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正确一项是 |
A、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心灵……(“漫湿”指心灵得到理想的滋润,不再干枯。) B、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前途茫茫”指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举步维艰。) C、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端,也不见其终极。(“辉煌”指盛开的紫藤萝花气势非凡,一片灿烂。) D、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卑微”指贝的生命卑鄙而渺小。)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重庆市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心灵……(“漫湿”指心灵得到理想的滋润,不再干枯。) |
B.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 应付一切。(“前途茫茫”指前面的道路上景色不好,一片昏暗。) |
C.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辉煌”指盛开的紫藤萝花气势非凡,一片灿烂。) |
D.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一丝不苟”的意思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心灵……(“漫湿”指心灵得到理想的滋润,不再干枯。) |
B.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 应付一切。(“前途茫茫”指前面的道路上景色不好,一片昏暗。) |
C.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辉煌”指盛开的紫藤萝花气势非凡,一片灿烂。) |
D.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一丝不苟”的意思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19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屋舍俨然 俨然: (2)具答之 具:
(3)芳草鲜美 鲜美: (4)无论魏晋 无论: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 B.嘻,技亦灵怪矣哉! |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3..选出划线词词义相的一项( )(2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 |
B.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 |
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分)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6..翻译句子 (2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2分)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湖南省心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屋舍俨然 俨然: (2)具答之 具:
(3)芳草鲜美 鲜美: (4)无论魏晋 无论: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
B.嘻,技亦灵怪矣哉! |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3..选出划线词词义相的一项( )(2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 |
B.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 |
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分)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6..翻译句子 (2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2分)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 (12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5、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分)
16、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2分)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17、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分)
18、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 2分)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