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言外之意是?

A、欧洲人毁灭了中国人创造的文明,这才是真正的野蛮。
B、欧洲人是文明人,对文明有着相当不错的理解,而对野蛮人做的就是让他们变文明。
C、欧洲人对自己是文明人的贬斥。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小题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小题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小题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小题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小题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小题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3

“语文之旅”综合性学习开始了,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字词苑】

(1)下面是小华写的一段读书感言,请给文稿中的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避开xu1n嚣,抛开烦恼,独自享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犹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湃。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4n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温馨(  )  澎湃(  )  xu1n_______嚣  变hu4n________

【辩论台】

(2)小文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辩论会,正方反方激烈交锋。

  正方:汉语魅力无穷。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膨胀,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①汉语中有些同音词、同义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②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③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A.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B.反方辩词中的第________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表演厅】

(3)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

  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____,因为从_______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探究宫】

(4)小方搜集到下面一个有意思的图表,并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探究。他说:“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记忆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你就理解能力或创新能力对事业成就的重要性也发表了一点看法,你说:“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轻松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m6ng(  )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ch6ng(  )ch8(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6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10多年,在北京度过4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11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30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y!(  )n!(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y0n(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q!ng(  )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ch$u(  )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东方学者,印度语言文学专家、翻译家、散文家。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对于中印文化关系的研究很有成就。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季羡林选集》《万泉集》及个人回忆录《留德十年》。

1.给下列拼音填上汉字。

m6ng(  )动   ch6ng ch8(  )(  )  y! n!(  )(  )

平沙无y0n(  )  一碧数q!ng(  )      ch$u(  )怅

2.月亮只有一个,为什么作者却说“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故乡望月,为什么从不与山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故乡的月亮时,是用什么来陪衬的?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这样的意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都是在哪里看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月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近耄耋的作者,所住之地是燕园胜地,其景色如何?怎样理解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说“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ch$u(  )怅,有留恋,有惋惜”,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此句中所表达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渴盼有一日能再回故里。若作者真的回到了久别多年的故乡时,会有怎样的情感?与鲁迅的《故乡》比起来,其抒发的情感会有怎样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文答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①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名人发愤努力的座右铭,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逆境比顺境好”。这实在是至理名言。
  ③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优越的条件容易A_________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肤,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道路,却能B_________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明智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了。
  ④“多难兴才”曾一度被认为规律。请看:屈原被放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官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他们都是在与逆境搏斗中,成为杰出人物的。
  ⑤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做化学实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失火,被车长打聋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早年丧父,靠兄长养大。由于他发奋学习,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们哪个不是同不幸命运搏斗的强者?
  ⑥作家老舍早年丧父,3岁还不会说话,条件可谓差矣,但由于他的刻苦磨炼,终于写出了《骆驼祥子》等蜚声世界的名作。
  ⑦李燕杰说:成才的往往是那些出身贫寒的穷孩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⑧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具备优越条件,但是如果具有优越的条件,切不可等吃坐穿,而应利用这种条件,更努力学习才是。
  ⑨总之,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也是C_________强者的熔炉,更是D_________人才锋芒的硎石。青年朋友,不要讲生活的清苦艰辛,而要讲志向的高远,为了祖国的未来,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1.分别从“冶炼、砥磨、磨炼、消磨”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A处应填_________ B处应填_________ C处应填_________ D处应填_________
2.指出文中加粗词语的指代内容。
(1)“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为什么要引用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⑥段列举一系列古今中外成才的事例,在论证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上海市松江区2010届初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

梁文道

  ①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②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读者?古代书的产量是很低的,市面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罗马帝国时代一年只能出产一两百种书。中世纪末期有个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他一辈子也只看过800多本书,所以古人的博识与今天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说孔子很博学,但那时候有几本书呢?古人讲究的博学是深读,一两百本书放在你面前,可能是你一生要读的书了,所以要慢慢读、一个字一个字读,读完再读,一遍遍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很快读完,以后没得读岂不很痛苦?

  ③古代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因为他不需要读那么快。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标点符号是怎么诞生的呢?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五六百年前,欧洲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了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

  ④另外,古人的书是没有分段的,也没有章节。今天我们看《论语》,一篇与另一篇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卷只是物质上的单位,竹简不够了,再换一卷继续写。中国古代的书是这样,印度、阿拉伯、欧洲的书也是这样。印刷术出来之后,出版商才开始给书籍做段落篇幅的划分。

  ⑤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以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的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所以分段令我们离开精读,开始泛读。

  ⑥很多人问我,如何读得快一点,但其实如何读得好更重要。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他们不是看,是反复地读,慢慢地读,读出声音来。朗读能让人沉浸到书里面去,这样一个沉浸的状态会产生一个重要的效果——这就是修炼的效果。

  ⑦我手中是一本《沉思录》,这本书目前在中国很热,因为温家宝总理在看,克林顿、布什、密特朗都看过。奥勒留并不是为出版而写的,他是写给自己读的——不断研读,修身养性。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本修行集,他的写作本身就是修行,之后的不断研读也是。写作,在英文里面就叫Spiritual Writing,所以它的读者也要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修炼来读,不断地读、反复地读。这些领导人一遍遍地读《沉思录》,就是在做精神修炼。古人读《论语》也是这样。所以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变化人格,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一点古人都是知道的。

  ⑧我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发现今天大家只是把读书当做一个工具,想通过它拿到什么东西。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操练,是我们已经失落的一个传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恢复它,找一本书去修炼自己,追求自己的变化。

(选自《城市画报》,略有改动)

(1)

阅读第②段,完成下列两小题。

(1)不改变句意,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2)作者认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是“因为他不需要读那么快”,“不需要读那么快”的理由是A.________;B.________。

(2)

第⑤段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的话,其作用是________。

(3)

本文的写作思路如下:首先论述________,其次论述分段使我们离开精读,最后论述________。

(4)

对题目“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只有读古书,才能修炼精神。

B.

读书,就是精神操练的过程。

C.

可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D.

用正确的读书态度促进我们自身的转变和提高。

(5)

作者认为“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操练”,你同意吗?请根据你的看法完成相应的题目。

(1)(同意)补充论据______________

(2)(不同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