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这个标题,从全文看应理解为:

A.主谓短语
B.偏正短语
C.动宾短语
D.补充短语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这个标题,从全文看应理解为:
[     ]
A.主谓短语
B.偏正短语
C.动宾短语
D.补充短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问答题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寻求的目标是什么?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分析这两个阶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
近墨者未必黑
  耳濡目染,身边的人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你。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肆:市场),久而不闻其臭。”这里讲的是交友方面的道理。同样,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好环境或不良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受到好环境或不良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天长日久,这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在我们看来,近墨者的“黑”与不“黑”,却未必是定论,它会因人而异。众所周知,那玲珑剔透的美玉总是产于乱石之中;那千年希罕的灵芝总是与杂草为伍;那价值永恒的黄金却藏身于沙砾之中。而由于本身的磨砺而变为“赤者”的,亦不胜枚举。
  在“乌鹊燕雀巢堂坛”的楚国,屈原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在“文官爱钱,武官怕死”的封建王朝,于谦却“两袖清风朝天去”,“留得清白在人间”。如果近墨者必然黑,就不会从“声波满堂”中站起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锦衣玉食中,就不会走出一个“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巾帼女侠秋瑾。
  鲁迅先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早年的鲁迅是一位进化论者,是五四运动的主将。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很多和他一起从事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但他却不同流合污,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意志继续前行,继续战斗,并最终由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化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几个哥哥都不务正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吴玉章从小便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在上学时便把自己的财物救济给贫苦的同学。长大后他不安于舒适的生活,积极四外求学,并且接受了变法的主张,热心传播变法,被人称为“时务大家”。后来,吴玉章毅然与家庭决裂,踏上了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在旅途上,他望着祖国那锦绣的河山,满怀激情地赋诗曰:“莫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可见,只要是质地坚硬的美玉,不论出自何种环境,它总是美玉!
  在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把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称为封建主义,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许多人都以“无知”为荣,耻于做学问,对于古典文化更是唯恐避之而不及。而著名学者钱钟书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过学术研究。1972年3月,他从干校回到北京,便潜心于代表当时学术界最高水平的《管锥编》的撰写、修改,体现了他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为中国古代典籍的考疏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为无志者,无论环境多么优越,条件多么便利,也是一无所成。而有为有志者,不论道路多么曲折险阻,环境是多么昏暗不明,他也会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冲出污泥,如出水芙蓉般去放射自己的美!朋友,近墨者“黑”与不“黑”,全凭我们自己;近墨者未必“黑”已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让我们以必胜的信心去冲破险阻,去抛开环境的优劣,去实实在在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吧!
1.在本文中,“近墨者未必黑”的“墨”和“黑”分别指的是什么?
   墨:________________;黑:________________
2.“而由于本身的磨砺而变为‘赤者’的,亦不胜枚举”一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角度,分析下面划线字的作用。
(1)近墨者未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长日久,这似乎已成定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文字,分别说说吴玉章和钱钟书分别属于鲁迅所说的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各举出一位这样的人,并简述其事迹来作为“近墨者未必黑”的论据。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吴玉章是________,这样的人还有________,他(她)________________,可见“近墨者未必黑”。
