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A、风(sāo)      东施效(pín)      袖手旁观       等闲视之
B、灵(jiù)        尽职守(kè)       重蹈覆辙       面面相觑
C、扶(yè)        私枉法(xún)     侧隐之心       相形见绌
D、繁(yǎn)      怒不可(è)         起承转合       敛气屏声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风(sāo)      东施效(pín)      袖手旁观       等闲视之
B、灵(jiù)        尽职守(kè)       重蹈覆辙       面面相觑
C、扶(yè)        私枉法(xún)     侧隐之心       相形见绌
D、繁(yǎn)      怒不可(è)         起承转合       敛气屏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稍(xùn)        喧(rǎng)       灵(jiǔ)           角分明(léng)
B、脚(huái)       逗(liáo)         褴褛(làn lǚ)       一黄土(póu)
C、凿(ruì)         (zhào)           咀(jué)          孜孜不倦(zī)
D、(wǎn)          耕(chuò)       徒(xiǎn)        恃才放(kà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问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
3.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4.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知识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课外练习 (开明版)初二(四册)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________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近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2分)

(  )无边无(  )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分)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中的三个词语概括白杨树的生长环境。(3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这句话中,作者描写了西北高原的两种主色调——“黄”与“绿”,意在讴歌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写法上,本段采用了(2分)

[  ]

A.衬托手法

B.象征手法

C.先抑后扬的写法

D.先扬后抑再扬的写法

7.对描写西北高原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有(2分)

[  ]

A.突出西北高原的壮美。

B.正面衬托:环境不平凡,白杨树更不平凡。

C.用西北高原暗示陕甘宁边区,为后文揭示象征义做铺垫。

D.反衬:西北高原虽雄壮、伟大,但离开了白杨树,却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谈生命》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穿危岩,破险阻,曲折迂回,奔流入海……(有删改)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而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岸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阳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枭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另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有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更多的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yán)石 (fù)压 (lùn)叶
B、(xiāo)鸟 (yìn庇 (xīn)
C、云(yì) (qiào) (shēn)吟
D、(mèng)盛 (yí)悦 (fēi)红
2、对“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即使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C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D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3、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用相同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B文章借小树长成大树,最后落叶生根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
C文中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流露出人生苦短,应珍惜光阴,及时行乐,享受今生的思想。
D本文结构严谨,注意前后照应,如末段中“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前文江流入海、叶落归根的叙写相照应。
5、古今中外不乏“谈生命”的名著。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品名。
(1)通过一个被困荒岛28年的冒险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万难,最终生还的故事,展示生命的顽强和伟大:《__________》。
(2)通过英雄战士保尔柯察金以钢铁般的意志,挑战生命,献身理想的故事,诠释生命的价值意义:《____________》。
6、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杏林子在《生命,生命》一文中写道:“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的活下去。”请结合你的感悟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写一段话,表达对人生的看法。(不超过60字)
  链接材料一:据6月6日《天府早报》报道:5月31日下午,安徽太和县张营小学13岁女学生,因其中一人与他人发生口角,凭“姐们义气”之冲动,竟相约集体投水自杀,导致2人死亡,两朵含苞待放的生命之花就此凋零。
  链接材料二: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5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应邀赴美巡演,场场爆满,演员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精妙绝伦的表演,让人感动,令人惊叹,征服了美国观众,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生命之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江行的晨暮

朱湘

美在任何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

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存细地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

在丛星的点缀里,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灯。一条水银色的光带晃动在江水之上。看得出一盏红色的渔灯。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

一条趸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点。模糊的电灯,平时令人不快的,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反而,不仅是悦目,简直是美了。在它的光围下面,聚集着一些人形的轮廓。不过,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这样。

