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两项 |
A.根深帝固 同舟共济 B.指手划脚 张冠李戴 C.相形见拙 无动于中 D.偃旗息鼓 望文生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学习与评价 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读下边的两篇文章后,完成练习。
(甲)创造性的阅读(节选)
最欣赏美国人爱默生关于“创造性”阅读的这段话:
一个人要善于读书,必须是一个发明家。正像俗语所说:“要想把西印度群岛的财富带回家去,必须先把西印度群岛的财富带出来。”
所谓“创造性的阅读”,可从王安石写作《泊船瓜洲》这样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例子去理解。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作动词,为春到江南传神,唐诗中已屡见先例;而人们却独赏“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出蓝”之胜,这不仅由于它表述得更为简洁,更因为“又绿”二字上接对第二故乡钟山的回望,下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悬想,产生了一种含蕴不尽的况味,不仅为春到江南传神,更为去思依依点睛,具有诗学上所说的“二重意味”;而如果你知道王安石两度拜相的背景,就更会感受到这“又绿”二字更似乎隐隐传达出某种政治心态,其意味又不仅两重而已。这便是“创造性的阅读”的一个范例。
创造性作品的魅力,像藏在“西印度群岛的财富”,要把它“带出来”,不是任何机械的办法,比如我们习惯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三部曲所能奏效的(尽管这三部曲在基本训练上有一定作用)。你能仅以形容词作动词或用字精确的写作方法来解释王安石用“绿”字的佳处吗?显然不能;你能确切归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吗?同样很困难。“又绿”究竟是反映诗人东山再起,对变法前途的信心呢?还是流露他因前途未卜,担忧新“绿”如初度罢相时一样夭折的一息怅惘?如果你血气方刚,性格开朗,又处在顺遂的境况中,或许会作前一种理解;反之,如果你多愁善感,性格内向,又处于不惬意的心境中,则多半会作后一种理解。这两种理解都不错,但如果你更善于阅读,懂得诗歌创作中,景象未必是某种意念的形象比喻,那么在继续玩味“又绿”二字与前后句的相互联系中,你会体味到,它更多的是反映了某种并不指实的心境,交融着并不强烈的奋亢与稍带微漠的惆怅……而当你这样品味作品时,你实际上就进入了“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读者以自己的个性——你的气质、性格、知识、阅历等的总和——以及当时的心境,对文本进行自己的阐释的过程。它不能离开文本,因此,它有一定的客观规定性;它更如上面的例子那样,永远离不开读者的个性与心境,当你的目光在文本的字句中移动时,蕴含在你个性中的一切都结合着当时的心境被调动起来,起着作用,因此它更有着强烈的主观性。“三部曲”式的解析,也许能了解作品的骨架——如果这作品大抵是按这“三部曲”写作的话;但是它难以感受到盈溢于作品字里行间的那种魅力,只有当你个性中的某些成分与文本中深藏的某种意蕴碰撞在一起时,如同爱默生在同一本书中所说的,当作品的形象,为你的“秘密经验”所拴缚的时候,你才能感知到这种魅力,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审美的愉悦。这种读书境界,我们的先辈也曾有过精彩的表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其中“会意”,便是个性与文本意蕴的碰撞;“欣然忘食”,便是由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所产生的审美愉悦。
对这段话,人们往往断章取义地舍后两句谈前二句,将它作为书不必细读精读的例证。其实,陶渊明读书,既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的泛读,又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之二)的精读。泛读以博趣增识,精读以谙熟文理,它们永远是读书人交互为用的两种手段。缺少任何一种,都难以进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地。“好读书,不求甚解”,并非不顾文本,不求理解,而是对汉代以来繁琐的经解的反对,是以自己的个性(包含知识修养),直探文本意蕴的创造性读书法。
1.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1)________你多愁善感,性格内向,________处于不惬意的心境中________,多半会作后一种理解。
(2)其实陶渊明读书,________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的泛读,________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精读。
(3)________你知道王安石两度拜相的背景,________更会感受到这“又绿”二字更似乎隐隐传达出某种政治心态,其意味又不仅两重而已。
[ ]
A.如果 又 则 不但 而且 如果 就
B.如果 那么 就 既 又 如果 那么
C.如果 又 则 既 又 如果 就
D.如果 那么 就 不但 而且 如果 那么
2.“而当你这样品味作品时,你实际上就进入了‘创造性的阅读’”。结合语境,概括“这样品味作品”的指代内容。
3.“爱默生说,当作品的形象,为你的‘秘密经验’所拴缚的时候,你才能感知到这种魅力”,结合语境,用文中几个词语(至少4个)概括“秘密经验”的具体内容。
4.选出下列对“创造性的阅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不能离开文本,有一定的规定性;永远离不开读者的个性与心境,更有着强烈的主观性。
B.个性中某些成分与文中深藏的某种意蕴相碰撞时能感受到盈溢于作品字里行间的魅力。
C.“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是“创造性的阅读”。
D.“创造性的阅读”并非“三部曲”式的对文本的解析,而是读者以自己的个性——气质、性格、知识、阅历等的总和——以及当时的心境,对文本进行自己的阐释。
5.读过《创造性的阅读》(节选),相信你对“创造性的阅读”会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你阅读中肯定也有过“创造性”的体验,那么,请举个例子说说吧。
(乙)
“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节选)
——中日学者《故乡》谈
杨剑龙(以下简称杨):鲁迅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乡土气息,《故乡》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龟田胜一郎将《故乡》誉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我们从中日学者的不同视角来重新研读《故乡》,分析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以怎样的手法予以表达的。为什么说《故乡》是“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
工藤贵正(以下简称工):我第一次读到《故乡》是在中学时候,日本中学教材里选了鲁迅的《故乡》,当时我就很喜欢,我为小说中的许多有趣的事所吸引……大学的时候又读了《故乡》,理解深了一层。我对作品的第一个感觉是它关于“希望”的说法。日本诗人高树光太郎在他的诗《道路》中写道:“我前面本来没有路,我自己走的时候就有路了。”我觉得这体现了日本人关于“路”的思想与中国人的“路”的思想的不同。
杨:中日关于“路”的不同之处,您能展开说一说吗?
