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给下面的句子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问现在是什么世道,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B、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C、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不仅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这里的人们告诉(我)说:不能跟外面的人说。
B、这里的人们嘱咐(我)说: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
C、这里的人们说的话是: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①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②而家居俟代③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④也。(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稔:庄稼成熟。这里是“丰收”的意思。②屏:除去,这里是“退职”的意思。③代:这里是“补缺”的意思。④大较:大体情况。
1.解释下面加粗词。
(1)茂才 举:______________
(2)见 谒:______________
(3)有食 日:______________
(4)屏而家居代者与焉 俟: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正确一项是(     )
A.甲文,王密和杨震都曾经接受邓鹭的征召,仕途都发展得很好,他们成为好朋友。
B.乙文,范文正公任命了族人的钱财购得“义田”供族人共享。
C.甲文,五密心中有愧,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让杨震一家“开产业”,再次遭到杨震的拒绝。
D.甲乙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4.乙文的“义田”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杨震和范文正公都是朝廷命官,但他们在甲乙两文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方式不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

[注] 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聪明。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同舍生皆绮绣   (           )  (2)白玉之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D.迨年|事蹉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4.阅读甲、乙两文后,给你有什么启示?(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仲永       (        )           (2)日仲永     (       )

(3)不能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诗四句   (        )  (6)其诗以父母 (       )

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邑人

C.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

D.父

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C.代指四句诗

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福建省泰宁县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
[注] 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聪明。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同舍生皆绮绣  (          ) (2)白玉之环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D.迨年|事蹉跎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后,给你有什么启示?(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泰宁县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

[注] 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聪明。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同舍生皆绮绣   (           )  (2)白玉之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D.迨年|事蹉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4.阅读甲、乙两文后,给你有什么启示?(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河北省初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仲永       (        )           (2)日仲永     (       )

(3)不能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诗四句   (        )  (6)其诗以父母 (       )

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邑人

C.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

D.父

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C.代指四句诗

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九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皆次当  (  )  A.h2ng  B.x0ng

(2)已失期  (  )  A.du$   B.d)

(3)二世子也 (  )  A.sh3o  B.sh4o

(4)项燕楚将 (  )  A.w6i   B.w8i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_______同________,意为: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乃丹/书帛/曰

D.扶苏/以数/谏故

4.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是

[  ]

A.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河曲智叟以应

B.上使外

项燕为楚

C.吴广以为

足下卜之鬼乎

D.扶苏以数谏

既克,公问其

5.翻译。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对形势的分析,说明了起义的必然性。

B.“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是陈胜提出的正确的斗争策略。

C.这段文字反映了陈胜、吴广既善于斗争,又敢于斗争。

D.这段文字中心意思是分析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九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银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善呼者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②。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

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四个义

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  ]

A.

游玩,游览

B.

游历,游学

C.

交往,交际

D.

游走,游动

(2)

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客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

公孙龙谓弟子曰(回头)

C.

门下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

燕王(游说,劝说)

(3)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与之弟子籍。

[  ]

A.

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

给他弟子的身份。

C.

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

给他弟子的书籍。

(4)

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北山愚公者,年①九十,面山而居②。③山北之④,出入之⑤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⑥毕力平险⑦,指通豫南⑧,达于汉阴⑨,可乎?”杂然相⑩。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

给文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惩   A.ch7ng  B.ch6ng

(2)塞   A.s8    B.s4i

(3)曾   A.c6ng   B.z5ng

(4)箕畚  A.j9 ben  B.j9 b7n

(3)

解释文中带△的词。

(1)且:___________

(2)迂:___________

(3)许:___________

(4)诸:___________

(5)叩:___________

(6)龀:___________

(4)

下列句中加粗“之”字,与其他三项有别的是

[  ]

A.

惩山北塞,出入之迂也。

B.

以君

C.

投诸渤海

D.

跳往助

(5)

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6)

填空。

这段文字大意是________,其妻之疑意在指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