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2)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A、肖像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3)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A,B,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九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精备足,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淮北袁绍……刘景升……孙伯符……刘璋……张绣……张鲁……”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指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去了。操遂不疑玄德。

1.请根据文段大意,给选文加一个标题(10个字之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加曲线的一段文字,是一个成语的来源处,这个成语是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待关羽、张飞不在,选出正确一项分析

[  ]

A.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渲染紧张气氛
C.烘托刘备的胆识
D.推动情节发展

4.“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和“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这两句属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曹操运用了________描写方法,表现了他________的思想性格;写刘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表现了他________的性格。

6.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当然不只为煮酒,其真正目的是(多项选择)

[  ]

A.想请刘备谈论天下英雄,以便让更多英雄归顺曹操。

B.想吓唬刘备,使他不要装模作样,而要光明正大,敢作敢为。

C.想通过逼问刘备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来探寻其内心的秘密,看他学圃的用意何在。

D.想试探刘备虚实,看他是否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E.想给刘备戴高帽,从而拉拢刘备归附曹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仲永       (        )           (2)日仲永     (       )
(3)不能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诗四句   (        )  (6)其诗以父母 (       )
【小题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B.邑人
C.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D.父
【小题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C.代指四句诗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仲永       (        )           (2)日仲永     (       )
(3)不能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诗四句   (        )  (6)其诗以父母 (       )
【小题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B.邑人
C.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D.父
【小题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C.代指四句诗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北省经贸附中初一3月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仲永       (        )           (2)日仲永     (       )
(3)不能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诗四句   (        )  (6)其诗以父母 (       )
【小题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B.邑人
C.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D.父
【小题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C.代指四句诗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延庆县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题型:059

学校学生会正在筹办一次以“赞美华夏文化”为主题的竞赛活动,筹办过程中你要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活动主持人准备用的开场词。主持人请你在横线位置帮他写出排比句的最后一句。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归”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我爱这些被诗文歌咏的景致,但我更爱诗文所表达的情怀。我从诗文中学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学到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学到了________。朋友:就让我们一起启程,踏上欣赏华夏文化的快乐之旅吧。

(2)

下面的选择题需要你给做出答案。请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

[  ]

A.

《诗经》《左传》《论语》《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

B.

《战国策》《西游记》《朝花夕拾》都属于文学作品。

C.

王维、杜甫、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都是一个朝代的作家。

D.

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吴敬梓都是宋代作家。

(3)

下面文字是老师准备向学生讲的一段话,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是恰当自如地运用它,但前提是要积累一定的数量。分类整理是积累的有效方法。分类整理标准多样,比如把关于表现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归隐田园、思乡念亲等主题的诗句分别归为一类,把关于表达哀怨忧愁、欣喜欢快、离愁别恨等情感的诗句分别归纳为一类,把关于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分别归为一类,把关于描绘流水、落花、杨柳、荷花等的诗句分别归为一类。通过这样的积累,在一定的写作情境中就会意到笔随,左右逢源。

答: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是主持人要用的结束语,开头选哪一句领起下文众说纷纭,请你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

________: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有孔孟老庄滋育华夏;唐朝宋代,诗人词家,浩繁如星辰,有李杜苏辛光耀神州;明清之时,小说大成,精彩似锦绣,有罗施吴曹扮靓文坛。美哉,中华文化!壮哉,华夏文明!

[  ]

A.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留其名

B.

历史匆匆,帝王将相今何在

C.

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为人类奔涌的诗情而赞叹

D.

追循中国文化史的足迹,我们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袁隆平在北京得知找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时,欣喜异常。如同他劳作在夏日酷暑下的稻田里,正值灼热难耐之际,忽然迎面吹来一股清凉的风,拂拭着他的肌肤,熨帖着他的心灵。那种无比幸福的感觉,融进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周身,这种幸福的感觉从此几乎追随了他的后半生。

  ②袁隆平连夜乘火车南下赶赴天涯海角。

  ③当他来到南红农场时,恰好是次日的清晨,他来不及休息,使与李必湖一起,踏着晶莹的露珠,穿过迷蒙的雾霭,走近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只见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静静地伫立着,披着迷蒙的雾霭,款款地低下了头。那绿色的长发,在微风中轻柔地飘着,那浅浅的乳黄色的长蕊,嫣然而笑,似乎在为远方的“情人”绽放着清香的花朵

  ④袁隆平分别采集了3个稻穗上尚未开放的小花朵,置于100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大量不规则形状的碘败花粉粒,经反复辨认后,他激动得大声叫好:“妙,妙!这的确是一株天然的雄性败育野生稻!”他当即为这棵野生雄性不育株命名为“野败”,其含意就是野生的雄性败育稻。

  ⑤两年以来,袁隆平以寻觅野生雄性不育株为事业。为了它,他天南地北地长途跋涉;为了它,他朝朝暮暮,不眠不休。当见到这株“野败”以后,他如同一位痴情少男,与他心爱的少女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⑥好一个“野败”,总算找到你了。

  ⑦我朝思暮想的“野败”,终于找到你了。

  ⑧这么多年了,你总是躲躲闪闪的,你让我盼得好苦啊!