(2)钱钟书是________,这样的人还有________,他(她)________________,可见“近墨者未必黑”。
5.文章说:“近墨者‘黑’与不‘黑’,全凭我们自己。”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18分)
“富二代”      林 希
“富二代”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上一辈人经过艰苦奋斗,遇上大好年代,摆脱贫穷,使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也让后辈人过上了平安日子。一些富裕家庭,深受过去贫穷日月的煎熬,想方设法要让子女在生活中得到补偿,再加上父母爱孩子的美德,于是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倘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很可能膨胀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疼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只要条件允许,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受委屈,但这个“委屈”是有界限的。对孩子注意饮食,增强营养,自然是父母的职责,但锦衣玉食,营养轰炸,也未必就是对孩子的疼爱。如今孩子爱吃洋快餐,一位老朋友就犯愁地对我说,他家小孙子,每天都是麦当劳,吃得胖胖圆圆,真让人着急。不去麦当劳,小孙子不吃饭,怕孩子饿着,最后一次吧,还是去了麦当劳。如此,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孩子吃得圆圆胖胖,家长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中国人对于孩子的饭菜,传统的主张是“随菜随饭”,无论穷家富家,一般人家不会由孩子挑选饭菜。随菜随饭,孩子不会偏食,也会得到营养平衡。每天领着孩子去吃洋快餐,看似要给孩子特殊营养,其实洋快餐并不一定科学。
饮食还是一个不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长调理得好,是可以让孩子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最最重要,还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要让孩子避开不良影响,使孩子能够正确看待家庭逐步富裕起来的现实,正确对待已经富裕起来的家庭经济状况。
我的儿童时代、少年时代,应该属于富裕家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并没有什么优越感,家庭教育非常严格。小时候,家里也有车,那时候没有家庭汽车,富裕人家一般都有包月车,也就是胶皮车,不是出门叫过来的胶皮车,是只为自己一家人乘坐的胶皮车。
自己家里有包月车,但孩子去学校,绝对不能让车子送。我们一帮小兄弟,每天早晨一起背着书包呼啦啦往学校走,母亲从来不会派车子送我们去学校。于此,母亲有严格规定,除非暴雨,天气极端恶劣,绝对不派车送孩子去学校。母亲说:“连去读书的路都不肯走,将来你还肯走什么路呢?”比起现在拿公车送孩子去学校的人们,我的母亲真是太高尚了。
说到穿衣,除了过年,孩子不穿新衣,一茬一茬往下“倒”,新衣服只给大哥穿,下边的弟弟,只能穿哥哥换下来的旧衣服。我们淘气,穿不上新衣服,和母亲捣乱,到学校找一把破椅子,故意把裤子挂破。母亲自然也看出孩子的阴谋,适当买一件新衣服,也算是一种安抚了。
还要说吃饭。中国是个农业国,爱护粮食,是中国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小时候,家境再好,可以有鱼有肉,但对于粮食绝对怀有神圣感,吃饭时最大的规矩,就是不许剩“碗底儿”,吃多少,盛多少,剩“碗底儿”是要受到惩罚的。
我们小时候听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浪费粮食受到报应的故事。说是一户富裕人家,每天烧饭,洗米时不知道爱护粮食,随着洗米水倒掉许多粮食,隔壁邻居从下水道收起他家流过来的粮食,晾干后存起来,日久天长存了很多很多。后来这户人家败落到没有饭吃,邻居送来了粮食。这户人家感激邻居的救济,邻居告诉他们说,这些粮食都是你家多年倒掉的粮食。这家人为此羞愧难当,忏悔自己的过错。
直到现在,我在外面吃饭,一碗饭送上来,我绝对往自己小盘里分出一小份,决不拉过大碗来就吃,吃不了。朋友们对于我的习惯颇是赞许,再说到如今某些大食堂里严重的浪费粮食现象,大家无不感慨。
富二代教育从细微处着眼,更要注意品德教育。孩子都喜欢宠物。我们小时候可以养鸟,可以养兔,可以养小白老鼠,可以养荷兰猪,但不许养鸽子,不许养狗,养鸽子张扬,养狗伤邻。过去旧天津只有租借地里的洋人男人遛狗,太太抱狗,旧城里没有人在胡同里遛狗。谁敢牵着一条大狗在胡同里逛,遇见厉害的,就是一场麻烦。
再至于横行霸道,欺侮邻里,那就更不能容忍了。旧日,家里老少乘车回家,必须在胡同外下车,不像现在汽车几乎要开到炕头上。
富二代的出现是好现象,但要跟进富二代的教育。创业的一代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下一代就要努力改变家庭的文化品位。富二代应该是读书的一代,寻求国家进步的一代,造福社会的一代,富二代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应该是民族未来的希望。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什么叫“富二代”。(3分)
【小题2】作者列举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何目的?(4分)
【小题3】你认为对“富二代”应该怎样进行教育?(3分)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小题4】中国人在教育子女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感人并一定就正确,有的甚至是非常残忍愚昧的。你能写一段话,用人所共知的事实来证明这一观点吗?(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灌云县穆圩中学九年级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18分)

