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
B、《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C、《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是明代文学家。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
B、《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C、《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是明代文学家。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英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人们: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人们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B、《落难的王子》是一则寓言,它告诉人们:只要经历了厄运,就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C、《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杏林子的《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不但文字优美,而且内涵也十分深刻。后面借花讲人生,使作品具有了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8—11题。(11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8.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答:                                                                                                                    

9.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3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答:                                                                     

10.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1.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无题》,完成文后习题。

(1)黑板上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2)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的坟头前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3)“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来,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4)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5)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6)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7)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8)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9)愕然无语!

1.给文中加线的字注音

(1)                              (2)颤颤

2.(1)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3.文中写“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4.(3)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了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                            

5.(4)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       的情感。

6.(7)段在“啊”后面连用“!”和“?”,其作用是                               

7.文章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

8.这篇文章运用了                                    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9.读完全文,回头看看用“无题”作标题的用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无题”作题,能起到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的作用。

B.文章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人和事。

C.文章充满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才能含蓄而巧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标题,意味深长,能引起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黄冈启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学作品阅读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a)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b)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出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这部小说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B.选文描写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著名故事,故事的起因是施恩的快活林被蒋门神夺走,武松得知此事后要为施恩报仇。

C.《水浒》中,武松因“景阳冈打虎”、“倒拔垂杨柳”、“斗杀西门庆”这些事迹而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勇敢与力量的象征。

D.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被其陷害,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除恶蜈蚣岭,一步步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2.结合选文中a、b两处划线的语句,具体分析“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a)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b)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出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这部小说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B.选文描写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著名故事,故事的起因是施恩的快活林被蒋门神夺走,武松得知此事后要为施恩报仇。
C.《水浒》中,武松因“景阳冈打虎”、“倒拔垂杨柳”、“斗杀西门庆”这些事迹而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勇敢与力量的象征。
D.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被其陷害,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除恶蜈蚣岭,一步步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小题2:结合选文中a、b两处划线的语句,具体分析“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题型:048

阅读《背影》中的几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

(1)

给这两段文字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________ ②________

(2)

为文中空格处选择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探穿 爬抓 提倾

B.

摸穿 爬攀 缩歪

C.

探穿 爬攀 缩倾

D.

探越 爬攀 提倾

(3)

“我赶紧拭干了泪”对此句理解不准确的-项是(  )

[  ]

A.

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

怕父亲说我不坚强,无志气,只会流泪。

C.

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D.

怕别人笑自己幼稚无用。

(4)

这两段文字中三次出现父亲的背影,第二次写背影的作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

A.

有力的集中体现了催人泪下的慈父之心。

B.

表达了父子依依惜别的离情别绪。

C.

表达了作者就要与父亲分别,不能控制的思念之情。

D.

表达了作者悲酸惆怅的感情,为全文创造了一种浓重的感情气氛。

(5)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其原因是(  )。

[  ]

A.

想起父亲养育自己不容易,难过得流泪。

B.

看见父亲爬月台艰难,担心出危险而流的自惭泪。

C.

为有这样的父亲自豪,激动得热泪盈眶。

D.

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使“我”热泪盈眶。

(6)

对“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的泥土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很轻松。

B.

因为终于赶在开车之前把橘子买到了,所以感到很轻松。

C.

因为尽到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D.

因为终于把橘子交给儿子,所以感到很轻松。

(7)

这段文字的抒情方式是(  )。

[  ]

A.

直抒胸臆

B.

寄情于景

C.

通过叙事抒情

D.

通过各种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抒情

(8)

文段中三次写父亲的背影之后都有直接写作者情感表现的语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第一次: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

(9)

第1段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西自治区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田野上的白》,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时候,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想享一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1)                                                                                 
     (2)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⑩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信念》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生于波兰,曾两次获诺贝尔奖。
B、《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作者是孔子。
C、《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选自《当代少年》。
D、《行道树》一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信念》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生于波兰,曾两次获诺贝尔奖。
B、《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作者是孔子。
C、《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选自《当代少年》。
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