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业已:已经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胜事空自知(空:没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I).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
12.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13.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4.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日:“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选自《新唐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喜振人患难 通“拯”,拯救
B.年四十,乃游京师 才
C.尝于太学赋诗 尝试
D.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一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朝宗怒,辞行/朝辞白帝彩云间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何惧而匿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C.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下列句子中翻译错误一项是:
A.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
B.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
皇帝问其他的诗,浩然再次拜见,自己诵读所写的诗。
C.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恰逢他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②梁木丽③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⑤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垠:边界。②睥睨: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③梁木丽:正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④数:密。⑤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⑥中州:中原。⑦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⑧更:经历、经过。⑨伎:同“技”;技艺、长处。
1.本文和《小石谭记》都是柳宗元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在写法上,两文既写出了小石谭,小石城山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若门焉( ) (2)投以小石( ) (3)益奇而坚( ) (4)则其果无乎(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4.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小石城山记》的作者柳宗元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范仲淹、欧阳修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第一段以描写为主,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抓住“奇”这一特点,突出其酷似石城。
C.第二段以议论与抒情为主,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刺。
D.本文运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开发了小石城山景点,假如你是一名当地的导游,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参观游览的旅游团写一篇解说词。(150字左右)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