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出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瞧,那朵花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 B.雨密密地下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春天来了,漫山遍野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D.“红领巾,真是谢谢你给我让座。”老爷爷笑着对我说。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标读想用 九年级语文(下) 题型:013
选出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A.那么请问,所谓共产党人的化学,研究些什么?
B.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C.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大有作为之时吗?
D.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丙]任末① 年十四,负笈② 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 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录》)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ji):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a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 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②就 闾 里 士 人 家 借 而 读 之。
③夫 人 之 好 学。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腰白玉之环
③或因而抄录
④常以净衣易之
(3) 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撰长书以为贽
A.人多以书假余
B.俯身倾耳以请
C.太夫人以荻画地
D.则何以成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②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
译文:
(5) 根据以上三篇选文的内容,说说宋濂、欧阳修和任末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共同的困难,他们对此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答:
(6)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读完以上三篇选文后的感受。
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瑞安锦湖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晋〕 皇甫谧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录毕,走送之。 ③或以为痴。 ④辄进叔母任氏。
【小题2】下列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教有所阙
A.四支僵劲不能动 | B.未尝稍降辞色 |
C.同舍生皆被绮绣 |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瑞安锦湖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晋〕 皇甫谧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录毕,走送之。 ③或以为痴。 ④辄进叔母任氏。
2.下列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教有所阙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未尝稍降辞色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分)
。
4.这两个故事叙述两位古人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两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2分)
。
5.读《送东阳马生序》我们了解了宋濂自幼好学,读《晋书·皇甫谧传》我们知道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结合上文说说你更喜欢谁?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四支僵劲不能动 | B.未尝稍降辞色 |
C.同舍生皆被绮绣 |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锄柄上的眼睛 | ||||||||
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 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地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地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 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 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 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_____________。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 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 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 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 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 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 1.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
[ ] | ||||||||
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 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 C.第③段,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 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2.第②段画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为第⑤段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 ||||||||
| ||||||||
5.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材料一: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 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 材料二:土家姑娘谭之平,16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19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岁读医学中专;24岁读医学大专;25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2008年,她获得了“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问题。 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 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 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 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 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_______________。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 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 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 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 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 1.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 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 C.第③小节,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 D.文章表面写入,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2.第②小节画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为第⑤小节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材料一 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 材料二 土家姑娘谭之平,16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19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岁读医学中专;24岁读医学大专;25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2008年,她获得了“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