工:日本人的“路”的思想是自己走的时候就有路了;而鲁迅先生的“路”的意思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是许多人走时才成了路。
杨:《故乡》是一篇抒发情绪之作,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情绪发展的脉络。作品最初透露游子归乡的急切之情,真如古诗所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然而临近故乡却“近乡情更怯”,临近故乡望着阴晦天气中萧索的荒村,“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因此,“我”不禁脱口而出:“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见到了杨二嫂、闰土,情绪又转入了悲哀。结尾对于路的议论,使作品具有了一个有亮色的结局。作品中“我”的情绪起起伏伏,构成了一条隐含的情绪结构。
工:作品还有着一个“思乡”的问题。美国学者若斯基认为:人的生活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有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过去生活中发生的愉快的事情,他就会觉得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比要好多了。这种今昔对比的方式就好像用望远镜观察风景一样,将过去的风景放大了,与现在荒凉的风景相比,过去的风景必定优美极了。今昔对比不是为了表达对现在的不满,而是为了探索将来的理想生活。
杨:《故乡》具有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意蕴。对于人与人之间厚障壁的描画,对于地上的路的思考,都使作品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那种寻觅故乡旧梦与梦的幻灭情绪的更迭,那种对故乡现实的失望与对故乡人未来的希望情感的交织,那种看不见的高墙的悲哀与寻觅新路的渴望,都呈现了作品中情感的复杂与思想的深邃。《故乡》将故乡衰败的无奈与对故乡人麻木懦弱的不满,寄寓在中年闰土的身上了。
工:契诃夫有一篇小说《田舍町》,鲁迅翻译成《省会》。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离故乡二十年后回归故里——乡下的一个小镇,他归乡的时候也是坐船,回乡后他看到故乡变化很大,已经不像他离开时那样美丽,所以他怀念起少年时代的岁月。他孩提时的一个朋友已经当上了警察署的署长,他扣押无辜的农民、压迫家乡的百姓,令他感到十分失望。这篇作品与鲁迅的《故乡》十分相似,《故乡》大概受到了契诃夫的影响。
杨:《故乡》能够为日本读者所喜欢,大概还由于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作品对于绍兴民俗的描写:戴银项圈的习俗,大祭祀的民俗,五行缺土起名“闰土”的风习,夏夜看瓜路人摘瓜吃不算偷的民风,雪地支匾捉鸟雀的嬉戏,作揖打拱的礼仪,戴毡帽系裙的衣着形式等,都带着绍兴地方的独特风味。另外,作品中对乡镇风景的描绘,也具有乡土色彩:萧索的荒村,老屋瓦楞,海边的瓜地,别乡时的黄昏等,都使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乡土色彩。
工:《故乡》以其独特的文体形式、独特的叙事结构、复杂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浓郁的乡土气息、简洁的白描手法等,抒写浓浓的乡土之情,所以被人称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
1.本文标题是日本作家龟田胜一郎对《故乡》的称誉。中日两位学者对此称誉的态度是________的。他们的对话实际上是对《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进行探索。
2.根据两位学者的看法,“复杂的情感”是《故乡》成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的原因之一。请从对话中梳理出至少两种情感。
3.工藤贵正比较了鲁迅和日本诗人高树光太郎关于“路”的不同思想。你还知道其他关于“路”的格言警句吗?请写出两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4.中日两位学者采用对话的形式分析《故乡》这篇著名的小说,依你看,他们在分析评价时有何共同特点?
