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大小》全文批驳的观点是 |
A.做大将比做小卒的工作大 B.大将的贡献比小卒的贡献大 C.工作有大小之分 D.贡献的大小由工作的大小决定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随着电子网络的发展,人们正在运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查询信息、浏览图像,甚至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等等,网络无疑为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舒适与便捷。但是,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因迷恋上网而无暇读书,有的人甚至片面地认为,上网可以代替读书。
笔者认为,上网不能代替读书。书籍所承载的知识是经过了沉思、积淀和深度加工的,有其在文化传承上不可替代的厚重与理性。书籍不仅传播知识,并且有其本身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其外观、质地、版面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藏书票、藏书印章、题签、标注。评点等,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魅力。一册在手,书香漫溢的阅读会带给人闲适与随意的感觉,产生一种无可比拟的文化接受和文化交流上的愉悦。而网络则是一种虚拟的对象,它所涵容的大多是非知识型的信息,上网求知更多的是一种快餐式的接受。相比之下,“读书”是立体的,“上网”是平面的;“读书”是深刻的,“上网”是肤浅的。就传播文化和积累文化的厚度和思想含量而言,上网无法与读书相比;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香味”也好似上网无法熏陶的;至于清雅的“书卷气”,更是上网难以培养的。
【乙】现在的网络,蒸蒸日上,颇得人心,想来它最受人们欢迎的无非三点:一为迅速。甲A联赛瞬间的进球、美国总统大选选票的即时统计结果,网络上都随时报告,这种速度是任何一种纸质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其二为自由。网络上内容的审查机制并不健全,读者可能就是作者,看家也可能是作家。在这里,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没有审美情趣的强制判断,比起纸质媒体的几审几校,网络媒体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场所。三曰丰富。网上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体育的、娱乐的,包罗万象,仿佛大千世界,尽在一网之中。
但网络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价格不菲,往往一个小时下来,信息是得到了不少,可是口袋里的钱也相应掏了不少出来。再比如说,网络上虽然比较自由,可是谁都在上面写,读者怎么知道哪些是对他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呢?此外,还有阅读习惯的问题,身体健康的问题。如果要一个人整天坐在电脑前面,通过鼠标翻动页面,在显示屏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想可能他还没有成为哲学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瞎子了。而在这些方面,纸质媒体恰恰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在我看来,目前的网络受制于硬件条件、审查机制以及自身技术的不完善和不健全,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的繁荣期已经过去,它在技术、策划经营、管理模式上再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而网络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谁也无法预料它将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将怎样影响我们的阅读和生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与进一步发展,加上它对自身弱点的清醒认识与克服,它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质媒体。想想电脑排版是如何取代“铅与火”的,这更将坚定我们对网络媒体的信心与期望。
1.两文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甲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甲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乙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选择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甲文所用的论证方式是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B.乙文用了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C.甲文将“上网”和“读书”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更突出了读书的优势。
D.乙文既说明了网络媒体的优势,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但网络媒体比纸质媒体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请从对象、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比较两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两文,分别归纳通过上网和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优势。
(1)上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举一个身边的典型例子,告诉大家应当如何处理好读书和上网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 C.工夫不负有心人! | D.得来全不费功夫!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 “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高远,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 “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 “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小题1】说明对象看,文章属于一篇 说明文;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
【小题2】概括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小题3】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 C.工夫不负有心人! | D.得来全不费功夫!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 “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高远,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 “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 “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1.说明对象看,文章属于一篇 说明文;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
2.概括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3.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工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4.文章主要使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中一种的作用。
5.将文章开头“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句中的“之一”一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6.读了本文,你对“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会有新的理解吧?请举出一个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说明汉语表意的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 C.工夫不负有心人! | D.得来全不费功夫!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 (作者:马挺生)
1.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我的解释: 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我的概括: ______________
4.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_________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工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5.“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 “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高远,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 “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 “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作者:马挺生 文章略有删改)
1.从说明对象看,文章属于一篇 说明文;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
一词的意思 。
2.概括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工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4.文章主要使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中一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章开头“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句中的“之一”一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对“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会有新的理解吧?请举出一个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说明汉语表意的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