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后有闻(少)    惟吾德 (品德高尚)  
B.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咸来问(消息) 
C.无丝竹乱耳(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向、对)  
D.阳割昏晓,(指山的北面)      雕栏望焉(对)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后有闻(少)    惟吾德 (品德高尚)  
B.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咸来问(消息) 
C.无丝竹乱耳(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向、对)  
D.阳割昏晓,(指山的北面)      雕栏望焉(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伤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有了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1.标题解读——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伤口”为题有哪几层含义?

2.阐述原因——吹口琴者为什么拒收男人的五块钱?

3.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其中吹口琴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

4.词句品味——本文画横线处都写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请揣摩三处“笑”有何不同之处。

5.手法欣赏——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谈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拓展延伸——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伪装的面具。

——奥列利斯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我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转身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张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她。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小题1:本文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3分)
小题2: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3:第④段,作者对秦岭深处的风光作了细致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简要赏析最后一段中“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这句话,并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再续写两句。(4分)
赏析(2分):  续写(2分):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B.第1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2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个人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D.本文的选材极具典型性,描写的几幅“转身”画面充满了真善美,收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E.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伤 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③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1.标题解读——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伤口”为题,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其中吹口琴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
                                                                                                                                                               
3.词句品味——文章画横线处都写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请揣摩三处“笑”有何不同之处。
                                                                                                                                                               
4.手法欣赏——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5.拓展延伸——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伪装的面具。——奥列利斯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伤 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20.标题解读——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伤口”为题,有哪几层含义。(3分)

                                                                               

21.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其中吹口琴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3分)

                                                                               

22.词句品味——文章画横线处都写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请揣摩三处“笑”有何不同之处。(6分)

                                                                               

                                                                                 

23.手法欣赏——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谈谈这样写的作用。(4分)

                                                                               

24.拓展延伸——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伪装的面具。——奥列利斯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4分)
伤 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小题1】标题解读——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伤口”为题,有哪几层含义。(2分)
【小题2】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其中吹口琴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3分)
【小题3】词句品味——文章画横线处都写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请揣摩三处“笑”有何不同之处。(3分)
【小题4】手法欣赏——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谈谈这样写的作用。(3分)
【小题5】拓展延伸——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伪装的面具。——奥列利斯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4分)

伤 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1.标题解读——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伤口”为题,有哪几层含义。(2分)

2.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其中吹口琴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3分)

3.词句品味——文章画横线处都写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请揣摩三处“笑”有何不同之处。(3分)

4.手法欣赏——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谈谈这样写的作用。(3分)

5.拓展延伸——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伪装的面具。——奥列利斯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9分)

伤 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20.标题解读——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伤口”为题,有哪几层含义。(3分)

                                                                               

21.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其中吹口琴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3分)

                                                                                

22.词句品味——文章画横线处都写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请揣摩三处“笑”有何不同之处。(6分)

                                                                               

                                                                                 

23.手法欣赏——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谈谈这样写的作用。(4分)

                                                                               

24.拓展延伸——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伪装的面具。——奥列利斯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