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选出恰当的成语
(1)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概括出“                               ”。

A、三顾茅庐
B、礼贤下士
(2)《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                              ”造成的。

A、文过饰非
B、讳疾忌医
(3)《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

A、置之不理
B、无人问津
(4)《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                              ”。

A、扑朔迷离
B、纷然杂陈
A,B,B,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7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注释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2.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

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几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 7分)

①东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整个东部地区受灾惨重。日本强烈地震发生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那么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呢?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低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⑧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3分)

2..请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3..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过长,中间可用省略号省略),并说明其作用。 (4分)

4..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5..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链接”,说一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4分)

【材料链接】日本岛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80%的地震发生于此,故而这一地带发生海啸次数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啸记录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7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注释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小题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小题2】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
【小题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几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 7分)
①东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整个东部地区受灾惨重。日本强烈地震发生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那么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呢?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低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⑧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3分)
【小题2】.请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小题3】.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过长,中间可用省略号省略),并说明其作用。 (4分)
【小题4】.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5】.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链接”,说一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4分)
【材料链接】日本岛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80%的地震发生于此,故而这一地带发生海啸次数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啸记录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样卷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7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注释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小题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小题2】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
【小题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几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 7分)
①东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整个东部地区受灾惨重。日本强烈地震发生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那么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呢?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低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⑧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3分)
【小题2】.请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小题3】.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过长,中间可用省略号省略),并说明其作用。 (4分)
【小题4】.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5】.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链接”,说一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4分)
【材料链接】日本岛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80%的地震发生于此,故而这一地带发生海啸次数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啸记录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样卷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7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注释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2.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

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几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古诗句默写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 7分)

①东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整个东部地区受灾惨重。日本强烈地震发生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那么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呢?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低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⑧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3分)

2..请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3..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过长,中间可用省略号省略),并说明其作用。 (4分)

4..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5..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链接”,说一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4分)

【材料链接】日本岛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80%的地震发生于此,故而这一地带发生海啸次数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啸记录的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4题。(17分)
人类因手机而“退化”?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予,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②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癌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③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A】
④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的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坑不幸身亡。就在10月22日,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的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与该男子贴身而过,他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
⑤“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B】
⑥2012年l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C】
⑦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⑧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但颇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小题1】根据第①段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低头族”?(3分)
【小题2】智能手机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请分条概括。(6分)
【小题3】选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
【小题4】下面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放在【A】【B】【C】三处的【 】处。(3分)
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小题5】好友小明整天沉湎于手机世界。请你从虚拟与现实的角度提出劝诫,帮助他摆脱对手机的依赖。(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辽宁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均衡营养更健康
  ①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者比率为10%-20%,生长迟缓者比率为35%,个别贫困地区高达50%以上。这是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为我们提供的一组惊人数据。专家指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补充营养元素的观念,已经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②中国人究竟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呢?
  ③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A是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元素。其中钙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科学显示,人体每天对钙质的需求量为800毫克,而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需求的50.6%。缺钙会导致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每天摄入量也只达到人体需求的61.5%和59.5%。
  ④维生素C、锌、铁也是中国人缺乏的营养元素。据调查,全国人均每天摄入维生素C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100毫克的标准。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有文章分析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仅达50毫克。另外,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毫克,比需求量少20%。青少年儿童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青少年儿童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果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此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元素,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并不多,因此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⑤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是:把所缺的全部补齐,补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比如:钙、磷、锌、铜要成一定的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通过量,锌会损失;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B1一起增加摄入量为宜。
  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实际上,中西方饮食结构不同,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磷、铜、镁、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就属于中国人不缺的营养元素。以铜为例,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铜元素的量为2.4毫克,推荐量为2毫克。摄入过量的铜元素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⑦现行补充的误区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科学配比,人体内营养仍然达不到均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在医生指导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
1.理清选文的写作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指出中国人营养元素摄入现状→________→________→分析现行补充的误区并提出建议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B.中国居民人均每天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为50毫克。
C.因为摄入的铁元素数量不够,所以中国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D.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并非越多越好。
5.中国人应该如何科学地补充营养元素?请结合⑤⑥⑦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