  ⑨我朝思暮想的“野败”,我们终于相遇了。多么漫长的寻觅啊,你终于有了可喜可贺的归宿。

  ⑩从那一刻开始,袁隆平日日夜夜守候在他心爱的“野败”身边。太阳、月亮和星星也轮流照看着他的“野败”。那“野败”如婴儿般无拘无束地舒展开双臂,生机勃勃地贴近身边成行的栽培稻。轻轻吹来的风,飘飘洒洒的细雨,从从容容的流水,使得它从浅浅的嫩绿变成浓浓的墨绿。袁隆平轻手轻脚地选择了精良的籼稻雄花为他的“野败”一次又一次地授粉。

  “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打开了突破口,这株“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使得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杂交水稻的探索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机。

  自然与人原本是有诸多机缘的。黄河遇到了李白,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词章;那“野败”遇见了袁隆平,才会有几千亿公斤杂交水稻的收获。

  上帝给的并不多,上帝只给袁隆平三穗“野败”,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他像是一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终于获得了成功!

(1)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的“情人”具体指谁?

似乎在为远方的“情人”绽放着清香的花朵。

(2)下面句子中的“终于”写出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终于找到你了。

(3)

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

A.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B.

三穗“野败”

C.

走近袁隆平

D.

“野败”的故事

(4)

阅读下面语句,请分析其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袁隆平轻手轻脚地选择了精良的籼稻雄花为他的“野败”一次又一次地授粉。

(2)我父亲突然好想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山东临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0分)
我把自己扶起来
马德
  高考发榜的那天,晓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站在了班主任李老师面前,劈脸问:“老师,我是不是没有考大学的命?”她的话冷冷的,弥漫着绝望之后的悲凉。
  李老师的心一惊。是的,这是晓静第二次高考了。
  晓静虽说是个女生,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得像个男孩子。她说,她得像个男人,这样好让母亲有主心骨。晓静的父亲前些年去东北做买卖,结果一去不复返,在那边另成了一个家,撇下了晓静娘儿俩。开始,母亲要死要活地闹。晓静说,妈,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活,没有他,咱们一样能活得好。
  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担起了一个家。
  晓静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也许,她太过紧张了,连续两年高考,她的成绩都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命运,似乎有意跟这个可怜的孩子开玩笑。
  李老师问:“你信命?”晓静低着头,一言不发。此刻,她正笼罩在宿命的阴影里,无法挣脱。
  “我也信过命。”李老师的这句话刚出口,晓静猛地抬起头,略带惊疑地看着他。显然。老师的回答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是的,我也曾信过命,和你一样。”说完,李老师摊开双手,一边给她看,一边说:“你看,我手指的骨节粗吗?”
  晓静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看手,又看看老师,满脸疑惑。“老师,这怎么啦?”她问。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我讲给你听。”老师收起双手,接着说:“我参加高考那年,和你一样,落榜了,由于家里很穷,人们都劝我别上了,说祖坟上没有那棵草,上破天也没用。村里的一个老先生,人们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他抓起我的手,仔细端详了又端详,叹了口气说,你没考大学的命,你就是一个干庄稼活的。说完,他指着我的手,解释说,你看你的手指头,又短又粗的,不像贵人的手,贵人的手指纤长,凤爪似的。为此,我曾经偷偷地留意过那些考上的同学,果然,他们的手指头,都细皮嫩肉,又细又长的,跟老先生说的一样。再看自己的手,不觉自惭形秽,无尽的自卑和绝望在心底翻滚着。那时候,我真的有点认命了。”
  “那,后来呢?”或许,相同的遭遇激起了晓静的共鸣,她急切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后来,我还是复读了一年。那一年,我不是为自己复读的,我是为天底下所有和我一样长着短粗手指的人复读的。我忍辱负重,咬着牙坚持了一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破宿命,推翻魔咒。记得高考成绩下来的那一天,有人说我考上了,我没敢相信。直到,我对着成绩单,用我短粗的手指头比画着一点一点认真地看完,才彻底确信。自己考上了。”
  “好,太好了!''当李老师讲到这里,晓静轻轻地击了一下掌,发自内心地为这一结果叫好。
  “所以,对于命运,我们可以敬畏,但绝不去迷信。而要破除这宿命,是需要一点不屈不挠、不服输的劲头的。你说呢?”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晓静说。
  “是,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晓静说这话的时候,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拳头。
  晓静最后选择了继续复读,她差不多是那所学校唯一一个有勇气复读2年的学生了,走在校园,学生们偶尔也指指点点的,但她从来没有在意过,一如既往,有说有笑的。她成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命运没有再难为她,第三年,晓静考了630多分,考取了北京的一所有名的高校。
  报到的那一天,晓静去看望了李老师。晓静说:“老师,过去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你说得对,对于命运,可以敬畏,但绝不能迷信。是的,当一个人不再被宿命主宰和左右的时候,天底下,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成功的脚步了。”
  “另外,还有个秘密,我得向你透露一下。”晓静说完,故意神秘地背起手,有些顽皮地看着李老师。
  “什么秘密?”李老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晓静突然从背后抽出手来,摊在李老师面前,老师的脸顿时红了,他惊讶地喊道:“天哪,你的手指居然也……”
  “是的。老师,我和你的手指是一样的。不过,一个道理已在我心中永难磨灭:什么样的手,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一个人的命运,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且,在跌倒的时候,我懂得了自己把自己扶起来。”
  说完,晓静一脸的骄傲和自豪。
【小题1】概述本文的故事梗概。(4分)
【小题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试作些点评。(4分)
【小题3】晓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从她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小题4】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5】李老师的教育方式如何?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0分)

