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省(xǐng)悟 重蹈覆(fù)辙 吹毛求疵(cī) B.栖(qī)息 炮(pào)制 莫名奇(qí)妙 断章取(qǚ)义 C.胆怯(què) 匀称(chèn) 颔(hàn)首低首 粗制烂(làn)造 D.唱和(hè) 玷(zhān)污 相辅相成(chéng) 走头(tóu)无路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生命的本质楚女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现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趣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①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文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不超过30字)
□□□□□□□□□□□□□□□□□□□□□□□□□□□□□□□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①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在“他们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快车道丛书双解一试八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10段就可能变成10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下列对“克降”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动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而扩大繁衍后代。
B.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
C.用人工方法将生物胚胎融合产生的后代。
D.动植物“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的总称。
2.下列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利”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
B.“多利”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利”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
B.动物体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
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
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力。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都是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克隆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繁衍方式改造的结果。
B.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有性繁殖是受精细胞经过分裂而长成胚胎,无性繁殖是通过细胞核的分裂而长成胚胎。
C.“多利”是科学家用它父母的体细胞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组装”出的克隆体,因此克隆羊“多利”没有亲生父母。
D.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这种技术表明利用动物的体细胞也能发展成完整的生命个体。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朱湘
美在任何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
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存细地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
在丛星的点缀里,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灯。一条水银色的光带晃动在江水之上。看得出一盏红色的渔灯。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
一条趸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点。模糊的电灯,平时令人不快的,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反而,不仅是悦目,简直是美了。在它的光围下面,聚集着一些人形的轮廓。不过,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这样。
忽然间,在前面江心里,有一些黝黯的帆船顺流而下,没有声音,像一些巨大的鸟。
一个商埠旁边的清晨。太阳升上了有20度;覆碗的月亮与地平线还有40度的距离。几大片鳞云黏在浅碧的天空里;看来,云好像是在太阳的后面,并且远了不少。山岭披着古铜色的衣,褶痕是大有画意的。水汽腾上有两尺多高。有几只肥大的鸥鸟,它们,在阳光之内,暂时的闪白。月亮是在左舷的这边。水汽腾上有一尺多高;在这边,它是时隐时显的。在船影之内,它简直是看不见了。颜色十分清润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江水由船边的黄到中心的铁青到岸边的银灰色。有几只小轮船在喷吐着煤烟:在烟囱的端际,它是黑色;在船影里,淡青,米色,苍白;在斜映着的阳光里,棕黄。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彩色的。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浅(qiǎn)碧 点堡(zhuì) 粘结(nián) 粘(zhān)贴
B.褶(zě)痕 浅(qiǎn)碧 粘(nián)结 粘(nián)贴
C.商埠(fù) 点缀(zhuì) 粘(nián)贴 粘(zhān)结
D.船舷(qián) 褶(zhě)痕 粘(nián)结 商埠(bù)
2.文中,作者选择了两个空间、两个时间看江,即________和________,把一个个特写镜头巧妙地连在一起,使人耳目一新。
3.美在色彩。作者如何描写暮色灯光下的色彩?这样写有什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火轮喷吐的煤烟,令人厌恶。然而作者把煤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背景之中,于是出现了一幅色彩斑斓图,能表现这一图景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叙说江边的各种色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彩色的”一句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7.选出没有比喻的句子 ( )
A.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灯。
B.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这样。
C.看来,云好像是在太阳的后面。
D.有一些帆船顺流而下,没有声音,像一些巨大的鸟。
8.有人说,把这篇文章分一下行,那就近于诗了。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节奏鲜明。本文在行文的节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出能体现全文美的基调的一项 ( )
A.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彩色的。
B.在任何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
C.是悦目,简直是美了。
D.十分清润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
10.写这篇散文,并非为了借景抒情。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完全解读·八年级语文·上(江苏版 新课标) 苏教版 新课标 题型:048
①到过许多的海,东海、南海、渤海……甚至看过太平洋、大西洋,也看过许多写海的诗文。东海观红日,南海赏银月,渤海戏碧浪。海像一面多棱镜,永远闪着云谲波诡的光。海浪、沙滩、日光、月辉、贝壳,是咏海的诗文中最基本的元素。海,常给人以壮阔、浩________(mi3o)、雄浑、博大之印象,吐纳百川,荡除污秽。
②惟独,没有领略过被无月的夜幕笼罩下的大海的姿容。
③想像着,那一定很乏味。无月无星的夜晚,天空似一幅硕大无比泼了墨的画布,几乎连云彩的轮廓都辨不清,只依稀瞧见洇洇湿湿的墨迹。
④这是一个名气尚不太响的海滩——飞沙滩,中国第一侨乡台山市南部上川岛东部的一个海滨浴场,却拥有一流海滨浴场所必备的一切基本条件。
⑤赤脚站在飞沙滩那平坦、细腻却又硬实的沙地上,远远地看着海浪汇聚成一牙一牙的银色花边,镶嵌在奔涌的黛色海潮周围,似一幅翻卷、飘舞的裙裾。只是,望穿双眼也看不到舞者的芳容,黛色遮掩了一切。
⑥听不见壮阔的轰鸣,看不见惊涛拍岸的飞浪。大海怎会如此乖巧?夜潮怎会如此温柔?