“富二代”      林 希

“富二代”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上一辈人经过艰苦奋斗,遇上大好年代,摆脱贫穷,使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也让后辈人过上了平安日子。一些富裕家庭,深受过去贫穷日月的煎熬,想方设法要让子女在生活中得到补偿,再加上父母爱孩子的美德,于是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倘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很可能膨胀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疼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只要条件允许,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受委屈,但这个“委屈”是有界限的。对孩子注意饮食,增强营养,自然是父母的职责,但锦衣玉食,营养轰炸,也未必就是对孩子的疼爱。如今孩子爱吃洋快餐,一位老朋友就犯愁地对我说,他家小孙子,每天都是麦当劳,吃得胖胖圆圆,真让人着急。不去麦当劳,小孙子不吃饭,怕孩子饿着,最后一次吧,还是去了麦当劳。如此,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孩子吃得圆圆胖胖,家长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中国人对于孩子的饭菜,传统的主张是“随菜随饭”,无论穷家富家,一般人家不会由孩子挑选饭菜。随菜随饭,孩子不会偏食,也会得到营养平衡。每天领着孩子去吃洋快餐,看似要给孩子特殊营养,其实洋快餐并不一定科学。

饮食还是一个不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长调理得好,是可以让孩子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最最重要,还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要让孩子避开不良影响,使孩子能够正确看待家庭逐步富裕起来的现实,正确对待已经富裕起来的家庭经济状况。

我的儿童时代、少年时代,应该属于富裕家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并没有什么优越感,家庭教育非常严格。小时候,家里也有车,那时候没有家庭汽车,富裕人家一般都有包月车,也就是胶皮车,不是出门叫过来的胶皮车,是只为自己一家人乘坐的胶皮车。

自己家里有包月车,但孩子去学校,绝对不能让车子送。我们一帮小兄弟,每天早晨一起背着书包呼啦啦往学校走,母亲从来不会派车子送我们去学校。于此,母亲有严格规定,除非暴雨,天气极端恶劣,绝对不派车送孩子去学校。母亲说:“连去读书的路都不肯走,将来你还肯走什么路呢?”比起现在拿公车送孩子去学校的人们,我的母亲真是太高尚了。

说到穿衣,除了过年,孩子不穿新衣,一茬一茬往下“倒”,新衣服只给大哥穿,下边的弟弟,只能穿哥哥换下来的旧衣服。我们淘气,穿不上新衣服,和母亲捣乱,到学校找一把破椅子,故意把裤子挂破。母亲自然也看出孩子的阴谋,适当买一件新衣服,也算是一种安抚了。

还要说吃饭。中国是个农业国,爱护粮食,是中国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小时候,家境再好,可以有鱼有肉,但对于粮食绝对怀有神圣感,吃饭时最大的规矩,就是不许剩“碗底儿”,吃多少,盛多少,剩“碗底儿”是要受到惩罚的。

我们小时候听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浪费粮食受到报应的故事。说是一户富裕人家,每天烧饭,洗米时不知道爱护粮食,随着洗米水倒掉许多粮食,隔壁邻居从下水道收起他家流过来的粮食,晾干后存起来,日久天长存了很多很多。后来这户人家败落到没有饭吃,邻居送来了粮食。这户人家感激邻居的救济,邻居告诉他们说,这些粮食都是你家多年倒掉的粮食。这家人为此羞愧难当,忏悔自己的过错。