我把自己扶起来

马德

  高考发榜的那天,晓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站在了班主任李老师面前,劈脸问:“老师,我是不是没有考大学的命?”她的话冷冷的,弥漫着绝望之后的悲凉。

  李老师的心一惊。是的,这是晓静第二次高考了。

  晓静虽说是个女生,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得像个男孩子。她说,她得像个男人,这样好让母亲有主心骨。晓静的父亲前些年去东北做买卖,结果一去不复返,在那边另成了一个家,撇下了晓静娘儿俩。开始,母亲要死要活地闹。晓静说,妈,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活,没有他,咱们一样能活得好。

  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担起了一个家。

  晓静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也许,她太过紧张了,连续两年高考,她的成绩都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命运,似乎有意跟这个可怜的孩子开玩笑。

  李老师问:“你信命?”晓静低着头,一言不发。此刻,她正笼罩在宿命的阴影里,无法挣脱。

  “我也信过命。”李老师的这句话刚出口,晓静猛地抬起头,略带惊疑地看着他。显然。老师的回答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是的,我也曾信过命,和你一样。”说完,李老师摊开双手,一边给她看,一边说:“你看,我手指的骨节粗吗?”

  晓静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看手,又看看老师,满脸疑惑。“老师,这怎么啦?”她问。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我讲给你听。”老师收起双手,接着说:“我参加高考那年,和你一样,落榜了,由于家里很穷,人们都劝我别上了,说祖坟上没有那棵草,上破天也没用。村里的一个老先生,人们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他抓起我的手,仔细端详了又端详,叹了口气说,你没考大学的命,你就是一个干庄稼活的。说完,他指着我的手,解释说,你看你的手指头,又短又粗的,不像贵人的手,贵人的手指纤长,凤爪似的。为此,我曾经偷偷地留意过那些考上的同学,果然,他们的手指头,都细皮嫩肉,又细又长的,跟老先生说的一样。再看自己的手,不觉自惭形秽,无尽的自卑和绝望在心底翻滚着。那时候,我真的有点认命了。”

  “那,后来呢?”或许,相同的遭遇激起了晓静的共鸣,她急切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后来,我还是复读了一年。那一年,我不是为自己复读的,我是为天底下所有和我一样长着短粗手指的人复读的。我忍辱负重,咬着牙坚持了一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破宿命,推翻魔咒。记得高考成绩下来的那一天,有人说我考上了,我没敢相信。直到,我对着成绩单,用我短粗的手指头比画着一点一点认真地看完,才彻底确信。自己考上了。”

  “好,太好了!''当李老师讲到这里,晓静轻轻地击了一下掌,发自内心地为这一结果叫好。

  “所以,对于命运,我们可以敬畏,但绝不去迷信。而要破除这宿命,是需要一点不屈不挠、不服输的劲头的。你说呢?”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晓静说。

  “是,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晓静说这话的时候,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拳头。

  晓静最后选择了继续复读,她差不多是那所学校唯一一个有勇气复读2年的学生了,走在校园,学生们偶尔也指指点点的,但她从来没有在意过,一如既往,有说有笑的。她成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命运没有再难为她,第三年,晓静考了630多分,考取了北京的一所有名的高校。

  报到的那一天,晓静去看望了李老师。晓静说:“老师,过去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你说得对,对于命运,可以敬畏,但绝不能迷信。是的,当一个人不再被宿命主宰和左右的时候,天底下,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成功的脚步了。”