⑦顺着退潮后裸露出来的大片平坦而细________(n@)的沙滩向海里走,想用双脚和身体去触摸看起来温柔有加的夜潮。
⑧别看海潮时常用咆哮、怒吼的面孔来显示它的威严、雄壮,________(l!n)然不可侵犯的模样,飞沙滩只是张开五千米特别平滑柔顺的臂弯拥抱了它一下,就把它从大海深处聚集的力量缓缓地释放掉,令其呈现一派轻吟、低唱的姿容。飞沙滩以其柔克海之刚烈,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刚柔相济之美。
⑨优哉游哉地趟着扑到沙滩上的海浪,走到潮水触膝的位置,静静地望着泛起白沫的海潮,想再体验一下海的温柔。不料想,只定定地盯着海面看了一分钟,温柔的海潮霎时换了面孔,忽然变得深不可测,一种森然的感觉顷刻袭上心头,并迅速灌注了全身。
⑩瞧!远望的海潮似镶嵌着银色花边舞动着的裙裾,近观的海潮却演变成千万条银蛇,黛色的大海似乎是一个深不见底黑洞洞的蛇窝,无休止地撒出一条条银蛇,贴着地皮朝着沙滩迅疾游来。
莫非,大海在雄浑、壮阔的常态之外,既有温柔、婉约的情愫,也有阴森、可怖的梦魇?
我踉跄地后退了几步,惊________(ch4)于大海的倏忽幻异,感叹大海对不同距离的观察者展示的不同特质。
忽然顿悟,大海之所以世世代代被人们咏叹,激发人们抒情、壮怀,永远不厌倦,永远不乏味,实在是因为它太博大、太变幻莫测。大海实在是过于博大、深奥了。人类在大海面前永远如学步的儿童,睁着好奇的双眼,费尽气力探索着这个蓝色的万花筒,刚刚看清了里面的一个几何图形的碎片,却见她波光一闪,一个新的图案又如一道难题呈现在眼前,人类世世代代会有许多精英为破译海的神秘耗尽毕生的心血和才华。
飞沙滩,下一次再见面的时候,你会给我一个怎样的新感觉呢?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渤海( ) 诡谲( ) 踉跄( ) 污秽( )
裙裾( ) 霎时( ) 裸露( ) 咆哮( )
情愫( ) 倏忽( )
2.根据所给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汉字。
3.从文中找出三个以上的成语。
4.文章的第①段概括地描述了各地的海景,这与下文写飞沙滩夜潮有什么关系?
5.第③段所写的是作者的想像,其想像的景象与下文的无月夜潮形成怎样的关系?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6.作者从两个角度来写飞沙滩的夜潮,一个是远望,一个是近观。仔细阅读第④~⑩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远望大海,大海所呈现的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而夜潮则显得________。
(2)解释“黛”字的含义,大海为什么会呈现出“黛色”?
(3)作者近观海潮,大海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第⑨段中所写的“一种森然的感觉顷刻袭上心头,并迅速灌注了全身”,其中的“袭”换成“涌”,“灌注”换成“传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作者在第④~⑩段的安排上,层次清晰,下面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④⑤⑥/⑦⑧/⑨⑩
7.作者在观潮之后,对大海的特点有了更新的认识,请你总结一下,大海有哪些特点?
