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下面古文加横线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穿孝服)
B、固以之矣(对……感到奇怪)
C、长跪而之(拒绝)
D、故不意也(通“措”,放,放置)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小题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广故数言欲亡
【小题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小题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古文《不责碎玉吏》(10分)  

韩魏公在大名,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  

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3分)  

表里无                 坐客愕然                 非也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1分)  

俄 为 一 吏 触 倒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晴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逸: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劲的奏章。⑨舛:音chua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适一钱于地              堕_____________
(2)其去而俯拾焉          俟_____________
(3)急欲面陈                     陈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
  践jiàn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加粗的文字断句。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古文《不责碎玉吏》(10分)  
韩魏公在大名,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  
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3分)  
表里无                 坐客愕然                 非也  
小题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1分)  
俄 为 一 吏 触 倒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请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文后习题。

重庆火锅在吃法上独树一帜。昔日的老火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食客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夹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重庆人吃火锅的豪放与气吞山河之势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巴渝饮食文化的体现,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饮食文化心理的表现。吃重庆火锅的乐趣和豪放气派,只有生临其境,亲口品尝才能体会。随着岁月的推移,重庆火锅逐渐风靡全国,名扬四方。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日(xī)     制(tè)     凳(zhuò)  

B、 夏(shèng)   烤(xǖn)    虎视 眈(dān)

C、饮 (shí)    民 (zú)     趣(lè)  

D、品 (sháng )   随 (zhe)    风 (mǐ)

[  ]

(2)

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两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居高临下    汗流夹背   赤膊上阵  

   勇武豪放    生临其境   名扬四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结合文段体会下面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解释这两个词或者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独树一帜:___________________                                

气吞山河: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家乡重庆有许多风景名胜和地方特产,请你选一个用一句话来介绍。注意突出其特征,语言力求简洁优美。(句式和修辞不作要求)

示例: “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涪陵榨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谢桥镇中心学校2010-201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中期测试语文试题C 题型:048

请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重庆火锅在吃法上独树一帜。昔日的老火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食客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夹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重庆人吃火锅的豪放与气吞山河之势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巴渝饮食文化的体现,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饮食文化心理的表现。吃重庆火锅的乐趣和豪放气派,只有生临其境,亲口品尝才能体会。随着岁月的推移,重庆火锅逐渐风靡全国,名扬四方。

(1)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昔日(xī) 特制(tè) 桌凳(zhuò)

B.

盛夏(shèng) 熏烤(xǖn)

C.

饮食(shí)  民族(zú) 乐趣(lè)

D.

品尝(sháng ) 随着(zhe) 风靡(mǐ)

(2)

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两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居高临下  汗流夹背  赤膊上阵  勇武豪放  生临其境  名扬四方

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文段体会下面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解释这两个词或者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独树一帜:_________________

气吞山河: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后面问题。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刘豫州:刘备;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鲁缟: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况刘豫州王室之(胄,后代。) B.十万之(众,众多。)
C.今将军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诚,如果。)D.随亮先主(诣,拜访。)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了以上选段,请概括诸葛亮劝说孙权的几层意思,并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作者钱歌川,文章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4分)
【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小题3】阅读第⑥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作者钱歌川,文章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4分)
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小题3:阅读第⑥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选: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劾的奏章。⑨舛:音chuǎ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适一钱于地  (    ) (2)其去而俯拾焉 (    ) (3)急欲而 (    )
小题2:下面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  是        (只填序号)。(1分)
践jiàn 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  
《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
践 jiàn 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小题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下列文字断句。(2分)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小题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