直到现在,我在外面吃饭,一碗饭送上来,我绝对往自己小盘里分出一小份,决不拉过大碗来就吃,吃不了。朋友们对于我的习惯颇是赞许,再说到如今某些大食堂里严重的浪费粮食现象,大家无不感慨。

富二代教育从细微处着眼,更要注意品德教育。孩子都喜欢宠物。我们小时候可以养鸟,可以养兔,可以养小白老鼠,可以养荷兰猪,但不许养鸽子,不许养狗,养鸽子张扬,养狗伤邻。过去旧天津只有租借地里的洋人男人遛狗,太太抱狗,旧城里没有人在胡同里遛狗。谁敢牵着一条大狗在胡同里逛,遇见厉害的,就是一场麻烦。

再至于横行霸道,欺侮邻里,那就更不能容忍了。旧日,家里老少乘车回家,必须在胡同外下车,不像现在汽车几乎要开到炕头上。

富二代的出现是好现象,但要跟进富二代的教育。创业的一代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下一代就要努力改变家庭的文化品位。富二代应该是读书的一代,寻求国家进步的一代,造福社会的一代,富二代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应该是民族未来的希望。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什么叫“富二代”。(3分)

2.作者列举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何目的?(4分)

3.你认为对“富二代”应该怎样进行教育?(3分)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4.中国人在教育子女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感人并一定就正确,有的甚至是非常残忍愚昧的。你能写一段话,用人所共知的事实来证明这一观点吗?(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18分)
“富二代”      林 希
“富二代”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上一辈人经过艰苦奋斗,遇上大好年代,摆脱贫穷,使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也让后辈人过上了平安日子。一些富裕家庭,深受过去贫穷日月的煎熬,想方设法要让子女在生活中得到补偿,再加上父母爱孩子的美德,于是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倘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很可能膨胀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疼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只要条件允许,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受委屈,但这个“委屈”是有界限的。对孩子注意饮食,增强营养,自然是父母的职责,但锦衣玉食,营养轰炸,也未必就是对孩子的疼爱。如今孩子爱吃洋快餐,一位老朋友就犯愁地对我说,他家小孙子,每天都是麦当劳,吃得胖胖圆圆,真让人着急。不去麦当劳,小孙子不吃饭,怕孩子饿着,最后一次吧,还是去了麦当劳。如此,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孩子吃得圆圆胖胖,家长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中国人对于孩子的饭菜,传统的主张是“随菜随饭”,无论穷家富家,一般人家不会由孩子挑选饭菜。随菜随饭,孩子不会偏食,也会得到营养平衡。每天领着孩子去吃洋快餐,看似要给孩子特殊营养,其实洋快餐并不一定科学。
饮食还是一个不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长调理得好,是可以让孩子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最最重要,还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要让孩子避开不良影响,使孩子能够正确看待家庭逐步富裕起来的现实,正确对待已经富裕起来的家庭经济状况。
我的儿童时代、少年时代,应该属于富裕家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并没有什么优越感,家庭教育非常严格。小时候,家里也有车,那时候没有家庭汽车,富裕人家一般都有包月车,也就是胶皮车,不是出门叫过来的胶皮车,是只为自己一家人乘坐的胶皮车。
自己家里有包月车,但孩子去学校,绝对不能让车子送。我们一帮小兄弟,每天早晨一起背着书包呼啦啦往学校走,母亲从来不会派车子送我们去学校。于此,母亲有严格规定,除非暴雨,天气极端恶劣,绝对不派车送孩子去学校。母亲说:“连去读书的路都不肯走,将来你还肯走什么路呢?”比起现在拿公车送孩子去学校的人们,我的母亲真是太高尚了。
说到穿衣,除了过年,孩子不穿新衣,一茬一茬往下“倒”,新衣服只给大哥穿,下边的弟弟,只能穿哥哥换下来的旧衣服。我们淘气,穿不上新衣服,和母亲捣乱,到学校找一把破椅子,故意把裤子挂破。母亲自然也看出孩子的阴谋,适当买一件新衣服,也算是一种安抚了。
还要说吃饭。中国是个农业国,爱护粮食,是中国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小时候,家境再好,可以有鱼有肉,但对于粮食绝对怀有神圣感,吃饭时最大的规矩,就是不许剩“碗底儿”,吃多少,盛多少,剩“碗底儿”是要受到惩罚的。
我们小时候听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浪费粮食受到报应的故事。说是一户富裕人家,每天烧饭,洗米时不知道爱护粮食,随着洗米水倒掉许多粮食,隔壁邻居从下水道收起他家流过来的粮食,晾干后存起来,日久天长存了很多很多。后来这户人家败落到没有饭吃,邻居送来了粮食。这户人家感激邻居的救济,邻居告诉他们说,这些粮食都是你家多年倒掉的粮食。这家人为此羞愧难当,忏悔自己的过错。
直到现在,我在外面吃饭,一碗饭送上来,我绝对往自己小盘里分出一小份,决不拉过大碗来就吃,吃不了。朋友们对于我的习惯颇是赞许,再说到如今某些大食堂里严重的浪费粮食现象,大家无不感慨。
富二代教育从细微处着眼,更要注意品德教育。孩子都喜欢宠物。我们小时候可以养鸟,可以养兔,可以养小白老鼠,可以养荷兰猪,但不许养鸽子,不许养狗,养鸽子张扬,养狗伤邻。过去旧天津只有租借地里的洋人男人遛狗,太太抱狗,旧城里没有人在胡同里遛狗。谁敢牵着一条大狗在胡同里逛,遇见厉害的,就是一场麻烦。
再至于横行霸道,欺侮邻里,那就更不能容忍了。旧日,家里老少乘车回家,必须在胡同外下车,不像现在汽车几乎要开到炕头上。
富二代的出现是好现象,但要跟进富二代的教育。创业的一代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下一代就要努力改变家庭的文化品位。富二代应该是读书的一代,寻求国家进步的一代,造福社会的一代,富二代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应该是民族未来的希望。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什么叫“富二代”。(3分)
小题2:作者列举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何目的?(4分)
小题3:你认为对“富二代”应该怎样进行教育?(3分)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小题4:中国人在教育子女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感人并一定就正确,有的甚至是非常残忍愚昧的。你能写一段话,用人所共知的事实来证明这一观点吗?(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水道成巴黎景点

