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无他,惟牛熟尔。

A、“尔”同“耳”
B、“惟”同“唯”
(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争”同“怎”
B、“滩”同“摊”
(3)路转溪头忽见。

A、“转”同“专”
B、“见”同“现”
A,A,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绍兴杨汛桥中学七年级12月份反馈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   ,字         时期鲁国人。(2分)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           )

(2)诲女知之乎                  (           )

(3)是知也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死而后已(        )

4.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诲女知之乎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驱之别院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九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皆次当  (  )  A.h2ng  B.x0ng

(2)已失期  (  )  A.du$   B.d)

(3)二世子也 (  )  A.sh3o  B.sh4o

(4)项燕楚将 (  )  A.w6i   B.w8i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________同________,意为: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乃丹/书帛/曰

D.扶苏/以数/谏故

4.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是

[  ]

A.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河曲智叟以应

B.上使外

项燕为楚

C.吴广以为

足下卜之鬼乎

D.扶苏以数谏

既克,公问其

5.翻译。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对形势的分析,说明了起义的必然性。

B.“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是陈胜提出的正确的斗争策略。

C.这段文字反映了陈胜、吴广既善于斗争,又敢于斗争。

D.这段文字中心意思是分析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闽侯县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3分)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2.判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正赶上(   )

B.失期,法皆斩                     法:按法律(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逃走(   )

D.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威吓(   )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分)

4.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5.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2分)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6.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闻无罪,二世杀之。

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

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D.陈胜、吴广谋曰:“今亡亦死……”

当立者公子扶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绍兴杨汛桥中学七年级12月份反馈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   ,字         时期鲁国人。(2分)
【小题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           )
(2)诲女知之乎                  (           )
(3)是知也                      (           )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死而后已(        )
【小题4】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B.诲女知之乎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驱之别院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闽侯县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分)
【小题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3分)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小题2】判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会:正赶上()
B.失期,法皆斩法:按法律()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逃走()
D.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威吓()
【小题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分)
【小题4】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小题5】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2分)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小题6】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闻无罪,二世杀之。
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
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D.陈胜、吴广谋曰:“今亡亦死……”
当立者公子扶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