忽然间,在前面江心里,有一些黝黯的帆船顺流而下,没有声音,像一些巨大的鸟。

一个商埠旁边的清晨。太阳升上了有20度;覆碗的月亮与地平线还有40度的距离。几大片鳞云黏在浅碧的天空里;看来,云好像是在太阳的后面,并且远了不少。山岭披着古铜色的衣,褶痕是大有画意的。水汽腾上有两尺多高。有几只肥大的鸥鸟,它们,在阳光之内,暂时的闪白。月亮是在左舷的这边。水汽腾上有一尺多高;在这边,它是时隐时显的。在船影之内,它简直是看不见了。颜色十分清润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江水由船边的黄到中心的铁青到岸边的银灰色。有几只小轮船在喷吐着煤烟:在烟囱的端际,它是黑色;在船影里,淡青,米色,苍白;在斜映着的阳光里,棕黄。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彩色的。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qiǎn)碧   (zhuì      结(nián)      (zhān)贴

B.(zě)痕     (qiǎn)碧      (nián)结      (nián)贴

C.商(fù     (zhuì      (nián)贴      (zhān)结

D.船(qián)   (zhě)痕         (nián)结      (bù

2.文中,作者选择了两个空间、两个时间看江,即________和________,把一个个特写镜头巧妙地连在一起,使人耳目一新。

3.美在色彩。作者如何描写暮色灯光下的色彩?这样写有什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火轮喷吐的煤烟,令人厌恶。然而作者把煤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背景之中,于是出现了一幅色彩斑斓图,能表现这一图景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叙说江边的各种色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彩色的”一句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7.选出没有比喻的句子                         (  )

A.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灯。

B.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这样。

C.看来,云好像是在太阳的后面。

D.有一些帆船顺流而下,没有声音,像一些巨大的鸟。

8.有人说,把这篇文章分一下行,那就近于诗了。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节奏鲜明。本文在行文的节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出能体现全文美的基调的一项                   (  )

A.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彩色的。

B.在任何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

C.是悦目,简直是美了。

D.十分清润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

10.写这篇散文,并非为了借景抒情。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福建漳州)2.口语交际。(3分)

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不胜其烦,压力重重,却又还不能怪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说:                                    

                                       

                                         

(2012福建漳州)3.名著阅读。(6分)

(1)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B、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林冲、鲁达、李逵、宋江等,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D、《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骆驼羡慕牛有一对非常厉害的角,于是向宙斯请求赐予,宙斯非常生气,认为骆驼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好处还不知满足,就把它的耳朵变小了——这个寓言说明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往往会失去更多。

(2)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

  ① 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 “火攻”的精彩战役,如“火烧赤壁”就是其中的经典,除此之外,你还记得哪些?请写出其中一例,简述主要情节(80字左右)。

  ② 格列佛在大人国都经历了哪些惊险的事情。请举出两例

4.综合探究。(6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2分)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情系节日(2分)

(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传四海

弘扬传统(2分)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程同步练习 语文八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村 槐

  ①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苍虬蓊郁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就是在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②村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笑的,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画一条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微微前伸,像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伸出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

  ③尔后,在熏风细雨里,嫩绿的叶片即深浓得呈青绿色了。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花,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那浓烈得有点青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④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在星期天到山野里去采药。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尽管用它作药材卖是极廉价的,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果虽然味苦,却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酿酒呢!

  ⑤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深情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股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年月?听祖父讲过,是先人捡的野槐栽的,很是远久,可惜不能向祖父仔细问及树的年龄了。一阵芬芳从清风中扑来,直沁肺腑,依旧是儿时记忆里那股浓烈、美丽。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①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⑥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

注:①塬(yu2n):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1)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叙述的顺序是________。

(2)

朗读第⑥段时,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如此

B.

长大

C.

一定

D.

季节

(3)

本文②~④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槐树上荡秋千、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语境,解释②③段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绿的云团:________(2)香山:________

(5)

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这是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品读第⑤段,找出相关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B.

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

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D.

