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把其修改正确的选项是 ①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 A、善——擅 B、屏——平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鳞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A、幅——副 B、鳞——嶙 ③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陌。 A、陌——寞 B、季——既 ④铜鹤里点起松柏枝,烟雾燎绕。 A、绕——饶 B、燎——缭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浏览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元九登高——亮出达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游凤凰,正月初九出游登高,湎怀唐代诗人元稹,是达城流传千年的旧俗。今年春节期间,达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因势利导,隆重推出了首届“中国达州元九登高节”,向世人亮出了又一张达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正月初九这天,春光明媚,整个达城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天刚蒙蒙亮,通往凤凰山的各条路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上午九点过,凤凰山下已是人潮涌动,人们扶老携幼,拾级而上,磨肩接踵,缓缓而行。在罗绎不绝的登山人流中,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市委书记李向志和市长罗强,他们也与市民同乐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等凤凰山的人数超过20万,创下了达城登高历史之最。
山上热热闹闹,山下也不逊色。市中心广场的大型文艺演出,西外新区的国际汽车模特大赛,达县南城的民间艺术巡游,让达城市民大饱眼福——这些,都是首届元九登高节的一部分。
容现代元素于古老习俗,借历史传统促和谐发展,这就是今天的元九登高节。
1、下面三个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予以改正。(要求:在错别字下面画“Δ”,将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湎怀 磨肩接踵 罗绎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予修改。(可适当增删文字,但不得改变原意)
画线句子:正月初九这天,春光明媚,整个达城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应改为:____________
3、为了保护凤凰山的优美环境,提倡文明登山,有关部门准备了五万个垃圾袋,打算在上面印一句提示语。请你代为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望远,寄情抒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请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用诗文原句填空(工整地写在横线上)
(1)同是登临泰山,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杜甫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在《望岳》中写到:“会当临绝顶,________”。
(2)同是怀古,张养浩登潼关望西都,发出了“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叹;辛弃疾登北固亭望长江水,则抒发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的豪情。
(3)同是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辽阔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的慨叹;而宦海沉浮,数次遭贬的范仲淹,则说若在春和景明之时登上岳阳楼,面对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一定会“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凤凰中学八年级三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重阳节 元旦节 元宵节 母亲节 清明节
国庆节 中秋节 愚人节 感恩节 端午节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幅对联,或一条俗语
[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节和圣诞节,你更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的情况,一些学者提出了“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张。对保护传统节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一条。
答: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八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 题型:048
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都惶恐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著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
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麻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
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随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地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祸害无穷。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目前,世界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多有“暧昧”,英国去年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方案,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逐渐听到了要求放松对治疗性克隆限制的声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同当年美国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术,虽然这项技术从一开始便展现着它罪恶的一面,但后来各国又不得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单从这个角度讲,对克隆人实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也是值得探讨的。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
如此说来,克隆人并不是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它的所谓“可怕”不过是人们基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之上的偏见和误解。也许,现在人们迫切需要做的,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理性地看待克隆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加快有关克隆人的立法,将其纳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之中。
(摘自《新民晚报》
2008年1月,有删改)1.文中列举了试管婴儿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一句在结构和修辞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一句中的“最主要”三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你认为克隆人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读书的境界
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书悔人不倦,这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
②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的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这是他的读书境界;一个学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泡在书店里流连忘返,这是他能达到的读书境界;而一位老人,会在冬日温煦阳光的照耀下,坐在椅子上静静的阅读有如他一生记录的书籍,他会因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这是他生命之端的一种读书境界。故有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不同年龄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喜爱书、崇拜书。
③常读书,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正如清人萧抡所说的那样:“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④读书要有一定的境界,还要会读书。一本书并非皆是精华,满世界的书也并非都是精品,这就要求读书的人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一种已经被升华了的读书境界。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⑤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也说出了读书人所追求的两种不同的境界。“古之学者为已”,是说读书人要把看作提升自己修养与心志的途径,刻苦而努力地求索、追求,博闻而强志,胸襟宽广,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廓大胸怀为他人造福,同时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也批评“今之学者为人”的浮躁与虚妄,他所说的“今之学者为人”是说读书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鲁迅先生也曾讽刺过那种“为人”而读书的所谓“文人”,他说,他们其中的一个特征是,必有个雅致的书斋,背后有几大排漂亮的书橱,橱中摆满了精装的典籍等。可是,他们真的认真读书了么?真的认真思考了么?
⑥读书若没有高尚的情操,便不免要落到为人的俗套里,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致用、致知,即用不到正地方和一知半解而已。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没有幽静的心灵和清明的神智,你怎么能获得经典中的真谛,又怎么能用优秀的文化和高雅的灵魂之光来陶冶自己、洗礼自己?
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能够让人开阔视野,令人胸怀大志,让人更为热爱生活。越是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读书就越有讲究。越是需要知识的年代,读书也就越需要境界。真正的读书人,是以自己全部的身心,从一本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与自己心灵共鸣的所在,最终达到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的精神的升华。所以说,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
16.第一段加点词“悔人不倦”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17.第二段划线句“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5分)
1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的生命的全部。
B.第二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地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
C.第四段划线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读书人要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
D.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这句话”是指“古之学者为己”。
1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了 的观点。根据本段的论述,请列举一个“古之学者为己”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7分,本试卷上出现的事例除外)
20.本文的论点是 (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