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中考练兵
1.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秦淮河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名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3.对下列诗句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此句以“钩”喻月之形,残缺之月更添愁绪,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俯仰古今变迁,感慨人生无常,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由景及人,由人及情,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巧妙地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新题演练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寒冷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水面和两岸的沙滩。从你背过的诗文中再写出一句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
5.“指桑骂槐”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你能具体说说吗?
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描绘出一幅迷蒙冷寂的秦淮秋夜图,造成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如果把“烟笼寒水月笼沙”看作是精彩的画面,那么,“夜泊秦淮”便是边角的题字了。
C.诗的三、四句是批评歌女们在国事艰危的时候竟然还唱着靡靡之音。
D.“犹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联了起来,意味深长。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肉) 岁赋其二(每年) |
B.若毒之乎(怨恨)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
C.吾恂恂而起(表修饰的连词)黑质而白章(表并列的连词) |
D.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谨食之(喂养) |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B.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 D.烟笼寒水/月笼沙 |
A.触草木,尽死; | B.言之,貌若甚戚者。 |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D.言之,貌若甚戚者。 |
A.“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迷离的画面。 |
B.“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
C.“永之人争奔走焉”最重要的原因是毒蛇可以治病。 |
D.第二段中蒋氏的捕蛇遭遇可用成语“九死一生”来形容。 |
A.甲文关心百姓疾苦,乙文担忧国家命运,这两位作者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同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乙文主要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讽刺了晚唐官僚贵族醉生梦死的腐败空虚生活。 |
C.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先议后叙,乙文是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 |
D.甲文的主旨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乙文的主旨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A.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借皇上的命令招募能捕蛇的人。) |
B.几死者数矣(几次都差点死了。) |
C.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我的蛇还在,就可以放心地睡。) |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好像可信。)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届湖南省武冈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肉) 岁赋其二(每年) |
B.若毒之乎(怨恨)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
C.吾恂恂而起(表修饰的连词)黑质而白章(表并列的连词) |
D.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谨食之(喂养) |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B.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 D.烟笼寒水/月笼沙 |
A.触草木,尽死; | B.言之,貌若甚戚者。 |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D.言之,貌若甚戚者。 |
A.“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迷离的画面。 |
B.“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
C.“永之人争奔走焉”最重要的原因是毒蛇可以治病。 |
D.第二段中蒋氏的捕蛇遭遇可用成语“九死一生”来形容。 |
A.甲文关心百姓疾苦,乙文担忧国家命运,这两位作者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同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乙文主要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讽刺了晚唐官僚贵族醉生梦死的腐败空虚生活。 |
C.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先议后叙,乙文是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 |
D.甲文的主旨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乙文的主旨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A.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借皇上的命令招募能捕蛇的人。) |
B.几死者数矣(几次都差点死了。) |
C.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我的蛇还在,就可以放心地睡。) |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好像可信。)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