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判断下面的文学常识是否正确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A、正确
B、错误
(2)《孩童之道》选自被称作是“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新月集》,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

A、正确
B、错误
(3)《给我的孩子们》作者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美术家、作家。

A、正确
B、错误
A,A,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当容颜成为你的电子身份证

    ①在旅客穿梭的火车站台上,一位男士眨眼间就被特工锁定;一位女杀手刚现身,特工的手机便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现出她的姓名等信息。这是正在热映的《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它们向观众生动地展示着人脸识别技术的魅力。实际上,该片在不经意间为人脸识别技术做了一个大广告。

    ②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其实并不神秘。首先对目标进行检测,即判断输入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是,便检测出人脸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再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

    ③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效果。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承担“人脸识别查询技术”国家攻关课题,为此建有256万张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可以达到每秒256万张高速识别,也就是说,一张人脸图像在1秒钟内就可以和256万张人脸一一比对,轻松完成核查。

    ④实现《碟中谍4》中人脸识别技术的高端应用当然离不开现代移动互联科技,实际上正是两者之间天衣无缝的融合,才达到令人惊叹的神奇效果。影片中的特工实际上佩戴了具有无线摄像功能的隐形眼镜,它可以实时捕获信息并通过蓝牙等近距传输工具发送给手机,手机将捕获的图像或视频通过无线通信上传至云端的搜索引擎,进而利用后台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瞬间完成审查甄别,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这并不是什么科幻,现实生活中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

    ⑤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比较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人脸信息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光照、姿态、装饰等,对机器识别人脸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有1%识别误读率。

    ⑥在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功不可没。奥运会主办方在对开闭幕式入场券进行实名制管理过程中,要求入场券持有者提交个人信息和身份照片,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门票实名制身份验证。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⑦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被窃取事件层出不穷。近期发生的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数据库遭黑客攻击、600余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再次提醒人们,防范黑客攻击、确保信息安全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知名互联网企业网易近日宣布将推出电子邮箱人脸识别系统,其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在异地登录时要求人脸认证,或者短时间多次输错密码被锁定后进行人脸认证解锁。此举把人脸识别技术引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域。

【链接】

    人脸识别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人脸识别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人脸识别的困难主要是人脸作为生物特征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表现为人脸结构的相似性和人脸外形的易变性。另外,人脸识别还受光照条件、人脸的很多遮盖物、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4. 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3分)

15.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16.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17. 本文是说明人脸识别技术的,但开头为什么介绍《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3分)

18.从本文的阅读可知,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安保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这一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想法。(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万事翻覆如浮云

叶兆言

①父亲在北方有许多朋友,每次去北京,最想看望的是林斤澜伯伯。我们父子一起去京的机会不多,在南京聊天,父亲总说下次去北京,带你一起去看你林伯伯。忘不了有一次,父亲真带我去了,我们站在一片高楼前发怔,北京的变化实在太大,转眼之间,新楼房像竹笋似的到处冒出来。一向糊涂的父亲,一下子犹豫起来,就跟猜谜似的,他完全凭着感觉,武断地说应该是那一栋,结果真的就是那一栋。

②我忘不了父亲找到林伯伯家大门时的那种激动心情。他孩子气地叫着“老林”,一声接着一声,害得整个楼道里的人,都把头伸了出来。我也忘不了林伯伯的喜出望外,得意忘形,乐呵呵地迎了过来。两个有童心的老人,突然之间都成了小孩。友谊是个很珍贵的东西,杜甫在《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里曾写道:“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父亲那一辈的人,并不是都把朋友看得很重,这年头,名利之心实在太重,只有淡泊的老人,才会真正享受到友谊的乐趣。

③父亲过世后,林伯伯在很短的时间里,写了两篇纪念文章。仅仅是这一件事,就足以说明他和父亲的私交有多深。在贵州,一次和当地文学爱好者的对话会上,我紧挨着林伯伯坐在主席台上,林伯伯突然小声地对我说,他想起了我父亲,想起了他们当年坐在一起的情景。此情此景,物是人非,我的心猛地抽紧了一下,一时真不知说什么好。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我想父亲地下若有知,他也会和林伯伯一样,是绝对忘不了老朋友的。

④林伯伯比我父亲大两岁,他长得相貌堂堂,当作家真有些可惜。女作家赵玫女士的评价,说他的五官有一半像赵丹,有一半像孙道临。准确地说,应该是赵丹、孙道临这些大明星,长得像林伯伯。林伯伯已经七十多岁了,可年轻人也没有他现在的眼睛亮。年轻一代的作家叫林伯伯自然称林老师,他们知道林伯伯和我们家的关系,跟我谈起来,总喜欢说你林伯伯怎么样。年轻人谈起老年人,未必个个都说好,但是我从没有听谁说过林伯伯的不是。年轻人眼里的林伯伯,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老作家

⑤还是在贵州,接待人员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吃当地的小吃。一人一大碗牛杂碎,林伯伯热乎乎地吃完了,兴犹未尽,又换了一家再吃羊杂碎,还跟柜台上的老板娘要了一碗劣酒,酒足饭饱,红着脸,从店铺里摇晃出来,笑我们这么年轻,就不能吃,就不爱吃。马齿虽长,童心犹在,老作家中的汪曾祺和陆文夫,都是有名的食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然而他们的缺点,都是没有林伯伯那样的好胃口。没有好胃口,便当不了真正的饕餮(tāotiè)之徒。只有像林伯伯这样的童心,这样的好胃口,才能吃出天下万物的滋味。

⑥父亲在世时,常说林伯伯的小说有些怪。怪,是对流行的反动。他不是写时文的高手,和众多制造时髦文章的写手混杂在一起,在林伯伯看来也许很无趣。道不同不相为谋。林伯伯写毛笔字,写的是篆书。他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大红大紫过。我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就听林伯伯说过,他和汪曾祺先生的小说,都不适宜发头条。现在已有所改变,他和汪曾祺的小说屡屡上了头条,说明时文已经不太吃香,也说明只要耐着性子写,小水长流,则能穿石。出水再看两腿泥,文章小道,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写下去,总能在历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⑦二十多年前,高中毕业无事可干,我在北京待了将近一年,那段时间里,常常陪祖父去看他的老朋友,都是硕果仅存名震一时的人物。后来又有幸认识了父亲一辈的作家,经过五七年反右和文化革命的双重洗礼,这些人像出土文物一样驰骋文坛,笑傲江湖,成为当代文学的中坚。前辈的言传身教,让我得益匪浅。林伯伯曾戏言,说我父亲生长在“谈笑皆鸿儒”的环境里,我作为他的儿子,自然也跟着沾光。对于自己亲眼见过的前辈作家,有许多话可以侃,有许多掌故可以卖,然而林伯伯却是我开始写的第一位。

(节选自《收获》2010年第1期   有改动)

                                        

15.阅读第①~⑤段,判断下面方格内所填内容哪两空儿是不准确的,并加以改正。(4分)

    二老相见甚欢→林老写文纪念→林老受人爱戴→林老酒足饭饱

         ⑴            ⑵            ⑶              ⑷

16.选文第④段中说林伯伯“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老作家”,这里“年轻”与“老”同用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7.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背景材料,简要分析文题“万事翻覆如浮云”有何含义?(7分)

【背景材料】

⑴《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的“浮云”喻名利荣华。

⑵ 天上浮云,看似不变,其实时刻在变。由于浮云的这种特性,古人常喜欢用浮云来形容社会中的世事变化。如岑参在《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中云:“万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

⑶ 林斤澜(1923-2009),原名林庆澜。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一起被称为“文坛双璧”,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