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划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一人大呼“火起”
B、人有百手
C、几欲先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贵州省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划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
A、一人大呼“火起”
B、人有百手
C、几欲先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单眼皮的莫愁湖 

 洪烛

去南京,就没有不看莫愁湖的道理。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或远或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睛,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那是一种在你亲眼目睹之前便会被深深感染的美感,哪怕仅仅听说过,就忘不掉了。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儿?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它的水面不是很宽广,就像林忆莲的眼睛那样,不大,微微眯缝着,却别有一番味道。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一下子活了过来,而且永久地保持着青春。这是怎样的眼睛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说实话,我喜欢看这种永远也学不会世故的眼睛——它是不设防的,但它更令人不忍心伤害。

    说起西子湖,难免想到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而说起莫愁湖,则避不开莫愁女的传说。莫愁,不仅是一座湖泊的名字,最早还是一位女子的名字。据说莫愁并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出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媳妇,从此跟南京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南京人似乎一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千百年。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有着这样一个吉祥名字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正如有这样一个名字的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

莫愁女当年就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如今,她虽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她活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住时间消磨的美。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战胜了烦恼。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睛。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西湖如同西施,是很典型的那种双眼皮美女:苏堤、白堤构成它的双眼皮。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我从它清澈的眼睛里读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南京人是有福的。在忧愁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湖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声音,在劝解着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了。古人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南京人则无需借酒浇愁,因为他们有莫愁湖,有比酒更醇厚、更灵验的湖水,并且,还额外地拥有一位古代美女的祝福。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南京,是一座历经诸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cctv.com《城之眼》)

1.莫愁湖的名字比她的风景更美,请你依据文意,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示例: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温馨,   仿佛在劝慰人们“莫愁,莫愁”。

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       ,仿佛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

(2)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

3.作者说莫愁女“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这“自身的魅力”指的是什么?(2分)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情味,请你做一点简要赏析。(4分)

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5.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愁”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从莫愁湖的名字写到莫愁女,再描写莫愁湖的风光,最后写到南京人,字里行间充满对莫愁湖的喜爱之情。

B.作者在行文中,把莫愁湖和西湖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莫愁湖的美“别有一番味道”,突出她美在自己的名字上,美得清纯自然。

C.作者把莫愁湖和莫愁女联系起来,并且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写了莫愁湖“单眼皮”的美,这样的拟人手法,使莫愁湖在我们心中也“活”了起来。

D.作者喜爱莫愁湖,除了莫愁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更主要的还在于莫愁湖优美的风光使人赏心悦目,不由得忘却忧愁和烦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单眼皮的莫愁湖 
洪烛
去南京,就没有不看莫愁湖的道理。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或远或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睛,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那是一种在你亲眼目睹之前便会被深深感染的美感,哪怕仅仅听说过,就忘不掉了。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儿?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它的水面不是很宽广,就像林忆莲的眼睛那样,不大,微微眯缝着,却别有一番味道。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一下子活了过来,而且永久地保持着青春。这是怎样的眼睛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说实话,我喜欢看这种永远也学不会世故的眼睛——它是不设防的,但它更令人不忍心伤害。
说起西子湖,难免想到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而说起莫愁湖,则避不开莫愁女的传说。莫愁,不仅是一座湖泊的名字,最早还是一位女子的名字。据说莫愁并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出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媳妇,从此跟南京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南京人似乎一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千百年。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有着这样一个吉祥名字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正如有这样一个名字的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
莫愁女当年就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如今,她虽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她活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住时间消磨的美。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战胜了烦恼。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睛。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西湖如同西施,是很典型的那种双眼皮美女:苏堤、白堤构成它的双眼皮。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我从它清澈的眼睛里读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南京人是有福的。在忧愁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湖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声音,在劝解着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了。古人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南京人则无需借酒浇愁,因为他们有莫愁湖,有比酒更醇厚、更灵验的湖水,并且,还额外地拥有一位古代美女的祝福。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南京,是一座历经诸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cctv.com《城之眼》)
【小题1】莫愁湖的名字比她的风景更美,请你依据文意,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示例: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温馨,  仿佛在劝慰人们“莫愁,莫愁”。
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      ,仿佛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
(2)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
【小题3】作者说莫愁女“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这“自身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2分)
【小题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情味,请你做一点简要赏析。(4分)
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小题5】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莫愁”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从莫愁湖的名字写到莫愁女,再描写莫愁湖的风光,最后写到南京人,字里行间充满对莫愁湖的喜爱之情。
B.作者在行文中,把莫愁湖和西湖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莫愁湖的美“别有一番味道”,突出她美在自己的名字上,美得清纯自然。
C.作者把莫愁湖和莫愁女联系起来,并且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写了莫愁湖“单眼皮”的美,这样的拟人手法,使莫愁湖在我们心中也“活”了起来。
D.作者喜爱莫愁湖,除了莫愁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更主要的还在于莫愁湖优美的风光使人赏心悦目,不由得忘却忧愁和烦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单眼皮的莫愁湖 
洪烛
去南京,就没有不看莫愁湖的道理。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或远或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睛,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那是一种在你亲眼目睹之前便会被深深感染的美感,哪怕仅仅听说过,就忘不掉了。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儿?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它的水面不是很宽广,就像林忆莲的眼睛那样,不大,微微眯缝着,却别有一番味道。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一下子活了过来,而且永久地保持着青春。这是怎样的眼睛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说实话,我喜欢看这种永远也学不会世故的眼睛——它是不设防的,但它更令人不忍心伤害。
说起西子湖,难免想到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而说起莫愁湖,则避不开莫愁女的传说。莫愁,不仅是一座湖泊的名字,最早还是一位女子的名字。据说莫愁并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出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媳妇,从此跟南京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南京人似乎一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千百年。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有着这样一个吉祥名字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正如有这样一个名字的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
莫愁女当年就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如今,她虽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她活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住时间消磨的美。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战胜了烦恼。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睛。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西湖如同西施,是很典型的那种双眼皮美女:苏堤、白堤构成它的双眼皮。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我从它清澈的眼睛里读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南京人是有福的。在忧愁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湖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声音,在劝解着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了。古人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南京人则无需借酒浇愁,因为他们有莫愁湖,有比酒更醇厚、更灵验的湖水,并且,还额外地拥有一位古代美女的祝福。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南京,是一座历经诸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cctv.com《城之眼》)
【小题1】莫愁湖的名字比她的风景更美,请你依据文意,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示例: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温馨,  仿佛在劝慰人们“莫愁,莫愁”。
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      ,仿佛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
(2)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
【小题3】作者说莫愁女“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这“自身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2分)
【小题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情味,请你做一点简要赏析。(4分)
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小题5】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莫愁”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从莫愁湖的名字写到莫愁女,再描写莫愁湖的风光,最后写到南京人,字里行间充满对莫愁湖的喜爱之情。
B.作者在行文中,把莫愁湖和西湖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莫愁湖的美“别有一番味道”,突出她美在自己的名字上,美得清纯自然。
C.作者把莫愁湖和莫愁女联系起来,并且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写了莫愁湖“单眼皮”的美,这样的拟人手法,使莫愁湖在我们心中也“活”了起来。
D.作者喜爱莫愁湖,除了莫愁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更主要的还在于莫愁湖优美的风光使人赏心悦目,不由得忘却忧愁和烦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毕业升学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单眼皮的莫愁湖 