  “另外,还有个秘密,我得向你透露一下。”晓静说完,故意神秘地背起手,有些顽皮地看着李老师。

  “什么秘密?”李老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晓静突然从背后抽出手来,摊在李老师面前,老师的脸顿时红了,他惊讶地喊道:“天哪,你的手指居然也……”

  “是的。老师,我和你的手指是一样的。不过,一个道理已在我心中永难磨灭:什么样的手,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一个人的命运,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且,在跌倒的时候,我懂得了自己把自己扶起来。”

  说完,晓静一脸的骄傲和自豪。

1.概述本文的故事梗概。(4分)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试作些点评。(4分)

3.晓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从她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4.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5.李老师的教育方式如何?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0分)
我把自己扶起来
马德
  高考发榜的那天,晓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站在了班主任李老师面前,劈脸问:“老师,我是不是没有考大学的命?”她的话冷冷的,弥漫着绝望之后的悲凉。
  李老师的心一惊。是的,这是晓静第二次高考了。
  晓静虽说是个女生,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得像个男孩子。她说,她得像个男人,这样好让母亲有主心骨。晓静的父亲前些年去东北做买卖,结果一去不复返,在那边另成了一个家,撇下了晓静娘儿俩。开始,母亲要死要活地闹。晓静说,妈,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活,没有他,咱们一样能活得好。
  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担起了一个家。
  晓静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也许,她太过紧张了,连续两年高考,她的成绩都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命运,似乎有意跟这个可怜的孩子开玩笑。
  李老师问:“你信命?”晓静低着头,一言不发。此刻,她正笼罩在宿命的阴影里,无法挣脱。
  “我也信过命。”李老师的这句话刚出口,晓静猛地抬起头,略带惊疑地看着他。显然。老师的回答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是的,我也曾信过命,和你一样。”说完,李老师摊开双手,一边给她看,一边说:“你看,我手指的骨节粗吗?”
  晓静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看手,又看看老师,满脸疑惑。“老师,这怎么啦?”她问。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我讲给你听。”老师收起双手,接着说:“我参加高考那年,和你一样,落榜了,由于家里很穷,人们都劝我别上了,说祖坟上没有那棵草,上破天也没用。村里的一个老先生,人们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他抓起我的手,仔细端详了又端详,叹了口气说,你没考大学的命,你就是一个干庄稼活的。说完,他指着我的手,解释说,你看你的手指头,又短又粗的,不像贵人的手,贵人的手指纤长,凤爪似的。为此,我曾经偷偷地留意过那些考上的同学,果然,他们的手指头,都细皮嫩肉,又细又长的,跟老先生说的一样。再看自己的手,不觉自惭形秽,无尽的自卑和绝望在心底翻滚着。那时候,我真的有点认命了。”
  “那,后来呢?”或许,相同的遭遇激起了晓静的共鸣,她急切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后来,我还是复读了一年。那一年,我不是为自己复读的,我是为天底下所有和我一样长着短粗手指的人复读的。我忍辱负重,咬着牙坚持了一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破宿命,推翻魔咒。记得高考成绩下来的那一天,有人说我考上了,我没敢相信。直到,我对着成绩单,用我短粗的手指头比画着一点一点认真地看完,才彻底确信。自己考上了。”
  “好,太好了!''当李老师讲到这里,晓静轻轻地击了一下掌,发自内心地为这一结果叫好。
  “所以,对于命运,我们可以敬畏,但绝不去迷信。而要破除这宿命,是需要一点不屈不挠、不服输的劲头的。你说呢?”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晓静说。
  “是,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晓静说这话的时候,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拳头。
  晓静最后选择了继续复读,她差不多是那所学校唯一一个有勇气复读2年的学生了,走在校园,学生们偶尔也指指点点的,但她从来没有在意过,一如既往,有说有笑的。她成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命运没有再难为她,第三年,晓静考了630多分,考取了北京的一所有名的高校。
  报到的那一天,晓静去看望了李老师。晓静说:“老师,过去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你说得对,对于命运,可以敬畏,但绝不能迷信。是的,当一个人不再被宿命主宰和左右的时候,天底下,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成功的脚步了。”
  “另外,还有个秘密,我得向你透露一下。”晓静说完,故意神秘地背起手,有些顽皮地看着李老师。
  “什么秘密?”李老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晓静突然从背后抽出手来,摊在李老师面前,老师的脸顿时红了,他惊讶地喊道:“天哪,你的手指居然也……”
  “是的。老师,我和你的手指是一样的。不过,一个道理已在我心中永难磨灭:什么样的手,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一个人的命运,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且,在跌倒的时候,我懂得了自己把自己扶起来。”
  说完,晓静一脸的骄傲和自豪。
小题1:概述本文的故事梗概。(4分)
小题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试作些点评。(4分)
小题3:晓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从她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小题4: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5:李老师的教育方式如何?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