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课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心声》一文中插叙京京同爷爷的交往,体现了京京和爷爷深厚的感情,为下文写京京对爷爷的怀念埋下伏笔。 A、正确 B、错误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共16分)
①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②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③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④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⑤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1.根据文意,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说明的中心:中国古代天文学 |
||
时代 |
发展阶段 |
主要特点 |
远古时期 |
萌芽 |
物候授时、观象授时 |
夏商时期至 春秋战国 |
应运而生 |
掌握回归年长度,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有历法。 |
西汉到五代 |
a |
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
宋代、元代 |
b |
c |
明清时代 |
|
d |
2.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相应例句。(4分)
说明方法 例句
说明方法 例句
3.第②段“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一句中加点的“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语文课上,师生们就文章第⑤段“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这句话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参与交流发言。请结合文意,说说如今的中国天文学该如何发展?(5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共16分)
①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②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③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④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⑤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1.根据文意,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说明的中心:中国古代天文学 |
||
时代 |
发展阶段 |
主要特点 |
远古时期 |
萌芽 |
物候授时、观象授时 |
夏商时期至 春秋战国 |
应运而生 |
掌握回归年长度,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有历法。 |
西汉到五代 |
a |
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
宋代、元代 |
b |
c |
明清时代 |
|
d |
2.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相应例句。(4分)
说明方法 例句
说明方法 例句
3.第②段“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一句中加点的“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语文课上,师生们就文章第⑤段“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这句话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参与交流发言。请结合文意,说说如今的中国天文学该如何发展?(5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卷)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