 洪烛

去南京,就没有不看莫愁湖的道理。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或远或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睛,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那是一种在你亲眼目睹之前便会被深深感染的美感,哪怕仅仅听说过,就忘不掉了。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儿?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它的水面不是很宽广,就像林忆莲的眼睛那样,不大,微微眯缝着,却别有一番味道。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一下子活了过来,而且永久地保持着青春。这是怎样的眼睛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说实话,我喜欢看这种永远也学不会世故的眼睛——它是不设防的,但它更令人不忍心伤害。

    说起西子湖,难免想到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而说起莫愁湖,则避不开莫愁女的传说。莫愁,不仅是一座湖泊的名字,最早还是一位女子的名字。据说莫愁并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出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媳妇,从此跟南京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南京人似乎一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千百年。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有着这样一个吉祥名字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正如有这样一个名字的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

莫愁女当年就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如今,她虽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她活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住时间消磨的美。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战胜了烦恼。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睛。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西湖如同西施,是很典型的那种双眼皮美女:苏堤、白堤构成它的双眼皮。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我从它清澈的眼睛里读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南京人是有福的。在忧愁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湖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声音,在劝解着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了。古人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南京人则无需借酒浇愁,因为他们有莫愁湖,有比酒更醇厚、更灵验的湖水,并且,还额外地拥有一位古代美女的祝福。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南京,是一座历经诸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cctv.com《城之眼》)

1.莫愁湖的名字比她的风景更美,请你依据文意,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示例: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温馨,   仿佛在劝慰人们“莫愁,莫愁”。

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       ,仿佛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

(2)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

3.作者说莫愁女“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这“自身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2分)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情味,请你做一点简要赏析。(4分)

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5.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愁”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从莫愁湖的名字写到莫愁女,再描写莫愁湖的风光,最后写到南京人,字里行间充满对莫愁湖的喜爱之情。

B.作者在行文中,把莫愁湖和西湖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莫愁湖的美“别有一番味道”,突出她美在自己的名字上,美得清纯自然。

C.作者把莫愁湖和莫愁女联系起来,并且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写了莫愁湖“单眼皮”的美,这样的拟人手法,使莫愁湖在我们心中也“活”了起来。

D.作者喜爱莫愁湖,除了莫愁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更主要的还在于莫愁湖优美的风光使人赏心悦目,不由得忘却忧愁和烦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全国中考热点 语文 初三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此外,与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①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②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③“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④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⑤人有肉体,有心灵。⑥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⑦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⑧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⑨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⑩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11)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1)第一段中加△的“如此”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了学问的最大功用的?(每项概括不超过10个字)

(3)第二段“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一句中“稻种”比喻的是 ________,“大量谷子”比喻的是________。

(4)第三段开头画线的句子中,作者认为必须及早纠正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给第三段中①~(11)句划分层次,用“|”在下面的序号中标出,并概括各层层意。

(6)根据文章内容,选出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

[  ]

A.学问与生活

B.学问与做学问

C.学问的功用

D.学问的秘诀

(7)从下列说法中,把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项选出来(有几项选几项)。

[  ]

A.作者认为治学问可以分成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

B.作者认为学问的功用有“通”、“专”之分,是因为人的智力有“普通”和“特殊”之分。

C.作者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得鱼忘筌”,意在批评青年学生对学问功用的错误认识。

D.作者引用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即德行”是为了证明有德行的人必定知识丰富。

E.作者认为,学问是为生活,而对于人来说,精神生活较之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困心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帝感

C.出则无敌国外患肉食谋之

D.舜发于畎亩中何陋

2.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

B.傅说举于版筑之在乎山水之

C.人恒,然后能改还岳殿东

D.征于色,于声野芳而幽香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