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面句子的修改意见,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修改意见:此句正确,不作修改。)
B.通过“孤独”这个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剂苦口的良药,世俗染于我们的各种疮痍得到了医治。(修改意见:成分残缺,应将“通过”去掉。)
C.“一个没有伟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这句话值得我们效尤。(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将“伟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调换位置。)
D.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不但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修改意见:关联词运用不当,将“却”改为“而且”。)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的修改意见,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

A.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修改意见:此句正确,不作修改。)
B.通过“孤独”这个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剂苦口的良药,世俗染于我们的各种疮痍得到了医治。(修改意见:成分残缺,应将“通过”去掉。)
C.“一个没有伟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这句话值得我们效尤。(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将“伟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调换位置。)
D.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不但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修改意见:关联词运用不当,将“却”改为“而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的修改意见,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

A.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修改意见:此句正确,不作修改。)
B.通过“孤独”这个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剂苦口的良药,世俗染于我们的各种疮痍得到了医治。(修改意见:成份残缺,应将“通过”去掉。)
C.“一个没有伟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这句话值得我们效尤。(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将“伟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调换位置。)
D.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不但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修改意见:关联词运用不当,将“却”改为“而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我的老师》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修改下面病句。

1.学校正在轰轰烈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

2.青少年要积极投入学雷锋做好事。

3.鲜艳的团旗在空中飘摆。

4.我们应该提高学习的态度。

5.运动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

6.年过半百的一位老工人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7.敌人虽然十分机智,诡计多端,但终究逃不出公安战士布下的天罗地网。

8.宿舍楼全熄灯了,漆黑一片,只有三0五室还亮着灯。

9.西瓜、橘子、苹果、西红柿、菠萝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10.昨天下了一场滂沱大雨,基本上完全解除了华北地区的旱情。

11.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本地区的交通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12.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13.世上无论什么事,只要你努力去做,才能成功。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但外婆家不愁吃穿,反而还增添了不少高级家具。

15.不光她会书法绘画,还会吹拉弹唱。

16.班主任老师不仅关心我的进步,而且所有老师都非常关心我的成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
王崑玉先生
季羡林
王崑玉老师是国文教员,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也写古文,所以王先生有家学渊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古文写作方面更为突出。他为文遵桐城派义法,结构谨严,惜墨如金,逻辑性强。我不研究中国文学史,但有一些胡思乱想的看法。我认为,桐城派古文同八股文有紧密的联系。其区别在于,八股文必须代圣人立言,“四书”以朱子注为标准,不容改变。桐城派古文,虽然也是“文以载道”,但允许抒发个人感情。两者的差别,实在是微乎其微。王老师有自己的文集,都是自己手抄的,从来没有出版过,也根本没有出
版的可能。他曾把文集拿给我看过。几十年的写作,只有薄薄一小本。现在这文集不知到哪里去了。惜哉!
王老师上课,课本就使用现成的《古文观止》,不是每篇都讲,而是由他自己挑选出来若干篇,加以讲解。文中的典故,当然在必讲之列,而重点在文章义法。他讲的义法,正如我在上面讲的那样,基本是桐城派,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不知什么原因,王老师选讲的第一篇文章是比较晚的明代袁中郎的《徐文长传》。讲完后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一一《读徐文长传书后》。我从小学起作文都用文言,到了高中仍然未变。我仿佛驾轻就熟般地写了一篇“书后”,自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想竞获得
了王老师的青睐,定为全班的压卷之作,评语是“亦简劲,亦畅达”。我当时很高兴。我不是没有虚荣心的人,老师这一捧,我就来劲了,于是就拿来盐:韩、柳、欧、苏的文集,认真地读过一阵儿。   。
实际上全班国文最好的是一个叫韩云鹄的同学,可惜他别的课程成绩不好,考试总居下游。王老师有一个习惯,每次把学生的作文簿批改完后,总在课堂上占用一些时间,亲手发给每一个同学。排列是有顺序的,把不好的排在最上面,依次而下,把最好的放在最后。作文后面都有批语,但有时候他还会当面说上几句。我的作文和韩云鹄的作文总是排在最后一二名,最后一名当然就算是状元,韩云鹄当状元的时候比我多。但是一二名总是被我们垄断,几乎从来没有过例外。
北园高中(即山东大学附设高中)的风光是非常美丽的。每到春秋佳节,风光更为旖旎。最难忘的是夏末初秋时分,炎夏初过,金秋降临,和风微凉,冷暖宜人。每天晚上,夜课以后,同学们大都走出校门,到门前荷塘边上去散步,消除一整天学习的疲乏。其时月明星稀,柳影在地,草色凄迷,荷香四溢,如果我是一个诗人的话,定会好诗百篇。可惜我从来就不是什么诗人,只空怀满腹诗意而已。王崑玉老师大概也是常在这样的时候出来散步的。他抓住这个机会,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一一《夜课后闲步校前溪观捕蟹记》。我生平最讨厌写说理的文章,对哲学家们那一套自认为是极为机智的分析,我十分头疼。除非有文采,像庄子、孟子等,其它我都看不下去。我喜欢写的是抒情或写景的散文,有时候还能情景交融,颇有点沾沾自喜。王老师这个作文题正合吾意,因此写起来很顺畅,很惬意。我的作文又一次成为全班压卷之作。
自从1928年日寇占领了济南,北园高中解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过王崑玉老师。后来听说,他到山东大学(当时还在青岛)中文系教书,只给了一个讲师的头衔。我心中愤愤不平。像王老师那样的学问和人品,比起某一些教授要高得多,现在有什么人真懂而且又能欣赏桐城派的古文呢?如果在今天的话,他早已成为了什么特级教师,并会有许多论文发表,还结成了多少集子。他的大名会出现在什么《剑桥名人录》上,还有花钱买来的《名人录》上,堂而皇之地印在名片上,成为“名人”。然而这种事情他绝对不干。王老师郁郁不得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我的心中,王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是高大的,学问是非常好的,是一个真
正的读书人。王老师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节选自刊于《文史哲》2002年第5期的季羡林《我的高中》一文。有删改)
【小题1】在北园高中任教时,王老师做了哪几件对“我”影响巨大的事?请分点概括。(5分)
【小题2】王岜玉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试结合材料分析。(6分)
【小题3】作者写道:“他的大名会出现在什么《剑桥名人录》上,还有花钱买来的《名人录》上,堂而皇之地印在名片上,成为‘名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4】作者说:“王老师郁郁不得志,也在情理之中。”接着又说:“王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是高大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小题5】“韩、柳、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四家”。对此“四家”的人名对应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韩愈B.柳公权C.欧阳修D.苏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苏省南京市下关等四区联合体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5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有改动)
【小题1】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3分)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小题3】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4】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文章结尾说“人生秋至,不关紧的”,请分析“人生秋至”在文中的含义。(2分)
                                                                          
(2)文中深秋时节扁豆花的生长状态和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秋至”时的生活态度有
何相通之处?(2分)
                                                                       
【小题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
B.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回味。
C.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
D.第8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