程刚

有人说,法兰西是个好打洞的民族,看看巴黎的下水道,你会深信不疑。在繁华的地面以下 50米,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地下排水管道总长竟达2347公里,远超过巴黎地铁的规模。巴黎多雨,出门需带伞,但不必担心鞋子会浸湿。2.6万个井盖一开,滔滔雨水顷刻尽无。单论长度不能说明什么,巴黎下水道的宏大是举世无双的。它的平均宽度在3米以上,高度在2米以上,有的地段更加宽敞,宛如宫殿。很多渠段可以行船,两岸有宽约1米的人行便道,可供两人并行。巴黎的下水道里有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用于污水的拦蓄和沉淀;2个电脑控制的污水压力提升厂,它们能加速废水的流动,同时负责大量垃圾和泥沙的清除;11个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来保证经过净化又流回到塞纳河水的质量;50个专门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导流渠。这个庞大的系统每天要处理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同时,巴黎的供水管道也铺设在下水道里,它的触角同样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寸肌肤。几乎所有的通讯管线都规整地匍匐在下水道里,所以巴黎的天空没有密如蛛网的电缆笼罩。此外,城市的采暖、照明、燃气等管线,尽可以在宽大的下水道中轻松铺设,从而避免在地面将城市开肠破肚。有趣的是,国民议会的议员们至今仍利用架设在下水道内、连接议会和官方文件出版社的两条特殊管道,将议会通过的法律用“一股风”“吹”送到出版社付印、出版。这条长达3公里的古老管道传送文件需要3分钟,比起传真和电子邮件来可慢多了,但法国人却乐此不疲。