5.杨剑龙在分析《故乡》包含的情感时引用了一些著名语句。有关“故乡”的诗文名句还有哪些?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选两句默写。
答: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6.俄国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了的,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在《故乡》中,夏夜看瓜,冬日捉鸟,大海边捡贝壳,分手时赠羽毛……都被“我”的记忆珍藏。请你从记忆中检索两件童年或少年时最快乐的往事,用美的语言写下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适用于人教课标版) 2009-2010学年 第10期 总第166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
A)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B)不住内心的冲动,(C)着新鲜的空气,(D)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2o翔。②臻于此境,读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③我常想,如果没有书藉相伴,漫漫一生,多少个无眠的黑夜和无聊的白日将会是怎样难敖,而这样的人生是多么无趣和乏味。(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一幢( )新房
2o( )翔(
2)文中第③句中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找出并改正。(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
3)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语。选项:呼吸 张开 展现 按捺
我会选: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4)仿照画线句的句式,以“翻阅一本好书,犹如……”为开头,描绘出你读书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永远的小女儿
刘墉
母亲节快到了,小敏“照例”要送妈妈一张贺卡。
小敏特别到店里,挑了一张国外进口的卡片。表面是锦缎的花朵,四周烫着金边,角上还系了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唯一可惜的是,里面只印了一首英文小诗,所幸小敏的英文好,虽有两个字看不懂,查查字典也就了解。
“亲爱的妈妈!/你是我的怀抱、我的亲吻。/你是我的花园、我的港湾。/你是我幻想的实现者、梦想的催生者。/你更是/我心灵的家!”
小敏买回来,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这设计卡片的人,真是自己的知音:“他写出了我要说的话!”
小敏在上面用中文写上了“妈妈”,又在下面签了自己的名字,早晨出门前,把卡片留在餐桌上。
“妈妈看到这么漂亮的卡片,一定会好高兴!”小敏心想:“这是我长到十八岁以来,送的最贵的一张了!”
果然,进门时,看到妈妈一张笑脸,从厨房探出来。
“你喜欢我送的卡片吗?好贵吔!”小敏得意地说。
“当然喜欢啦!”妈妈拿着一个盒子走出来:“我把这张卡片跟你以前送的摆在一块。”
妈妈打开盒子,把卡片一张张放在桌上。居然从小到大,小敏送的十几张卡片,妈妈全像宝贝一样藏着。
“看!这是你在幼稚园画的。还不会写字,由老师帮你写‘亲爱的妈妈’!”
“这一张会写妈妈了,歪歪扭扭的,大概是小学一年级吧!”
“这张写得就更好?,还会写‘妈妈我好爱你,你是我的大太阳’,多可爱啊!”妈妈笑得好开心。
又拿出一张。
“这张是小学六年级,画得精致,字也漂亮,里面的信更感人。”妈妈抬起头:“你知道吗?看这张卡片,我流了好多眼泪,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今天,还是好感动!”
再拿出一张,已经是存钱买的,只是印刷不够好,卡片上的颜色都套不准。里面“母亲节快乐”几个字,也印得很粗拙。所幸,小敏另外写了一首短诗。
接下来的两张,印得已经比较好了,文字也设计得不错。配上小敏写的几句感谢的话,还蛮耐看的!
“至于去年这一张,是印得更美了。”妈妈叹口气:“只是大概因为你功课忙,没写什么字。也可能是人家设计的文字已经很好,所以只需要填个名字。”
终于打开今年的信封,抽出那张华丽的锦缎卡片,妈妈笑着翻过来、翻过去:“怪妈不懂英文,不知道上面的意思。你说给妈听听吧!”
“不!”小敏居然抢过卡片:“这张卡片不好!我要换一张。”说完就跑进自己房间。
小敏画了一张大大的母亲节卡。上面写着:
“亲爱的妈妈,看到以前我送您的卡片,才发觉自己长得愈大、读的书愈多、却也愈跟您疏远。我以为可以用物质、金钱表示我的爱。但是今天,我发觉自己错了。您真正在乎的,是我,您的女儿。让我做您永远的小女儿,像小学、像幼稚园时一样,那么真实、那么贴心、那么爱……”
当我们年龄渐长,愈来愈觉得钱之可贵,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甚至 。岂知在这世界上,没有钱之前,早 。当我们没有赚到钱之前,早 。
我们因爱而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钱,只带得去满怀的爱。
【小题1】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小敏对这次送给妈妈的贺卡最得意,因为这张贺卡最精美、最贵。 |
B.文章第一段“照例”一词,说明小敏每年母亲节都送妈妈贺卡,体现了她对妈妈的爱。 |
C.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品质。 |
D.标题“永远的小女儿”中的“小”字,可以用贺卡上“真实、贴心、爱”等词语解释。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