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补出括号中省略的成分正确的选项是
①(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A、渔人;渔人;村中人;村中人
B、渔人;村中人;渔人;村中人
C、村中人;渔人;村中人;渔人
D、村中人;渔人;渔人;村中人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A、村中人;渔人;村中人;渔人
B、村中人;村中人;渔人;渔人
C、渔人;村中人;渔人;村中人
D、渔人;村中人;村中人;渔人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精选(最新修订版)初三 题型:048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选出与例句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①例句:战长勺

[  ]

A.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B.苛政猛虎也

C.三顾臣草庐之中

D.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②例句:肉食者谋

[  ]

A.属予作文以记

B.事无大小,悉以咨

C.登轼而望

D.公与

3.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①第1段的主要内容是

[  ]

A.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

B.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

C.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

D.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②第2段的主要内容是

[  ]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

C.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

D.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

③第1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  ]

A.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

B.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

C.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D.辅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

5.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夫大国,难测也,(  )惧(  )有伏焉。

6.选择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________”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________”之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2)选出与例句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①例句:战长勺。

[  ]

A.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B.苛政猛虎也。

C.三顾臣草庐之中。

D.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②肉食者谋

[  ]

A.属予作文以记

B.事无大小,悉以咨

C.登轼而望

D.公与乘。

3)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

A.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

B.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

C.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

D.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②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  ]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

C.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

D.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

③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  ]

A.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

B.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

C.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D.辅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

5)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夫大国,难测也,(  )惧(  )有伏焉。

6)选择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_______________”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_______________”之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初极/狭,才/通人
C.临/溪而渔
D.往/来而不绝者
2.在括号里补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如外人      悉: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________
(3)行者休树     于:________
(4)杂然而前者    陈: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一词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一词,它们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思想突然得到启迪,“苍颜白发”则暗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语句错落有致,甲段重在写景,乙段重在写人;甲段实写,乙段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
6.甲段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成语来概括;乙段所透露出的作者的情趣,可用选段所在原文的一个广为流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7.同是仕途失意,陶渊明将政治理想寄托于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欧阳修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你更赞同哪个的生活态度?为什么?如果你都不赞成,也请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 八年级语文(第2版)上册、第五单元 测试卷 题型:048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使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

下面词语中“兵”的意义有的与“持短兵接战”中的“兵”的意义相同的是(1分)

[  ]

A.

秣马厉兵

B.

兵强马壮

C.

草木皆兵

D.

兵荒马乱

(2)

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并说明是什么成分。(1分)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不忍杀之,以(  )赐公。

(3)

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1分)

[  ]

A.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B.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C.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D.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4)

选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一句的正确译文,(1分)

[  ]

A.

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而把我当成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B.

即使江东父兄拥护我而让我做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C.

纵然江东父兄看我可惜而叫我做王,我用什么面目对待他们呢?

D.

纵然江东父兄怜悯我而把我当作王,我用什么面目对待他们呢?

(5)

项王欲东渡乌江而未渡的原因,下面几句中哪些是正确的?(1分)

A.

天亡我,何渡为。

B.

欲背水一战,与汉军决一雌雄。

C.

身披十余创,难以逃脱。

D.

无面目见江东父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一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理解: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面词语中“兵”的意义与“持短兵接战”中的“兵”意义相同的是

[  ]

A.秣马厉兵
B.兵强马壮
C.草木皆兵
D.兵荒马乱

2.在下列句中的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并说明是什么成分。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不忍杀之,以(  )赐公。

3.为画横线的部分打上标点。选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一句的正确译文为

[  ]

A.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而把我当成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B.即使江东父兄拥护我而让我做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C.纵然江东父兄看我可惜而叫我做王,我用什么面目对待他们呢?

D.纵然江东父兄怜悯我而把我当作王,我用什么面目对待他们呢?

4.项羽欲东渡乌江而未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 九年级上 (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了,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力求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首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进欲龙镶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显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

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B.

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C.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雅,甚敬重

D.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

(2)

下列各句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之)奇策,身使(之于)孙权,求援吴会

B.

遭汉末扰乱,(亮)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

C.

权既宿服仰备(之),又睹亮雅,甚敬重之

D.

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遣兵三万人以助备——派三万兵做好战斗准备

B.

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没有建立全国统一政权,没有与魏晋抗衡的人

C.

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所以连年兴兵(攻打吴国),没有取得成功

D.

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和他对战的敌手,有时是杰出人物,加上众寡不等

(4)

你知道文章画线句子说的是诸葛亮的哪一个策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你能联系当时的历史情况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中学作业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力求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首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进欲龙镶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显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B.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雅,甚敬重

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

2.下列各句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亮时年二十七,乃建(之)奇策,身使(之于)孙权,求援吴会

B.遭汉未扰乱,(亮)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

C.权既宿仰备(之),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遣兵三万人以助备--派三万兵做好战斗准备

B.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没有建立全国统一政权,没有与魏晋抗衡的人

C.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所以连年兴兵(攻打吴国),没有取得成功

D.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停--和他对战的敌手,有时是杰出人物,加上众寡不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拓展阅读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B.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

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

2)下列各句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亮时年二十七,乃建(之)奇策,身使(之于)孙权,求援吴会

B.遭汉末扰乱,(亮)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之),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遣兵三万人以助备——派三万兵做好战斗准备

B.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没有建立全国统一政权,没有与魏晋抗衡的人

C.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所以连年兴兵(攻打吴国),没有取得成功

D.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和他对战的敌手,有时是杰出人物,加上众寡不等

4)你知道文中画线句子说的是诸葛亮的哪一个策略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