知识——你笔下的某个术语、引用的某句诗词是否准确无误?

  ⑤还要输出立意、角度——想象一下,同样一个故事,你表达的和别人表达的有没有区分度?

  ⑥当然,慢慢的,你便想输出你的思想,写作总有目的,即你希望读者在你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是信息、情感上的波澜,还是你对一类事情的认识、解释?

  ⑦不断输出,会面临一些问题:你的积累够不够?你拿什么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出,有质量的输出?我想,为那一分输出,起码要做十分的输入。

  ⑧阅读是最好的输入。

  ⑨除了必修的经典,读你视为文字偶像的书。大部分写作者都能找到自己相承的文脉,有评论说茹志娟是《红楼梦》的孩子,文字中处处可见红楼痕迹;而我们都是各自阅读史的孩子——想做谁的孩子,就去读谁的书。

  ⑩读比你写得好,但和你写得像的人的书。他是你的升级版,你在他的文字里会找到最适合你的语感,解决同类障碍的方法。

  读你的专业书,或者说你知识结构中最核心部分的书。人在熟悉的领域,常迸发思维火花,萌生最本真的感触;专业是最初教会你思考的那门学科,在其中,你会延续思考,找到自信、力量、平静和从容。

  读和你生活无关,高于生活的书。其实,你笔下几千字描摹的一个人物、现象,都只是哲学、心理学中一个小小的概念;你一个故事想说明的道理,哲人一句话就点出要害;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研究人、人们的学科,如借你一个巨人的肩膀,如果你事先掌握理论,就抓到了核心,再下笔,哪怕用最朴素的文字表达,也会显得深刻、直击人心。

  我一直觉得,只看到眼前一亩三分地的人,永远就只有这一亩三分地。你写的是散文、小说,你不能只看散文、小说;用足以让你仰视的理论、文字,来指导你,拔高你,你才会有更广的视野,更深的领悟,当这视野和领悟落回你的笔,你正要写的一个小故事时,你的立意自然会和之前不同。

  同理,找比你高很多的人来指导你、拔高你,是另一类高质量的输入。

  回到写作,你要选一个好编辑。给最好、最苛刻的编辑写稿,你会一日千里地飞跃;如果没机会给最好的编辑写稿,你一定要找个和你能撞击出火花的编辑;他理解你,不断给你新意,关键时候,还要给你拿主意;如果你一开始就碰到“一手交钱,一手交稿”的编辑,并接受这种买卖式合作,我不看好你的前途——文字终归要保留些清高;还有,和你水平差不多,甚至比你低的人能给你什么输入呢?

  所以,包括编辑在内,我热衷交往的朋友,大多比我高很多。

  他们要么成熟,要么成功,要么才华横溢,要么善于发现,长于创新。当你周围的人,都是有意思的人,做着有意义的事;并往更有意思,更有意义方向发展,那我恭喜你,你不知不觉、无时无刻不在输入。不知不觉、无时无刻的输入还有很多。

  比如,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一份见识人间百态的工作,你的、别人的,你所有道听途说的故事,旅行、健身、舞蹈等等不断开发的爱好,以及你善于观察的能力……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2期)

1.读完全文,回答:

(1)“输入”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关于输入,全文介绍了哪两大类高质量输入方法?

2.本文着重写的是“输出”还是“输入”?为什么这样写?

3.阅读第自然段,请问:如果有人写的是散文、小说,他就只看散文、小说,那么按照作者的意思,这个人的写作可能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4.阅读第自然段,说说你对“给最好、最苛刻的编辑写稿,你会一日千里地飞跃”这句话的理解。

5.谈谈你从本文中得到了关于写作的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散文阅读:

夜读岳飞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1..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4分)

2..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4分)

3..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4..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四川省乐山市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

夜读岳飞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1..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4分)

2..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4分)

3..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4..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夜读岳飞

李元洛

①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②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标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③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耽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④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⑤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1.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

    答:                                                                       

2.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灯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

    答:                                                                       

3.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4.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                                                                       

5.用简要的语言举例说明岳飞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区2012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夜读岳飞》一文,完成下题。

  ①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②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垂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在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③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耽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④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⑤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1.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

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夜读岳飞,先写自己喜欢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还引用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其写作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作者借古人鉴今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

5.读人可以丰富思想、修养身心。请再列举两位先贤,谈谈他们是如何给你以精神洗礼的。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间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②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对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   
       ③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完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儿横着走,一会儿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开。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挣扎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近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了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被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史诗。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选自迟子建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稍有改动)
1、某文学期刊要做迟子建的专题,其中选择了这篇文章,专栏记者为此采访了迟子建。以下是记者的提问,假如你是迟子建,你将如何回答?
  问题A:通常我们不会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只虫子,而您用了,并且还把它作为文章题目。您是怎样考虑的?
  迟子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B:有读者问,您在描绘这一只虫子前,花了很多笔墨,似嫌拖沓,对这一点您怎么看?
  迟子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C:这篇文章收录在您的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中,您说您比较喜欢这篇文章,那么您觉得对“虫子”的描绘,最成功或最得意的是哪一点?
  迟子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题刊登以后,读者对文中“虫子”的行为各有评说,该文学期刊就此做了一个网上调查,下面是网友们的观点,你的想法呢,请你也写一写,并作适当的阐述。
  1楼:对这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大家有什么想法,一起谈谈吧。
  2楼:一只令人肃然起敬的虫子,一只令我自惭形秽的虫子,一位令人敬爱的作家,她的笔尖给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指引着沉实的价值方向。
  3楼:生活中这样的虫子太悲剧了,为什么非要爬上去呢?虫子的牺牲很无谓,平淡是真,惊天动地不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折腾得起的。
  4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