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而且深化了主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八年级上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月考高频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井冈瀑布

黄文山

  ①六月,井冈的杜鹃已然谢了,再看不到山野间那一丛丛火焰般燃烧的热烈景象。但经过整整一个春天雨水的滋润,满山的草木却如墨染似的浓绿。此时最让人动心的当然还是瀑布。

  ②井冈山瀑布最集中的地方是龙潭。一道长仅两公里的峡谷里,竟汇集了五潭十瀑。大小瀑布在悬崖峭壁之间,奔腾呼啸,引得峰鸣谷应,将大山的生命演绎得如此豪壮。

  ③到龙潭看瀑布,既可以乘缆车,也可以步行,当然各有好处。缆车是从高空俯瞰,有一段几乎是贴着瀑布的水面缓缓下降,离开了缆车,无论是谁,也无法在这样近的距离、在这样的高度看着万斛(h*,容器)泉流最初跌落的景象。当然,要观赏瀑布最后的跌落,则须下了缆车,徒步走到瀑布近前。这最后的一刻,似乎不像起始那样有序,但却变化万千,极其壮观。瀑布的下方,是一面空潭。瀑布落到潭中,发出喧雷般的响声,溅起的水花,化作漫天大雨。风忽忽闪闪,挟着水花和雾气,在峡谷间游荡。其实,在瀑布的中段,瀑流的下落就起了瀑布里,景象万千,每一股大瀑布里都藏着无数小瀑布,水流纵横交错,穿梭来往,溅珠喷玉,展开了一幅幅纷纭变幻的生命景象。

  ④井冈山落差最大的瀑布——飞龙瀑布则在五指峰下的水口。150米高的瀑布如同一幅巨大的壁挂高悬于天地之间。沿着石砌小道往下走,老远就能听到喧腾的水声,在山谷轰鸣。待走到瀑布近前,更觉得气势不凡。瀑布不是一泻直下,而是折成两叠,上一叠,似乎是斜刺里冲出的一支奇兵,急骤驰骋,势不可当;下一叠,则如千军万马,漫山遍野而下,但见戟戈耀目,烟尘滚滚,盈耳则是风萧马嘶,吼声如雷。

  ⑤在瀑布的上方,所看到的情景却完全不同。透过稀疏的树丛,面前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水流十分平静,从叶隙筛下的点点阳光,在溪面上轻轻地跳跃着,溪水缓缓流过树丛,流过石滩,像一支德沃夏克极具抒情意味的交响曲,节奏欢欣而舒缓。可是它们哪里知道,仅仅是几步之外,它们的命运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没有任何选择,甚至不容许有一丝犹豫,它们平静的生涯已经走到尽头,于是就这样相互簇拥着向一道深渊一跃而下。也许它们谁也没有想到,这身不由己的一跃,竟使得生命的瞬间如此壮观又如此辉煌!

  ⑥倘若没有面前的峭岩悬崖,倘若没有忘我的奋身一跃,自然,也便没有这样一道绚丽的生命华彩。那么,溪水将依然唱着平静而舒缓的歌,在丛林中穿行,与鹅卵石和水草嬉戏,像每一条平平常常的小溪,日子过得单调而轻松。其实,只要给它们机会,任何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小溪,都能将生命化作万丈飞瀑。

  ⑦六月,在井冈山旅行,听听瀑布的喧响,那似风似雨的轻吟抑或如雷如鼓的轰鸣,都能引发你内心的回应,因为,那是大自然的呼唤,是大地律动的脉搏。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声音更让人沉醉了。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该词语。

(1)俯(  ):

(2)驰(  ):

(3)间(  ):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龙潭瀑布的?请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作简要分析。

(3)

有人将文章第③自然段划波浪线的文字做了如下的改写,你认为改写得有没有道理,请作简要分析。

原文:有急急匆匆,一泻到底的;有从容优雅,款款而降的;也有寻找岩石作落脚点,悄然离队,但最终又不得不从岩石上漫流而下的;还有的……

改文:有的,直流到底,有的慢慢落下,有的溅上岩石又流下去,还有的……

(4)

仿照文章第⑥自然段中“倘若没有面前的峭岩悬崖,倘若没有忘我的奋身一跃,自然,也便没有这样一道绚丽的生命华彩”这句话的形式,仿写一句话,要求用上例句中加粗的词语。

(5)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写景部分极力渲染瀑布的壮观与辉煌,使后面的议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B.

世界上任何一条小溪,只要给它们机会,都能将自己的生命化作万丈飞瀑。

C.

小溪变成瀑布,是因为它们不甘平庸,有着远大的志向并主动寻找机会。

D.

本文作者多次运用拟人化的笔法,将瀑布描写得充满活力而又富有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