在巴黎,总共有1300多名下水道维护工,负责下水道各种设施的保养、维护、修理和清洁工作。同时,他们还承担救助落水者,寻找迷失在下水道里的人,打捞失物,灭鼠杀虫,充当导游等工作。他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制服,在世界上最美的“阴沟”里忙碌。

巴黎的下水道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聪明的巴黎人可不会让它沉默于地下,他们将其建成宏大的下水道博物馆和下水道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巴黎的下水道里面昼夜灯火辉煌,五光十色。它的砖石结构的四壁牢固平整,地面干净整洁。有人说,其洁净程度可与香榭丽舍大街媲美。下水道里水光潋滟,空气清幽,绝无腥臭异味。每条下水道两侧都贴有许多相关图片,指明路径,恰如地铁站的线路图。每走过一个“驿站”,都有工作人员在游人的门票上盖个戳。排水道两旁还设有一些纪念品商店,它们以实物和照片的形式构成了“下水道博物馆”的展览长廊。如今,地下空间也是巴黎文化与创意的聚集之处,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诸如电影院、酒吧、水族馆、闭路电视等大众娱乐设施都纷纷到地下世界安营扎寨。

巴黎下水道既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法国独特艺术和文化的混合体,是现代巴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一个完全不同,却又能与巴黎美丽市景相媲美的全新的、充满艺术与文化的世界。巴黎下水道堪称所有城市下水道的典范。“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如今成了巴黎所有旅行指南推荐的必游景点之一。

(选自《知识之窗》2011年2期)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13.判断下面句子中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城市的保暖、照明、燃气等管线,尽可以在宽大的下水道中轻松铺设,从而避免在地面将城开膛破肚。

                                                                      

14.下面句子中“阴沟”一词加引号有何用意?(3分)

他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制服,在世界最美的“阴沟”里忙碌。

                                                                      

15.文章最后一段称巴黎下水道是”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可以把它换成题目吗?为什么?

  (3分)

                                                                      

16.文中说“巴黎多雨,出门需带伞,不必担心鞋子会浸湿”,而近年来一到夏季大雨爆发,中国许多大城市就被水淹,网友戏称“到北京看海,来成都划船”,对此,你有何感想?(要求:或感情深入、或说理清楚)(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特蕾莎修女lignleft?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地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的说:“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她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那些脸上肌肉只会作机械运动的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美与爱联系在一起,美是爱的一部分。不懂得爱的人,永远跟美无缘。

〔注〕修女: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1)

阅读文章,要把握人物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2)

阅读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3)

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联系课文《麦琪的礼物》或课外阅读,谈谈你对结尾处的理解。

(4)

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辞语言精练、饱含情感,极具感染力。2004年2月20日,十大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入选人物是杨利伟、钟南山、陈忠和、尾山宏、梁雨润、巴金、高耀洁、达吾提?阿西木、成龙和衡阳武警消防官兵。请你选择其中之一(尾山宏除外),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为他设计一段精彩的颁奖辞,100字左右。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奖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帮你】若设计有困难,可参照评选委员会授予尾山宏的颁奖辞:“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地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收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收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地说:“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她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那些脸上肌肉只会作机械运动的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美与爱联系在一起,美是爱的一部分。不懂得爱的人,永远跟美无缘。

  [注]修女: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1)阅读文章,要把握人物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联系课文《麦琪的礼物》或课外阅读,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辞语言精练、饱含情感,极具感染力。2004年2月20日,十大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入选人物是杨利伟、钟南山、陈忠和、尾山宏、梁雨润、巴金、高耀洁、达吾提·阿西木、成龙和衡阳武警消防官兵。请你选择其中之一(尾山宏除外),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为他设计一段精彩的颁奖辞,100字左右。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奖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帮你]若设计有困难,可参照评选委员会授予尾山宏的颁奖辞:“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