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与原文一致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A、正确
B、错误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A、正确
B、错误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样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跟美的山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正确
B、错误
A,A,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昨天读了余秋雨的散文《白发苏州》。
       ②秋雨先生是个造诣很高的人,他看苏州,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③我看苏州是在十年前了,当时以一个稚童的眼光来评判,背不动“文化”两个字。唐伯虎的故事后来才懂,还有那个金圣叹。后来又知道了他们都是那个江南小城人氏,一点也不奇怪——只有那样的地方才会有那样的人。壁垒上垂延至地的藤蔓;小桥下发如墨云的洗衣妇人;街暮人淡之时,似听见却又似想见的寒山寺里的钟鸣。苏州,美得有声有色。  
       ④苏州人热情,或许是因为习惯了宾客盈门的生活——苏州每年的旅游者是以万计的。那一回在去拙政园的路上,公车里一位妇人跟我妈妈聊了起来。她先是用夹着细软方音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苏州的景点,什么时间去好,路怎么走,都一一顾到。末了,便打听起我们的来处。“桂林!”得到这个答案后,那先前不曾歇过话的妇人竟呆了一小会,临下车时她满脸疑惑地遗下一句:“桂林多好!你们何苦来看我们这儿人造的山水呢?”
       ⑤万物自然为妙,妇人的惊异再平常不过了。倘若是生长在西北高原的汉子,倘若是从大兴安岭苍莽森林里来的客人,想象品着茉莉花茶般地来苏州求个神清气爽,倒可以理解。可是,生在桂林山清水秀间的人们也来了,为什么呢?我也常常自问。
       ⑥鬼斧神功用来形容天的造化,桂林便是这样一个蒙恩于天功的地方。奇山俊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后来有了镌刻于洞间石壁上的经文诗篇。在那些或清秀流畅或健拔有力的字迹里,有柳宗元,有徐霞客,还有那描画了“八骏图”的徐悲鸿。久而久之,桂林成了一座“历史 文化名城”,不断涌来的人们看罢山水,还忘不了看一看那流溢于山水之间的斑斑墨迹,发一番“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唏嘘同感。
       ⑦苏州不同。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大师计成在他的《园治》中这样描写苏州园林,“轩楹高爽,窗户虚邻,蚋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轩楹窗棂之间,是一双双曾经劳碌修茸的手,在这儿,制造奇迹的是人类自己!
       ⑧明清时候,江南是富人的天地,为卜居闹市而又兼事自然风致之美,有钱人们建起了一座座园林。封建文化较为发达的苏州城里,不少文人画家同时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师又多能诗善画,在无数园林竣工的同时,他们也完成了苏州文化的营建。许多年以后,造园人曾经的政绩,曾经的富贵荣华都已逝作尘埃,唯独因为一个园子,历史记下了他们的名字,真趣亭,芙蓉榭,网师园……苏州人要的,不,应该是中国人要的只是一个“后院”,在里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⑨唐伯虎晚年信了佛,住在他的桃花庵里,唱着他的《桃花庵歌》:“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通“趋”追求),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有了富贵在地贫在天的旷达,他的殷厚又有谁人能比呢?其实,这是苏州人的心灵皈依。这种皈依不是寄情于自然山水的神羡,而有如在自家屋后开一畦菜地的恬趣晓畅。在属于他们的、属于天下所有心态恬淡者的“后院”里,人们体味到了“自锄明月种梅花”的真趣。
       ⑩也许妇人的问题背后早已自有了答案,只不过想引我这个“回家的孩子”费些思考,写下上边一段文字。
1.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州与桂林不同的美是怎样造成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桂林人,作者为什么来到苏州
[     ]
A.享受苏州有声有色的美
B.品味苏州茉莉花般的神清气爽 
C.凭吊唐伯虎和金圣叹 
D.回到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4.从唐伯虎的生平和《桃花庵歌》人手,说说为什么作者会认为“只有那样的地方才会有那样的人”。
                                                                                                                                                              
                                                                                                                                                              

5.你是否赞同作者对苏州的评价?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中考阅读题(2005·湖南益阳中考题)

致爱丽丝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宴会和舞会。周遭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像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花白胡须”的可爱的圣诞老人,有摇y8________的蜡烛和红酒……奉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

  一切就像童话一样。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圣诞节是基督信仰者纪念基督诞生的节日,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在160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已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在这个节日里,信教或不信教的人们都以圣诞节的名义z@________意而纵情狂欢,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抛至脑后。

  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1)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鬓发飘在空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鸭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他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2)他仿佛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祇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中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呵。”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对于苦难中的人们,贝多芬是他们最好和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言不发,只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抚慰着那些忧伤着的人们。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快乐成为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使施与者和接受者、祝愿者和被祝愿者都能心安。

  其实,过不过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我们所要的只是一份快乐和平安,所要倡导和体现的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在平凡的日子里,有太多使我们忽略过又期待过、忘却过又祝愿过的人和事,只要这些都于人于己能够带来快乐,那它必然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  )
嗦(  )
③摇y8(  )
④z@意(  )

(2)对文中加波浪线的两句话所用的描写手法及表达效果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1)神态描写;体现贝多芬孤独、高傲的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和女孩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B.(1)动作描写;体现贝多芬孤独、高傲的性格特点。

(2)心理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和女孩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C.(1)神态描写;体现贝多芬孤独、高傲的性格特点。

(2)心理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和女孩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D.(1)神态描写;体现贝多芬孤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的极度悲伤。

(2)心理描写;反映贝多芬在老人的感动下,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

(3)有人认为:就文章的结构和所要表现的主题而言,第一、二段显得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原因让“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的身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你对“快乐成为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过这篇短文,你认为快乐的人生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