8.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东海观红日,南海赏银月,渤海戏碧浪。( )
(2)远远地看着海浪汇聚成一牙一牙的银色花边,镶嵌在奔涌的黛色海潮周围,似一幅翻卷、飘舞的裙裾。( )
(3)人类在大海面前永远如学步的儿童,睁着好奇的双眼。(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被人们称为京九铁路龙头的北京西客站,建筑面积比老北京站整整大6倍,并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于一体,犹如一座金碧辉煌的现代化宫殿。
①俯瞰西客站全景,象征新京门的北站房长740米,高102米,恢宏的钢结构拱门架设于站房正中,拱门高52米,宽45米,上部建有1个面积500多平方米、高度超过天坛祈年殿、重达1800多吨的三重殿四角钢制方亭,四周另有4个小方亭与其相呼应。②南站房琉璃飞檐,屋顶有近千米的朱红色长廊,将众多亭台楼阁连成一体。③远远望去,灰黄色花岗岩墙面的站房高低错落,楼台参差,玻璃雨棚别致明快,螺旋形车道协调流畅。④北京西客站规模之宏大,景象之壮观,不仅为中国建筑史上空前绝后,而且在世界上也堪称绝无仅有。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俯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恢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堪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第二段共四句话,下列各项对其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是( )
A.先介绍北站房建筑,再写南站房建筑。
B.先写俯瞰西客站建筑,再写远望西客站建筑。
C.先写西客站的全貌,再写北站房、南站房的建筑。
D.先写西客站建筑的俯瞰和远望,再作总体评价。
4.第二段的说明突出了北京西站的( )
A.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B.规模宏大,景象壮观
C.建筑别致,气势恢宏 D.面积庞大,伟岸挺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七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独 语何其芳
①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追随着你,如昏黄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还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
②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是语言的一种。
③决绝地离开了绿蒂的维特,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作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了。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他想: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为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
④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能之处就痛哭而返。
⑤绝顶登高,谁不悲慨地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寥阔吗?等到追问时怕又只有沉默地低首了。我曾经走进一个古代的建筑物,画檐巨柱都争着向我有所诉说,低小的石栏也发出声息,像一些坚忍的深思的手指在上面呻吟,而我自己倒成了一个化石了。
⑥或是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里面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⑦我的思想倒不是在荒野上奔驰。有一所落寞的古老的屋子,画壁漫漶,阶石上铺着白藤,像期待着最后的脚步:当我独自时我就神往了。
⑧真有这样一个所在,或者是在梦里吗?或者不过是两章宿昔嗜爱的诗篇的糅合,没有关联的奇异的糅合:幔子半掩,地板已扫,死者的床榻上常春藤影在爬;死者的灵魂回到他熟悉的屋子里,朋友们在聚餐,嬉笑,都说着“明天明天”,无人记起“昨天”。
⑨这是颓废吗?我能很美丽地想着“死”,反不能美丽地想着“生”吗?
⑩我何以又太息:“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是慨叹着我被人忘记了,还是我忘记了人呢?
“这里是你的帽子”,或者“这里是你的纱巾,我们出去走走吧”,我还能说这些惯口的句子。而我那位温和的沉默的朋友,我更记起他:他屋里有一个古怪的抽屉,精致的小信封,装着丁香花,或是不知名的扁形的叶子,像为着分我的寂寞而展示他温柔的记忆。墙上是一张小画片,翻过背面来,写着“月的渔女”。
唉。我尝自忖度:那使人类温暖的,我不是过分缺乏了它就是充溢了它。两者都足以致病的。
印度王子出游,看见生老病死,遂发自度度人的宏愿。我也倒想有一树菩提之阴,坐在下面思索一会儿。虽然我要思索的是另外一个题目。
于是,我的目光在窗上徘徊了。天色像一张明晦的脸压在窗前,发出令人窒息的呼吸。这就是我抑郁的缘故吗?而又,在窗格的左角,我发现一个我的独语的窃听者了。像一个鸣蝉蜕弃的躯壳,向上蹲伏着,唤默地,噤默地,和着它一对长长的触须,三对屈曲的瘦腿。我记起了它是我用自己的手描画成的一个昆虫的影子,当它徐徐地爬到我窗纸上,发出孤独的银样的鸣声,在一个过逝的有阳光的秋天里。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试卜( ) 寥阔( )
倔强( ) 嗜爱( )
噤默( ) 蜕弃( )
糅合( ) 长啸( )
2.第③段中绿蒂和维特是哪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者是谁?
作品:________作者:________
3.第④段中西晋人物是________。
4.第段中,印度王子名叫________。
5.第⑥段“黑色的门”是指________。
6.第段,提到“那使人类温暖的”它,是指________。
7.第段,“我用自己的手描画成的一个昆虫的影子”具体是指________。
8.对本文思想感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抒写了作为一个避世孑立的思想者的寂寞孤独。
B.抒写了作者享受独语的快乐。
C.表现了作者对理解、支持的渴求。
D.作者寻求独语时万籁俱寂的感受,寄托高远的情思。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四)生 命 的 本 质(11分)
①夜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时而熟悉时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声。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人所有的词汇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3分)
(1)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应当是 。
(2)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 。
(3)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什么?(不超过30字)
2.、仔细阅读第4段,回答问题(2分)
(1)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2)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2分)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4.、第6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全命的舞蹈”。(2分)
(1)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2)“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在“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
B.第5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
C.第7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提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